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老师谈写作11:作文语言有讲究
听说 关注的人变得更聪明了!
作文语言就有讲究
有一位科学家,从月球上带回一块石头。这块石头要展出,在介绍牌上,科学家这样写:月球上的陨石。有一天,来了一位文学家,他将介绍牌上的内容改了,改成:请摸一摸月亮。它们都是六个字,而且说得都对,但是,“月球上的陨石”偏科学,偏理性,而“请摸一摸月亮”偏文学,偏感性,语言更美,更有想象力,也更有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直截了当地感受到什么是文学。
再举个例子:李白《将进酒》中的一句诗,黄河之水天上来。
有人说,李白写错了!黄河明明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怎么从天上来呢?(别扯蒸腾、下雨,这不是一回事)应该改成“黄河之水巴颜喀拉山中来”。这样改,与事实一致,十分正确,但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比,真是一个天一个地,差多了!
同样是与黄河有关的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刘禹锡说,黄河从天边来,而且“直上银河去”,还能到牛郎织女家里去做客。事实呢?黄河奔流到海不复回,没去天上呀!虽然刘禹锡写得“不科学”,但够文学,是极好极好的作品。
当然,作文有不同类型,我们既要会科学的语言,更要会文学的语言。除此之外,作文中,我们还要善于运用生活化的语言。
比如:去菜场买菜,问价格。“老板,青菜多少?”“三块六。”“萝卜呢?”“两块八。”问答之间,句子成分都残缺了,但双方都听懂了。如果改成:“老板,青菜多少钱一斤?”“青菜三块六毛钱一斤。”“萝卜多少钱一斤?”“萝卜两块八毛钱一斤。”就好像是两台机器在对话,没一点儿生活味道。
我们在写作文时,尽量保留生活的汁味,特别是在对话当中。
比如:电视剧中,同样是断案斩人,《李卫当官》中,李卫这样说:“拉出去咔嚓咔嚓了!”《包青天》中,包拯却那样说:“来人哪,虎头铡伺候。”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语言,表现不同的人物形象。
看个电视,也能学到写作方法啊,哈哈哈……
本文纯属个人意见。
您觉得好,请多多转发。
另,也希望您多多留言,咱们一起聊聊阅读、写作。
什么是“聪明”作文?
人有聪明的、笨的。作文是人写的,自然也有聪明的、笨的。
“聪明”二字的标准答案,要翻词典。
在这里,“聪明”二字拆开来讲。权当文字游戏。
聪:
耳朵要听,
眼睛要看,
嘴巴要讲、要尝,
心里要记、要想……
(“聪”字中,“眼睛”在哪?)
写作,要把这些感官写下来;阅读,字里行间也不外这些感官。读书时,可以找一找,哪些句子是听到的,哪些句子是看到的,哪些句子是想到的……
明:
日,白天;
月,晚上。
人的生活时间,在白天、夜晚交替中流逝。
写作,不外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明”拆开来的日、月,简单指作文中的环境描写。一切景语皆情语。
因为,所以,就称“聪明作文”。
上 期 内 容 链 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