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联选萃:出入(二编下)
这是“出入”第二编的下篇。对于出世和入世,除了上篇所讲的并行不悖、和谐统一,还有更多其他选择。先看谭延闿(1876-1930)先生一副:年抛造物甄陶外,心在飞鸿灭没间。
上联”年抛造物甄陶外“,是说——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现在年龄大了,老天觉得我没啥用了,就把我给放了;下联”心在飞鸿灭没间“,是说——你看见那空中若隐若现的鸿雁了吗?我的心儿呀,早就飞到那里去了。上联”年抛造物甄陶外“,出自苏东坡的七律《寄题刁景纯藏春坞》,原诗如下:白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年抛造物陶甄外,春在先生杖屦中。杨柳长齐低户暗,樱桃烂熟滴阶红。何时却与徐元直,共访襄阳庞德公。这里的”造物“即造物主,就是老天,“甄”就是甄别鉴定,“陶”就是陶冶培养。”年抛造物甄陶外“直译过来就是——年龄大了,老天一鉴定,属于废品了,不值得再培养了,就给弃之不顾了。下联”心在飞鸿灭没间“,出自苏东坡的七绝《单同年求德兴俞氏聚远楼诗三首》。大家看,东坡先生的诗,就是这样信手拈来、清新自然。接着看沙曼翁(1916-2011)先生一副:归老林泉谢车马,祀先乐岁有鸡豚。
上联”归老林泉谢车马“,是说——为人民服务了几十年,现在老了退休了,和热闹喧哗拜拜了,开始悠游林泉、过清静日子。下联”祀先乐岁有鸡豚“,是说——日子过得很不错,鸡呀猪呀都不缺,祭祀祖先,颐养天年,都没有问题。这两句中,“林泉”、“乐岁”对得有点瑕疵,改成“归老还林谢车马,祀先乐岁有鸡豚”,是不是更好?下面看吴云(1811-1883)先生一副:儿女债完生白发,利名心淡爱青山。
上联”儿女债完生白发“,是说——儿女们都长大成家了,我的任务也算完成了。任务完成了,人也老了,头上已经满是白发了~下联”利名心淡爱青山“,是说——辛苦打拼几十年,世事恍如一梦间。现在名利之心越来越淡了,越来越喜欢绿树青山了。大家看上联”儿女债完生白发“,这一句不仅外国人看不懂,就连现在的年轻人也不好理解。在中国传统的人生模式中,生养孩子,教育孩子,直到给他们都结了婚成了家,甚至照看到孙辈们都上了学,父母们这才算尽到了义务。老百姓把这种义务戏称为”儿女债“,也就是说,孩子一生下来,父母就好像欠他一笔债。传统中国讲究“多子多福”,大部分人一辈子都在养儿育女。对于一般老人来讲,过年过节时,一大家人吃上顿团圆饭,拍上个全家福,眼看着热热闹闹的满堂儿孙,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计划生育后,老百姓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养孩子也少了,受教育程度也普遍提高了。这时候,普通民众的自我意识才开始觉醒,传统的人生模式才慢慢发生了变化。整体看上述三联,都是上联讲入世,下联讲出世。都在讲先尽好自己的人生义务,等到该办的事都办完了,头上没人管了,心面没挂念了,这才坦然放下一切,开始考虑愉悦自己。《菜根谭》里有句话讲得好:完得心上之本来,方可言了心;尽得世间之常道,才堪论出世。接着看张伯英(1871-1949)先生一副:阿难陀信口头都是津筏,苏东坡一肚皮不合时宜。
上联”阿难陀信口头都是津筏“,是说——佛陀的弟子阿难陀有大智慧,他随口说出的话,都是度人出苦海的妙语。这位阿难陀,就是佛寺里大雄宝殿中释迦牟尼塑像前、右边的那一位,也称阿难尊者。和他相对的、左边那一位是摩诃迦叶,也称迦叶尊者。下联”苏东坡一肚皮不合时宜“,是说——苏东坡这个人呀,看啥都不顺眼,肚子里装的净是“不合时宜”。这一联中,上联讲阿难陀能妙语度人出世成佛,下联讲苏东坡想入世有为、却处处碰壁。关于下联,林语堂在《苏东坡传》里讲过这么一个故事:一天,一顿丰盛的晚餐后,苏东坡在屋里欣然扪腹而行。他问家中女人,他那便便大腹之中是何所有?一个女人说是“一肚子墨水”;一个女人说是“一肚子漂亮诗文。”苏东坡都摇头说“不是”。最后,聪明的侍妾朝云说:“你是一肚子不合时宜。”东坡大呼曰:“对!”东坡先生博览群书、悟性极高,他的学养完全可以支撑他超然物外、独乐其乐。但知识分子的良心告诉他不能那样,因此他总是是非过于分明,看见不满的事,便如蝇在口、不吐不快。对于这样做是否会得罪别人,他一点都不在乎。用他的诗来讲,就是“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大家看,东坡先生的“不合时宜”,不就是知识分子应有的良心吗?这个良心,就是给社会、给国家找毛病、守底线;这个良心,总在提醒大家,这里那里还存在隐患、存在不足;提醒大家不管国家多么强,都要始终保持危机感,都要随时牢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下面看沈兼士(1894-1974)先生一副:未能与时浮沉陶冶世俗,聊复托怀玄胜远咏老庄。
