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的奥运故事
——“赤脚大仙”阿贝贝·比基拉
瘦弱、赤脚,你能把这两个词语和一位奥运冠军联系起来吗?
阿贝贝·比基拉(1932年8月7日-1973年10月25日),一位来自非洲埃塞俄比亚的长跑运动员,正是这个传奇故事的主人公。
阿贝贝其实原本并没有机会参加1960年罗马奥运会,由于埃塞俄比亚原定的奥运会参赛运动员Wami Biratu赛前重病无法参赛,所以阿贝贝被临时通知坐上了快要飞往罗马的飞机。
匆忙之中,抵达罗马的时候,他其实是带着一双鞋的,不过因为鞋子在赛前的训练中已经被严重磨损到不能穿了。即使当时罗马奥运的赞助商阿迪达斯也提供了鞋子,不过因为阿贝贝到达时间太晚,已经没有合适他的鞋子了。
这样一来,阿贝贝就决定赤脚上阵了,但这也不是随便作的决定,因为阿基拉有有充足的跑步经历:先从他出生来说,阿比比·比基拉出生的日子非常具有传奇性。他出生于1932年8月7日,那一天正好是洛杉矶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日。而阿贝贝也确实在后天显露出了良好的跑步天赋: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寒,他的日常生活总离不开跑步到离家几公里外的学校上学以及放羊时为了寻找草地而奔走在埃塞俄比亚茫茫高原上,甚至,他还经常赤着脚进行这些活动。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样的条件是很艰苦的,但他也因此锻炼出了自己非凡的跑步能力。18岁的时候,阿贝贝入伍参加了近卫军,在部队里,他最大的乐趣就是练长跑。
由于埃塞尔比亚人人有赤脚行走的习惯而且得到了一位曾在此地作战的意大利士兵的证实,裁判破例同意阿贝贝赤脚参加比赛。
一个赤着脚的黑人,这是人们在奥运赛场上前所未见的。但是人们惊叹过后也没有更多地留意这个瘦弱的黑人,因为二战以来所有奥运会中,欧洲和美洲人一直包揽着马拉松比赛的前三名。光着脚的阿贝贝一开始就跑到了三、四位,但开头领跑并不是什么好事,这对于长跑项目来说一般是不利的,因为前面为了与其他选手拉开距离而耗费的力气会让运动员在后半程逐渐失去优势地位。所以,在场的人都不看好他。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阿贝贝在场上表现出了不平凡的速度和耐力,与观众们料想的正相反,阿贝贝在后半程越跑越快,并且逐渐甩开了对手,最终阿贝贝创造了2小时15分16秒的奥运会新纪录,比上届冠军、法国运动员阿兰·米蒙2小时25分的成绩快了将近10分钟,这个成绩也是当年马拉松项目的年度最佳成绩,他成为第一个获得奥运会金牌的非洲黑人选手。
即使没有一双跑鞋,即使不被众人看好,但是阿贝贝·比基拉用他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笑到了最后。
他回国后,受到了数以万计民众的热烈欢迎,连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也设宴亲自接见他。他在奥运会上的一举成名也激励着埃塞俄比亚甚至是整个非洲的长跑事业。以他为榜样,无数的埃塞俄比亚年轻人投入到长跑事业中,希望能够像阿贝贝一样在奥运会的赛场上冲出自己闪耀的身影,给世界观众一记漂亮的非洲印象。于是非洲的长跑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他开创了一个时代,从此世界田径比赛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非洲身影,世界各类中长跑比赛的奖牌就几乎被黑人垄断了,这种优势一直保持到了现在。
1964年,他再次参加奥运会马拉松比赛。这一次,他穿上了跑鞋。而在比赛前40天他接受了阑尾切除手术,体力受到了严重影响的情况下,32岁的他仍然以强劲的实力远远甩开了身后的对手,并且最终领先第二名四分钟多的时间再次夺得了奥运会马拉松的冠军,并且,他再次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2小时12分11秒2,也是打破了自己上一次创造的世界纪录并开创了蝉联马拉松冠军的先例。
现在,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有一座以他名字命名的体育场。
