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科学及其矿业的奠基人——郑绵平
郑绵平,盐湖学和地质矿床学学家。生于福建省漳州市。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与热水资源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国土资源部盐湖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矿产资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国际盐湖协会副主席、主席,是我国盐湖科学及其矿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一片丹心奉献盐湖
1957年,郑绵平作为化工部地矿局代表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成立的柴达木盐湖科学调查队。此后,郑绵平几乎以青海、西藏等艰苦地区为家,把青春和心血完全献给了祖国大西北的盐湖科学研究事业。
20世纪50年代后期,青藏高原某些碳酸盐盐湖微细的“淤泥”沉积中,即已发现其含锂较高,但锂在其中的赋存状态多年未搞清,有些人将其归因于粘土对锂离子的吸附作用。郑绵平在1965年初步研究发现,这种“淤泥”沉积中锂与碳酸盐的含量呈正相关,推定可能有含锂碳酸盐矿物存在。1980年,郑绵平主持盐湖队在班戈湖和扎布耶湖打钻取样,终于先后查明该类微细含锂沉积主要为:含锂菱镁矿(新矿物变种)、含锂白云石(新矿物变种)和扎布耶石(新矿物——天然原生碳酸锂)。这些研究成果,使中国在该领域跃居世界领先水平。这项研究之突破,还意味着发现和确立了一种新型的、沉积潜在锂矿床类型,其规模和品位都达到工业标准,且易于提炼,具有重大经济意义。
郑绵平曾数十次进入青藏高原考察。他首次全面划分了高原湖成矿带,提出了不同类型的盐湖找矿方向,多次成功的找到了有经济价值的硼酸盐和硼、钾、锂、铯卤水矿床,特别是发现和带队勘探了有重要经济意义的扎仓茶卡、基步茶卡新类型镁硼矿床和加波错等重要硼矿。此外,他还在西藏扎步耶湖主持建立了世界海拔最高的盐湖科学观测和提锂试验,取得了低成本提取碳酸锂的技术突破,为中国重新占领锂盐国际市场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持。
“位高”未曾忘忧国
郑绵平院士从事矿床地质和盐湖综合资源及热水矿床的研究领域60年,出版过200余篇学术论文和6部中英文专著,培养博士后、博士生42 人,硕士生15人,曾先后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科技项目10余个。1986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89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获奖人)。1991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研究奖。1992年担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与热水资源研究发展中心主任。1994年当选为国际盐湖学会副主席。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7年任地质矿产部盐湖资源与环境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1997年和2003年2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均为第一获奖人)。2000年获中国工程科技光华奖。2002年当选全国50名“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尽管荣誉加身,郑绵平院士依然时刻关注着能源发展前沿,并时刻就关键问题及看法提出解决之道。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郑绵平就已经注意到锂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并预见盐湖锂矿最有开发利用前景。他指出,从长远看来,我国最大的锂宝库在广袤国土之下的深层卤水之中。一旦取得突破,将拥有足以支持我国数百年发展的锂资源。为此,他积极呼吁构建我国锂资源供应安全体系,建立世界级锂综合产业基地,攻克锂资源大规模产业化的体制和技术难题。通过加强资源调查评价、攻克锂盐产业化难题、加大对保护和合理开发锂资源的支持力、加快科技研发与科技创新等,推动我国锂资源勘探、加工与利用的综合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将我国打造成为锂业强国,他还将竭尽余力继续奋斗下去,为国家建设再创佳绩。
参考资料:
中国工程院官网、中国工程院院士馆
科学家之窗.一片丹心在盐湖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