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喝酒的器物都有哪些?有多少人叫不上名来?
中国古代有“无酒不成礼”之说,故酒是祭神享祖、礼仪交往、宴会宾客等活动的必备之物,盛酒的器皿也就成为礼器了,尤其是在青铜酒器盛行的年代,各种精美酒器越做越精美,越铸越大,有了令后人惊叹的奇美器物。
容酒器是古人盛酒、酿酒的器皿,主要有卣(yǒu)、尊、觥、盉(hé)、罍(léi)、瓿(bù)、彝等。
卣是古代用来盛酒的容器,也有说卣专门盛放祭祀时用的一种香酒。卣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卣的基本形制为扁园、短颈、带盖、鼓腹、圈足,有提梁。还有少数为直筒形、方形和圆形,还有动物形状的鸟兽卣。
尊,今作樽,是商周时代中国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青铜器,尊的形制圈足,圆腹或方腹,长颈,敞口,口径较大。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春秋后期已经少见。较著名的有四羊方尊。
觥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椭圆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带盖,盖做成有角的兽头或长鼻上卷的象头状,觥常被用作罚酒。
盉是用水调酒的器具。古人举行大典礼时,喝酒必须卒爵,不能喝酒的人,就喝掺了白水的酒,叫做“玄酒”。盉的形状一般是大腹、敛口,前面有长流,后面有把手,有盖,下有三足或四足;春秋战国时期的盉呈圈足式,很像后来的茶壶。
瓿是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和盛水器,亦可用于盛酱。流行于商代至战国。圆体,敛口无颈,广肩,大腹,圈足,带盖,极个别的为方形。唐颜师古注《汉书扬雄传》:“瓿,小罂也。”
彝通常呈鸟兽状,有羊、虎、象、豕、牛、马、鸟、雁、凤等形象。《周礼·春官·司尊彝》:“春祠夏禴,裸用鸡彝鸟彝......追享朝享,裸用虎彝蜼彝。”彝纹饰华丽,在背部或头部有尊盖。
饮酒器包括爵、觚(gū)、角、斛、斝(jiǎ)、杯等。
爵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盛放、斟倒和加热酒的容器。爵盛行于商代,并与觚等其他酒器配合使用,西周早期以后走向绝迹。爵是古代贵族宴饮时使用的酒具,如同现代的酒杯一样。
觚是流行于商代至西周初的饮酒器。整个觚体分为三段,上部器口与细颈为容体,中间的腹部为实心,下面为圈足,这样的造型设计符合力学原理,使重心降低,增强了器物的稳定性,显得精巧别致而又不失沉稳庄重。商代酒器最基本的组合是一爵一觚,用以斟饮;也有与斝成组合的。商周时觚非一般饮器,有一句成语为'不能操觚自为',即指觚的多寡与饮者的身份地位、人品、酒量相关,只有高品位的人方可用此器。
角由盛酒器发展为饮酒器。早期的角,细腰、平底、圆足有圆孔,宽把手。角的口部呈前后两只尖角形,前角略高,后角稍低,下有一个带附饰的筒形流,宜酌而不宜吸饮。其整体形状与爵相似,但无柱,也无便于吸饮的流。角用于盛酒、温酒和饮酒,同时它又是一种量器。
“斛”字古与“瓠”通,即葫芦,古人常用葫芦壳作瓢盛水,也可有用来盛酒,这种酒器的名称由此而来。史料记载,秦汉十斗等于一斛,南宋末年改五斗为一斛,二斛为一石。照此看来,一次要喝十斗的刘伶,酒量惊人。
斝,古书中也称为“散”,饮酒兼温酒器。其形状像爵,但比爵大,有把手,圆口双柱,平底之下有三个尖足;也有侈口、下腹扁圆,三足中空,或呈棱形或呈圆柱形的;还有四尖足、带盖、呈方形而圆其四角的。
杯,又称“羽觞”,基本形状为椭圆体,两侧有弧形耳。耳杯从西周时期沿用至三国两晋时期,盛行于战国至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