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做大做久的奥秘
来源丨网络
此事发生在清朝末年。一天,一个沿街乞讨的老寡妇上门递过一张已经泛黄的汇票,要求兑现银两。柜台伙计接过一看,是三十多年前日升昌张家口分号签发的汇票,数额为1200两白银。伙计反复检验,觉得汇票是真的,但早已过了兑现期限,给不给兑现呢?伙计请示大掌柜。大掌柜向老寡妇询问汇票的来历,原来她丈夫当年去张家口做皮货生意,返家途中不幸暴病而亡。为了安葬丈夫,她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典当了所有能典当的东西,只得靠乞讨度日。前几天,她思念丈夫,翻出他死前所穿的衣服,无意间触摸到衣角夹层,似有异物,拆开一看,原来是张汇票,估计是丈夫离开张家口前将赚得的钱交日升昌分号汇出后,把汇票缝在衣服夹层里的。大掌柜忙叫伙计搬出三十多年前的老账簿,果然查到了记录,当即如数兑付了现银,老寡妇的生活从此改变。消息一传开,日升昌的信誉迅速上升,客户也越来越多。
这是晋商诚信经营的一个典型事例。类似事例可谓比比皆是,正如梁启超所言:“晋商笃守信用。”晋商是明清时期资本最为雄厚的地域性商人集团,驰骋商界长达五个世纪之久。
来源丨网络
明人王士性在《广志绎》中提及,当时晋商采用“伙东制”经营方式,一人出资本,联合其他伙计一起经商,虽不曾立誓,却无人私藏私吞。有的人的祖父借贷后在道上亡故,债主已放弃这笔借款,几十年不再追讨,然而借款者子孙长大后得知此事,更加辛勤劳作,设法筹措款项把债还上。其他财东见了,觉得这样的人诚信可靠,都争着聘为伙计,共同经商。到了清代,晋商实行股份制,股东也都严格遵守诚信的商业道德。
晋商在长期的经营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常将一些成功的经验编成商谚,如“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秤平、斗满、尺满足”“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买卖不成仁义在”“生意没有回头客,东(财东)伙(伙计)都挨饿”等等;或编成对联,如“诚招天下客,义纳八方财”“仁中取利真君子,义内求财大丈夫”。通过这些商谚和对联,向子孙和商号的职工进行传授。年深日久,诚信经营的理念和商业道德便在他们的脑海里深深扎根,规范着他们的一言一行,因而极少出现欺诈舞弊的行为。一旦有人失足,便会为同行所耻、乡里所鄙、亲人所指,而被商号辞退,再无就业机会,也没有颜面返回故土。因此,人人引以为戒,不敢轻易犯奸耍滑,违背商业道德。(摘自南方出版社《时文选粹》第8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