1978年,纽约路跑协会以他的名字颁发了荣誉奖项——Abebe Bikila Award,用以奖励那些为长跑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12年之后,Bikila Award细化为终身成就,专业成就,奖学金等三个奖项,主要颁给埃塞俄比亚裔运动员。
最伟大的最后一名
——阿赫瓦里
“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要我来完成比赛。”
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的马拉松赛,颁奖仪式已然结束,原本逐渐沉寂的主体育场却重新沸腾起来,观众们回到场边、记者们架起长枪短炮,人们激动地、沉默地——等待着一个英雄的到来。
那是阿赫瓦里,来自坦桑尼亚。
当他拖着流血的伤腿,披星戴月、踉踉跄跄地跑入比赛的最后一程——阿兹特克体育场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人们用最庄严的肃立、最崇高的敬意,迎接这位带伤跑完了全程的最后一名。
那是一场艰苦的比赛,2200米的高海拔成为了所有运动员的巨大挑战,有18名选手因为身体无法负荷而中途退出。头晕、痉挛……阿赫瓦里也承受着高原带来的巨大压力。当急救人员将摔倒的他抬至路边,他挣扎着从担架上爬起来,带着脱臼的肩膀和缠着绷带的膝盖,重新回到了赛道。
当其他选手都已完成了比赛,奥运组委会通知马拉松沿途服务站开始撤离时,人们惊奇地发现:还有一个选手仍在奔跑!夜幕笼罩、街道两侧的观众已然散尽,这个孤独的身影却始终缓慢前进。
记者问他,为什么还要坚持跑下去呢。他沉默着继续往前,而后回答:“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要我来完成比赛。”
被深深震撼的记者立刻将稿件发回奥林匹克新闻中心,这句宣言通过广播被传至大街小巷。原本散去的观众纷纷返场,在路边、在体育场,为这位孤独而勇敢的选手加油呐喊。
阿兹特克体育场为他重新亮起了灯光。跨过终点线的那一刻,他被簇拥着、受到了超过冠军的礼遇。裁判甚至忘记了记录他的成绩。人们只知道他跑了四个多小时,但人们也都记得:阿赫瓦里——那个最伟大的最后一名。
“老当益壮”神枪手
——王义夫
中国射击队总教练王义夫是拥有最多奥运奖牌的运动员之一,从1984年到2004年,他六次征战奥运会,一共获得6枚奥运奖牌。然而王义夫在职业生涯中经历了太多磨难,疾病更是在1992年之后折磨他长达12年之久。面对疾病的纠缠,他回报的却是一枚枚沉甸甸的奖牌。
最令人惋惜的一场比赛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射击选手王义夫带病参加比赛,结果在赛场上晕倒。王义夫在去亚特兰大之前就由于病魔缠身一直疲惫虚弱。在抵达亚特兰大时,他是被担架抬下飞机的。在奥运村中,他也是边训练边治疗。
比赛前一天,他曾两次昏厥,当领队问他能不能参加比赛时,他坚定地说:“我死也要死在靶台上。”第二天他参加了比赛,这位出名的“快枪手”射出每一发子弹几乎都是慎之又慎,多次举枪瞄准又放下重来,直到有把握才击发。他在比赛中领先了对手3.8环,但在最后一枪时,比赛场上突然停电,在王义夫支撑病体再次站到靶台前时,他眼前已是一片漆黑,只得凭着感觉打了最后不走运的一枪。“6.5环”,这成绩一下子让现场许多人目瞪口呆,王义夫以0.1环之差失去蝉联冠军的机会。虽然最后他仅以0.1环之差名列第二,但是国际奥委会执委何振梁以及教练张恒很快走上去安慰他:“你已经尽了全力,大家认为你是好样的。”王义夫脸色苍白,喃喃自语:“我没有打好,最后一枪我什么都看不见了。”几分钟后,他便晕倒在赛场上。
虽然王义夫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仅以0.1环与奥运金牌擦肩而过,让无数人为之惋惜,但是更让人们感动的是他忘我的顽强拼搏精神,这块银牌的意义不亚于金牌。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王义夫的那枚银牌与金牌有着同样的分量。在4年后的雅典奥运会男子10米气手枪决赛中,王义夫重整旗鼓,以0.2环的优势战胜俄罗斯选手内斯特鲁夫以获得金牌,打破了奥运会纪录。从病魔困境中站立起来的王义夫笑到最后,赢得亿万观众的赞美的目光!
