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和小蜗牛】“护短”
栏目简介
名称丨张老师和小蜗牛
人物丨张老师:毕业于华东师大特殊教育专业,现任特殊教育一线教师。
小蜗牛:张老师的8个学生,由于自闭症、脑瘫、唐氏等各种障碍影响正常发展,如同小蜗牛一样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缓缓地挪动。
更新丨不定期更新
二十八、“护短”
某一天课间,A学生的陪读阿姨无心说了B学生几句,大抵是说他纪律不好之类的,刚好被B学生的陪读阿姨听到,然后便引来了一场冒着“硝烟”的争论……眼看形势不妙,气氛越来越紧张,我及时打断了她们的对话——“哎哟喂!两位阿姨,你们也是的,这两个孩子又不是你们自己的,比来比去有意思伐?”话音刚落,两位阿姨捧腹大笑,整个教室的氛围一下子又变得轻松起来。刚好这时,搭班阿姨进来了,听闻了整个过程,也笑得不可开交,同样说道:“就是,又不是自己的孩子,你俩有什么好争的。”结果,B学生的陪读阿姨反诘一句:“那上次XXX被其它班阿姨说'不好’的时候,你置什么气!”
特殊孩子的情绪行为变化不稳定,时不时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有一阵子,我们班一个孩子经常会脱鞋脱袜子,刚好那阵子他又有点感冒,所以在教室的时候,我们会盯着他,及时制止他脱鞋袜。但是,有时候涉及到走班上课,别的班级的阿姨没有注意到他的这一行为,等到我们自己班阿姨去接他下课的时候,经常因为看到他光着的脚丫而愤愤不满……一边牵着小朋友的手一边嘴里各种抱怨:“你看在我们教室里,盯着他,他就不脱了,一到他们教室,就开始脱,也不管……”阿姨那会儿应该是真的很生气,但是看着她的表现,我又忍俊不禁,觉得她分外可爱。
特殊教育的确需要细心,但很多的“细心”是基于对学生充分的了解和熟悉的。有时候,我们处理不好一个孩子的情绪行为,往往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他们的需求是什么。普通学校里一个老师带完一届学生不过四五年,但在我们特殊学校,带一届学生要九年,很多人表示惊讶,并感叹:“那你们一定能够培养很深厚的感情。”感情深不深厚不知道,毕竟我们的很多孩子在情感方面是不敏感的,但是作为老师,时间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的孩子。
我们班有个孩子口齿不是特别清楚,某一节课上,她“啦啦啦啦”讲了一串话,上课老师没听懂,坐在教室后面办公的我帮她即时翻译了一下,在场的大人们都笑侃:“到底是班主任。”相处时间久了,孩子的一举一动基本上都在我们的预期之内——XXX什么时间会上厕所,如果提前的话,基本上都是“找借口出去溜达一圈”;XXX偷瞄你一下,刚好被发现,及时制止,不然下一秒他就会“干坏事”;XXX跑过来拍拍你,叽里呱啦讲一堆话,我知道她在提醒我“上课了”……很多的默契就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慢慢养成了,与此同时一并培养的还有和他们的感情。
尽管自己天天都会批评他们几句,经常会抱怨他们的各种问题,但每当听到别人说他们不好时,心里会有点不开心;外出培训不在学校的日子,会时刻关注自己的手机,生怕接到代班老师的任何消息;前些日子秋游,因为一些公事,我没有陪同孩子们一起出游,在他们出发的时候,我对他们的父母千叮咛万嘱咐,呃……;某天午饭吃面条,孩子们都不怎么有胃口,我和搭班阿姨用尽各种方法哄孩子们吃饭,教室里的陪读阿姨们感叹:“在家估计家长都不会这么贴心地照顾的”;孩子们的世界还是很单纯的,经常会发生各种有趣的事情,“吵闹的时候很讨厌,可爱的时候还是蛮可爱的”,而这些可爱的他们会被我和阿姨当作“谈资”讲给好多人听,讲的时候满满的都是“炫耀”。
可爱又可气的他们,一边吐槽一边护短的我们,构成了这间小小教室里的“每一个人”。
出于隐私,文中出现名字均为化名
文中所提观点为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文中出现图片、视频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