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县北四爷其人其事
曾祖父许德月生于1881年,1960年3月去世,享年79岁。曾祖父兄弟四人,排行老四,一生为人忠厚,施舍济贫,方圆百里人称四爷,许善人。灵璧政协2016年出版的百年灵璧文史特辑第6页刊登了曾祖父的照片。
曾祖父许德月照片
一、开耕湖地,垦荒种田。现安徽省灵璧县朱集乡双井村老汪湖畔,一百多年前是方圆几十里的湖泊,湖里芦苇水草丛生,鸥鹭成群,叫声嘈天,沿湖人家全靠打鱼为生。乾隆十七年(1752),贡震任灵璧知县,在任期间开浚古潼河、濉河等河道,治理水患,引老汪湖水入洪泽湖,使老汪湖滩地变良田,湖边人家纷纷争先开发荒湖。曾祖母许夏氏,娘家为老汪湖西北角张山东侧夏寨村大户人家,在夏老人家的大力支持下,曾祖父与祖父许合勤利用夏家牲畜、农具及人力对老汪湖土地进行开垦耕种。由于湖地肥沃,辛勤耕种,连续几年风调雨顺,春秋两季连年丰收,我家在当地成了有钱人家。
二、积德行善,施舍济贫。老汪湖垦荒后,地多人少,午收时方圆百里的百姓,成群结对来老汪湖打短工帮助收麦子。我们家住在村西头南北大路路边,曾祖父安排在路边支起大锅,摆上桌子,免费为短工们供应茶水、饭菜,临时找不到活干的安排吃住,直到午收结束。每年春荒时节,谁家没有粮食都找我们家借,三斗、五斗……乡里乡邻的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家都在我们家借过粮,曾祖父从来未要过。农闲时曾祖父带着管家赶张山、尤集等附近集市,用骡子背着钱口袋救济穷人。曾祖父传给我们的祖训是:人家吃了传名,自家吃了填坑。多行善事,自有福报。
三、牢记家训,善有善报。祖父许合勤始终不忘曾祖父家训,多年施恩,行善积德。由于从小长期在湖里捞鱼摸虾,起早贪黑,辛勤耕种, 1963年61岁那年患风湿性疾病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全靠家人照顾,到门外乘凉或聊天时,需要四个人抬,如遇夏天突降暴雨,只有眼睁睁的挨淋,祖父一躺下就是五年,多次寻死未果。1968年的秋天,村里来一个七十多岁的老货郎,肩挑货郎担,手摇牛皮鼓,到处打听曾祖父许德月的家,村邻把他带到我家,老货郎见到祖父后,泪流满面,诉说当年他家里穷,流落尤集讨饭,有病无钱治疗,多亏曾祖父多次资助,送粮送钱,予以相救才有今天,人活着要知恩图报,二十多年过去了,日夜怀念恩人,为寻恩人报恩,重新操起老本行,担起货郎挑,四处寻找,今天终于如愿。当时看到我们家经济困难,当场掏钱资助,被祖父拒绝,第二天又再次登门送来老母鸡及中药川牛膝,说用此秘方为祖父治病,每次用老母鸡一只不放盐与半斤川牛膝一起煮,连肉加汤加药一起吃。按照货郎传授的秘方,祖父一连吃了十几副。
1969年春季的一天早晨,祖父突然对我说,我夜里做梦我能起来走路了,现在我的脚趾头能动了,不信你们看看,边说边动给我们看,我们一家人都十分高兴!接着又吃了十几副,开始扶着凳子由家人领着一步一步往前挪,慢慢的练习,越来越好,到1969年午收时,祖父不但能站起来走路,还能帮生产队看庄稼、割草喂牲口。六十多岁老人,瘫痪卧床五年,能重新站起来,还能干活真是奇迹,当时被当地传为佳话,许多人找到我家寻问秘方,看望祖父。祖父活到80岁,1984年9月因病去世。
我父亲许兴朝1950年任安徽省灵璧县北王集小学校长,王集小学创始人。1956年调朱集中心校任校长,1957年大鸣大放时被打成右派回家务农,自觉羞愧,无颜面对家人,1958年3月16日,在回家的当天夜里,在村头树上上吊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终年34岁。当时家里有曾祖父、祖父、祖母、母亲、我们兄妹五人,老的老,小的小,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家庭生活十分困苦,曾祖父去世,两个妹妹也因患病无钱治疗去世。
父亲临终前17页绝笔摘录“鸣放中的内心活动”
1978年党中央对右派给予平反,邻村王广金时任县组织部副部长,负责右派平反昭雪工作。当时我来灵璧找到了王广金部长的母亲,自报了家门,说明了来意,老太太拉住我的手,热泪盈眶,说道:“你们家祖辈都是善人,解放前我们家穷,孩子多,要是没有你们家的资助,早都饿死了,也没有我们这一家人家了!"安排儿子一定要把事情办好。
现在我们一大家生活很幸福,我和哥哥许明仁、姐姐许美华及孩子们的日子过得都很富有。每次回老家,村里老人们都说:“你们家上辈行善做好事积德,你们下一代有福气”。本人现已年过古稀,以此教育子孙们要尊祖训,行善事,为社会做贡献。
许明坤
2021年元月
许明坤,男,现年68岁,中共党员,退休干部,宿州市艺术家协会会员、宿州市管弦乐协会常务理事。许明坤同志自幼热爱戏曲,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多年,退休后免费举办少儿戏曲培训班,培养戏曲文化的接班人,挖掘、整理、传承地方戏曲和地方民间民俗文化,为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作出了突出贡献。2017年被县文化馆推荐为省优秀文化辅导员,2018年被县文化馆推荐为省最美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