刻出具有自己风格的印

篆刻学习宜从汉印开始,在大量的汉印中,风格各异,琳琅满目,临摹对象如何选择?步骤怎样安排?如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就需要按照先易后难的规律,依次选择,逐渐深入。如果漫无目的,随心所欲,虽下了很大功夫,却收效甚微。
一、白文印
1.工整平稳一路
(1)选择汉官印中线条横平竖直,章法稳健疏朗,字口清晰的作品(如图01),临摹数量10方左右。 
(2)选章法工整,笔画繁简结合的作品(图02),临摹数量同上。
以上的临摹,重点体会工整平稳一路印的章法,掌握笔画线条的质感特征和稳健沉着运刀的能力。
2.平稳有变化
选择章法平稳,线条略具方圆、粗细变化的印章(图03)。各选5方临摹,从中体会线条粗细对比、起收和转折的变化。
3.粗放
选择粗放,气息古朴,线条粗细疏密相间的作品(图04),选临5方。掌握章法、线条变化以及迫边残破的方法。
(0)

相关推荐

  • 中国盆景造型美学要素解析(一)

    作者:张辉明 在盆景创作中,构思与经营章法的主要任务是正确处理盆景造型美学诸元素中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这些美学元素包括统一与变化.均衡.对比.比例.节奏.点.线.面等,经营章法时所涉及的十几种矛盾有主 ...

  • 【微品鉴】李清书法欣赏:大道无痕 雪落无声

    魏锋专访(微风读书会ID:weifeng279965337) 独家原创  书画授权 大道无痕  雪落无声 --李清书法欣赏 文/魏锋 李清,男,1946年7月2日生于陕西临潼.笔名:粗人.现为中国书法 ...

  • 篆刻知识课堂 | 汉印的结构美(一)

    汉印美的表现形态 汉印的美到底表现在何处?它的基本形态有哪些?按传统习惯的说法,有章法美.刀法美等:按美学的观点说法,有阳刚之美.雄健之美.阴柔之美.娟秀之美等.在今天,我们仍应以这些观点来归纳或总结 ...

  • 徐正濂篆刻评改之《张连珍印》

    张连珍印 仇高驰刻 "张连珍印",仇高驰刻.作者学黄牧甫很成功,此印章法稳实,线条劲健挺拔,更可贵的是作者不满足于平实,不停留在稳健的层面,而是努力在平实稳健中求线条的变化,求轻重 ...

  • 怎样才能刻出具有自己风格的印,这是个捷径!

    印谱印人印讯 篆刻学习宜从汉印开始,在大量的汉印中,风格各异,琳琅满目,临摹对象如何选择?步骤怎样安排?如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按照先易后难的规律,依次选择,逐渐深入.如果漫无目的,随心所欲, ...

  • 怎么刻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印呢?

    篆刻学习宜从汉印开始,在大量的汉印中,风格各异,琳琅满目,临摹对象如何选择?步骤怎样安排?如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就需要按照先易后难的规律,依次选择,逐渐深入.如果漫无目的,随心所欲,虽下了很大功 ...

  • 明心刻古——周尚均风格源流考(一)

    晚明清初,寿山石雕发展进入鼎盛时期.杨玉璇和周尚均,代表了该时期寿山石雕的最高成就.关于杨.周两家雕刻风格,龚纶在<寿山石谱>一书中总结为"杨之制精工,而周所作朴茂,取径不同&q ...

  • 书法文史|春秋战国时期刻铸铭文书法风格考略

    Jun. 28 文/品录斋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端庄雅丽型 刻铸铭文系统的篆书,是由商代经西周早期和中期的变化发展,因记功颂德.传之万世的庄重用途的需要,由雄浑严峻的 ...

  • 他一生刻了不到400方印, 但已是篆刻名人, 影响100多年篆刻史

    "印以内,为规矩,印以外,为巧. 规矩之用熟,则巧生焉. 刻印以汉为大宗, 胸中有数百颗汉印则动手自远凡俗, 然后随功力所致,触类旁通, 上追钟鼎法物,下及碑碣造像, 迄于山川.花鸟,一时一 ...

  • 一生刻了不到400方印, 但足以影响100多年篆刻史

    "印以内,为规矩,印以外,为巧. 规矩之用熟,则巧生焉. 刻印以汉为大宗, 胸中有数百颗汉印则动手自远凡俗, 然后随功力所致,触类旁通, 上追钟鼎法物,下及碑碣造像, 迄于山川.花鸟,一时一 ...

  • 慧 · 读 | 精心刻制的十二方印被人磨掉,试问齐白石的心理阴影有多大?

    缘   起 由毓慧老师撰写的专栏<慧·见>(共100期)已经和大家告别好几个月了,一些热心印友总是恋恋不舍,希望有机会能再看到毓慧老师的文字.经过金石君反复努力,毓慧老师终于同意再开专栏, ...

  • 他一生刻了不到400方印, 但已是篆刻巨人, 影响100多年篆刻史

    查看篆刻知识技巧 "印以内,为规矩,印以外,为巧. 规矩之用熟,则巧生焉. 刻印以汉为大宗, 胸中有数百颗汉印则动手自远凡俗, 然后随功力所致,触类旁通, 上追钟鼎法物,下及碑碣造像, 迄于 ...

  • 他一生刻了不到400方印, 影响100多年篆刻史

    非经典  不传播 "印以内,为规矩,印以外,为巧. 规矩之用熟,则巧生焉. 刻印以汉为大宗, 胸中有数百颗汉印则动手自远凡俗, 然后随功力所致,触类旁通, 上追钟鼎法物,下及碑碣造像, 迄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