最慢的游泳冠军
——埃里克·穆桑巴尼
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最慢纪录诞生,而他却赢得全世界的尊重。
“您正收看的是2000年悉尼奥运男子100m自由泳资格赛。”主持人语气激动,“他还差最后50m!”这是我看过,最漫长的50m。
“1分52秒72”,他创造了奥运男子100米自由泳最慢纪录,但也赢得了现场17000名观众以及全球各地坐在电视机前的人们的掌声和尊重。
他叫埃里克·穆桑巴尼,是非洲小国赤道几内亚的第一位游泳运动员,人们称他为游泳池里的“黑鳗”。他的故事,关于泳池,关于运动,更关于人生。
他从小家境贫寒,但是非常热爱运动。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支持,他只能拼命读书,想要靠知识来改变命运。但是2020年4月的一个早晨,他被上帝眷顾了。
当时,22岁的穆桑巴尼坐在破旧的收音机前,听里面传出播报:“赤道几内亚征集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他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既能实现自己的运动梦,还能为国争光,有什么理由不去参加呢?他兴奋的赶到报名处,结果发现只招募游泳运动员。他从未学过游泳,但仍准备勇敢尝试。于是,他成为了这个刚拿到奥运会外卡参赛资格的国家的第一位游泳运动员。
距离奥运不到4个月,但他还完全不会游泳。而且,全国都还没有一个标准泳池,更不要说游泳教练了。无奈一下,穆桑巴尼只能去央求别人,最后在一家酒店的楼顶找到了一个小泳池,一周可以来游三次。其它时间,他就只能到河里、到海边,自己摸索着训练。海浪一波接着一波拍打着岸边的礁石,绽放出无数纷飞的礼花。渐渐的,穆桑巴尼能游起来了,虽然他不会在水里换气,姿势不美观,速度也不快,但从10米到30米,从30米再到50米...他终于不是一个完全不会游泳的游泳运动员了。
伴随着一次次的浮沉,比赛的日子很快就来临了。
他带着国旗和50英磅出发了。没有直飞悉尼的航班,他辗转三天,才终于赶到会场。偌大的游泳馆里,他第一次看到标准泳池。更让他担心的是,他刚刚才知道自己参加的是100米的游泳比赛,但他从未练习过50米以上的距离。千辛万苦赶到这里,自然是没有任何退缩的理由。
2000年9月19日,男子100米自由泳预赛正式开始,穆桑巴尼所在的A组一共只有三名参赛选手。号令枪响,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或许是因为太紧张,其他两名选手都出现了抢跳。按照规则,提前入水取消资格,于是这个小组就只剩下穆桑巴尼一个人。
号令枪再响,穆桑巴尼起跳、入水,他第一次进入了真正的泳池。在现场17000位观众的注视下,他拼尽全力,用“狗刨式”的动作,不断向前游。起初,他的速度不算很快,但至少还能看得过去。渐渐的,他的身体越来越沉重,挥动手臂的力量越来越小,前进的速度越来越慢...他终于游到了泳池的另一头,50米的距离,他用了40.97秒,晋级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
剩下的半程,对他来说,简直是一场折磨。他不会标准的泳姿,不会换气,慢慢的,他的力气被耗光了。最后25米,他甚至连脚都抬不太起来,整个人就像是陷入了泥潭,拼尽全力用双手扒拉着水向前挪。
“go!go!go!”现场突然传出观众的加油声,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大...17000位观众的呐喊汇聚在一起,仿佛变成了力量,推动着泳池中的他前行。泳池里的穆桑巴尼动作已经完全变形,池水不停的灌入他的嘴鼻。他几乎耗光了所有的力气,只能用意念来支撑。他甚至都没办法游成直线,只能不停的扭动自己的身体,挣扎着前行,完全不像是在比赛,更像是在逃命。
10米、9米、8米、7米......
终于,他游到了终点!整个游泳馆立刻被点燃,全场欢呼!
1分52秒72,他的成绩比晋级线慢了40多秒,创造了奥运会百米“最慢纪录”,但同时,这也是他的“最快纪录”。爬出泳池后穆桑巴尼精疲力竭、脸上却洋溢着胜利者的喜悦。
“我告诉自己要继续努力完成比赛,我知道整个世界都在看着我:祖国、母亲、姐姐和朋友。我必须完成!”人们纷纷为他鼓掌,为他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