上联”未能与时浮沉陶冶世俗“,是说——自己生性与世不和,不愿意委屈自己、服务他人;下联”聊复托怀玄胜远咏老庄“,是说——既然如此,那就遁迹山水,吟咏老庄,随性打发自己的日子吧。大家看,这里上联说得很委婉,是在给自己免责;下联说得很无奈,好像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拿老庄这个精神鸦片、来麻醉自己了。反复读这一联,可以体会到作者入世无门的苦闷与出世无奈的惆怅。虽然身在林泉,但心仍眷恋着尘世。整体看上面两联,入世遭到打击了、受到挫折了,或者凛然前行、我行我素,继续自己的“不合时宜”;或者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什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噢,算了吧!该放就放,“托怀玄胜远咏老庄“,一个人享清福去喽~接着看杨沂孙(1812-1881)先生一副:致身福地何萧爽,回首风尘甘息机。
这一联”致身福地何萧爽,回首风尘甘息机“,上联说——这个地方太舒服了,下联说——那个地方太可怕了。看来这位朋友是受刺激了,如漏网之鸟、脱钩之鱼一般,在逃离尘世牢笼后,还感觉心有余悸呢。下面看王福厂ān(1879-1960)先生一副:身世浮沤利名缰锁,琴尊左右宾主风流。
上联“身世浮沤利名缰锁”,是说——人生万事,就像水面的泡沫一样虚幻无常;想要追名逐利,无异是给自己套上缰锁;下联“琴尊左右宾主风流”,是说——弹弹琴,喝喝酒,朋友相聚聊一聊,舒服一秒是一秒,这才是货真价实的快乐啊。接着看溥儒(1896-1963)先生一副:置身绳检外,托兴杜兰间。
这一副“置身绳检外,托兴杜兰间”,是说——我从世事的枷锁里逃出来了,现在托身于杜若兰蕙之间,洁身自好,优哉游哉。这里的“绳”,原指木工用的墨线,后引申为标准、按标准去制裁。“绳之以法”的“绳”,就是这个意思;这里的“检”,意思是查看、检点、约束,与“检察院”、“检举揭发”中的“检”,意思一样。大家再看上面这三副——本想入世做点贡献,无奈老被打压算计。阅尽人情知纸厚,踏穿世路觉山平。哎~,也算了吧,逃离这个令人伤心的世事牢笼吧!下面看于右任(1879-1964)先生一副:每抚琴操,令万山皆响;聊欲弦歌,作三径之资。
上联“每抚琴操,令万山皆响”,是说——我是琴道高手,我要弹起琴来,能让山鸣谷应、草木动容。下联“聊欲弦歌,作三径之资”,是说——虽然我傲骨铮铮,但傲骨不能当饭吃呀。我还得入世做点事情,养家糊口。下联的典故来自陶渊明。据《晋书·隐逸传·陶潜》记载:(陶渊明)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这里的”弦歌“,意思是出仕做官,这个典故又出自《论语·阳货》,原文如下: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这一段的意思是说,孔子的学生子游,在武城这个地方的做长官。孔子到了这里、听到弹琴歌唱之声,就和子游讲:”杀鸡怎么能用牛刀呢?治理这么个小地方,有必要用音乐去教化他们吗?“子游回答道:”我以前听您讲过'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也就是说——不管是君子还是小人,你要是用大道去感化他,他总会进步的。孔子听了,连忙说到:“同学们,子游说得太好了。我刚才是和他开玩笑呢。”这里的“弦歌”,后来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语码,指“出仕做官”。陶渊明所讲的“三径”,源于汉代隐士蒋诩曾在房前开辟过三条小路,后来也成了一个语码,指“隐逸之所”。因此,“三径之资”就可以看作是——一家人所需的最起码的生活费用,也就是“养家糊口费”吧。大家看这一联,本来与世不合、想逃避现实,但为了养家糊口,又不得不入世奔波。不过仔细想想,我们大部分人,不都是这样憋屈地活着吗?自食其力,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尊严。没有财务自由,又如何能奢望身心自由呢?最后看郑孝胥(1860-1938)一副:锦袍错落差相称,野鹤昂藏未是仙。
这一副是苏东坡诗句集联。上联“锦袍错落差相称”,是说——这个玉带佩戴到我身上,和我的锦袍很相称呀。下联“野鹤昂藏未是仙”,是说——看起来像风度翩翩的野鹤,但和神仙相比、还差得远呢。这里上、下联的意思,要单独看、均感觉十分突兀。我们到原诗中去找一找答案吧。先看上联的原诗《以玉带施元长老元以衲裙相报次韵二首》:其一病骨难堪玉带围,钝根仍落箭锋机。欲教乞食歌姬院,故与云山旧衲衣。其二此带阅人如传舍,流传到我亦悠哉。锦袍错落真相称,乞与佯狂老万回。这两首诗据说是这么个背景:有一次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打赌输了,就把约定的赌注、自己锦袍上的玉带给了佛印。宋代官员的薪俸都不低,苏东坡又是那种讲究之人,这个玉带估计价值不菲。佛印收下玉带后,回赠了一件衲衣,也就是僧袍。第一首诗意思是说——我这一把老骨头已经不值得佩玉带了,更何况我生性愚笨、谈论佛法还输了呢?老和尚为了方便我去歌楼酒肆乞讨,送了我一件旧僧袍。第二首诗意思是说——这条玉带不知道多少人曾用过,今天在我身上也不过运气罢了。虽然它与我的锦袍非常般配,但这次没办法、只好送给这个和万回一样有福气的老和尚了(唐朝时,武则天曾经赐给万回禅师锦袍玉带)。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副明代画家崔子忠的珍品《苏轼留带图》(见下图),画的就是这个故事。
接着再看下联的原诗七律《圆通禅院》:石耳峰头路接天,梵音堂下月临泉。此生初饮庐山水,他日徒参雪窦禅。袖里宝书犹未出,梦中飞盖已先传。何人更识嵇中散,野鹤昂藏未是仙。东坡先生对此诗自注云:圆通禅院先君旧游也,四月二十四日晚至,宿焉。明火岂此祥乎?乃作是诗。院有蜀僧,宣逮事讷长老、识先君云。这一首诗不细说了,咱们就看最后两句。其中提到了“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嵇中散。据《晋书·嵇康传》记载:(嵇)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时有樵苏者遇之,咸谓为神。至汲郡山中见孙登,康遂从之游。登沈默自守,无所言说。康临去,登曰:“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这一段话是说,一般人都觉得嵇康像神仙,但高人的眼睛是雪亮的,这里孙登就说他“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也就是说——你才华很突出,但性格太刚烈,这样的人呀,很难有好结果。我们都知道,嵇康最终被当局所杀,时年40岁。行刑前弹了一曲《广陵散》,然后喟然长叹:“《广陵散》从此绝矣!——”大家看,苏东坡和嵇康有点像,都是那种看见不平事、不吐不痛快的人。这种人,骨子里就是入世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想装神仙也装不像啊。说到这里,我们再回头看“锦袍错落差相称,野鹤昂藏未是仙”,意思大致是这样的:玉带锦袍和我这个人很相称,青灯黄卷、 出世逍遥的日子我压根就受不了。虽然有时候也故作清高、别人看我也像野鹤一般,但崚嶒倔强的用世之心,总在我胸中纵横驰骋呀。大家看,既然做不了世外高人,那就老老实实、真真切切做原本的自己、好好为人民服务吧。附:出入(二编)联语清单出入(二编上)道义极知当负荷,湖山仍得饱登临(胡汉民)斯人与山水为契,其品在管乐之间(左宗棠)碧落翠微好将息,玉堂金殿要论思(左宗棠)即石成基凭林起栋,携酒登巘舒席平山(翁同龢偃泊山水遨游风月,澄清流品提挈纪纲(何绍基饮马长城窟,濯足万里流(胡小石)具大胸襟,旷览江天、包罗海岳;试小经济,长养花木、位置鼎彝(潘昌煦)精勤通世务,浑璞养天和(黄国书)望道吾师孔子,乐天人好如来(吴昌硕)孝友初心诗书宿好,春秋佳日山水清音(赵之琛同学得朋七十子,无为大旨五千言(罗振玉)读书不放一字过,学道当于万事离(李佐贤)偶耽翰墨衣云阁,小按笙歌水绘园(张謇)邺侯身具神仙骨,单父琴多恺悌音(陈鸿寿)出入(二编下)年抛造物甄陶外,心在飞鸿灭没间(谭延闿)归老林泉谢车马,祀先乐岁有鸡豚(沙曼翁)儿女债完生白发,名利心淡爱青山(吴云)阿难陀信口头都是津筏,苏东坡一肚皮不合时宜(张伯英)未能与时浮沉陶冶世俗,聊复托怀玄胜远咏老庄(沈兼士)致身福地何萧爽,回首风尘甘息机(杨沂孙)身世浮沤利名缰锁,琴尊左右宾主风流(王福厂置身绳检外,托兴杜兰间(溥儒)每抚琴操,令万山皆响;聊欲弦歌,作三径之资(于右任)锦袍错落差相称,野鹤昂藏未是仙(郑孝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