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都彭城,在楚国东部,却为何不称“东楚”而称“西楚”霸王?
最近收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项羽的都城在彭城,也就是今天的江苏徐州,妥妥的楚国东部地区,却为何称“西楚”霸王呢?
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史记·项羽本纪》
01 东楚、西楚和南楚
关于为何是西楚,在《史记集解》中有一段引自孟康的解释:“旧名江陵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
而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的一段话,也能够说明,楚越之地的“三楚”是如何得名的:
夫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此东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
经后人证实,司马迁的记载有部分谬误,但我们结合孟康的注释大略可以知道,项羽之所以自立为“西楚“霸王,是因为在项羽之前,三楚的称呼早就有了。
而在三楚之中,以楚国旧都江陵为核心的江汉平原核心地区被称作“南楚”;以彭城为中心的淮泗之地被称作“西楚”;而楚国征服的原吴越之地,被称作“东楚”。
因此,项羽以彭城为都,自然应该是“西楚”。
楚国是春秋战国时的大国,早期以江汉平原为核心,大约在战国初年向北扩张到淮泗之地,战国中期向东兼并了吴越之地。在楚怀王时期,极盛的楚国疆域,几乎囊括了当时的整个华夏南部地区。
如此广大的区域,为了更明确的指代,分出“三楚”似乎也不为过。
这个问题看似解决了,但实际上并没有。因为这所谓的“三楚”却将方位搞颠倒了。
03 被颠倒的方位
在我国历史上,以东西南北命名的政权或者地区很多,而他们的命名,是有一定规则的。
比如东汉之所以叫做“东”汉,是因为东汉的首都洛阳,从地理方位上来说,在西汉旧都长安以东,因此两汉并存,东汉和西汉由此得名。
而东晋和西晋、北宋和南宋,也有着同样的命名规则:首都是该政权的核心,以首都所处的方位来命名。
虽然这些朝代都是近现代史学家在命名时加上的“东西南北”,但历史的命名规则往往不是空穴来风,我们还是可以从历史上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比如北宋初年的“北汉”政权,再往前,有“郑人南奔”而得名的地名南郑,后来还一度成为汉王刘邦的都城;还有百越的命名之中,有东瓯、南越,后来的赵佗便自立为“南越武王”。
由此可见,以首都为中心,以该地区所处的首都方位,在命名时加上“东南西北”的称谓,这种命名方式至少在秦汉之前就已经有了。
因此,“三楚”的命名应该也是这种命名规则的体现。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以极盛时期的楚国疆域为准,楚怀王的都城在郢(江陵),江汉平原之中,而彭城为核心的淮泗地区在江陵的北偏东方向。
因此,如果按照这种命名方式,江汉平原应该叫做“中楚”,而彭城地区应该叫做“北楚”或“东楚”。
然而,我们所看到的却是,项羽的核心彭城地区叫做“西楚”,而楚国江汉平原本土叫做“南楚”。
为何会有如此颠倒地理方位的命名呢?
03 频繁迁徙的楚都
事实上,这个命名或许并没有颠倒方位,而是因为三楚得名时,楚国的都城已经不在江陵。
在楚国数百年历史上,曾经数次迁都,在郢都江陵之前,先后有丹阳、鄀、鄢等地曾作为楚国的都城。楚文王迁都江陵之后,命名为郢都,楚国都城才固定下来。
接下来400年间,楚国都没有再迁都。因此,在我们的印象中,江陵作为楚国的都城就被固定下来了。
但事实上,在此之后,楚国还曾被迫三迁其都。
江陵之后,楚都迁徙路线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发动鄢郢之战,占领了楚国核心地区江汉平原大部,楚国被迫迁都到陈县(今河南省淮阳市境内)。
大约在顷襄王之子考烈王时期,楚国又曾短暂迁都到巨阳(大约在今安徽阜阳),最后迁徙到寿春(今安徽寿县)。项羽的祖父项燕,就是在寿春时代被倚重,成为楚国最后的军事支柱的。
因为怀念故都,楚人走到哪都将都城叫做郢都,因此在江陵之后,至少还有陈、寿春都被叫做郢都。
所以,如果我们以陈县或者寿春为核心,就会发现,江陵为核心的江汉平原在西南方向,吴越之地在两地的正东方向,而淮泗之地正好在两地的西部。
这样一来,“三楚”的命名,就显得合理多了。那么,是不是这样呢?
04 最后的楚都
在鄢郢之战后,楚国的核心地区江汉平原被秦国占领,楚国先王的坟墓也被夷为平地,然而楚国并没有因此灭亡。
值得一提的是,大诗人屈原正是由于郢都被攻占,被流放的他心系祖国,跳水自尽。
屈原所在的屈氏家族是楚国王族支脉,而他宁死不降,一方面说明屈原的爱国情怀,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另一个问题:
像屈氏家族这种,数百年来已经被深深的烙上了楚人的印记,是不可能因为秦国对故地的占领就成为“秦人”的。这样的例子,在战国时代并不鲜见。
因此,这些楚国王室的核心家族,大多数未战死的楚人,保护者楚顷襄王在陈县,建立了他们新的楚国。
楚顷襄王在陈县很快就募集了十万大军,并夺回了部分故地。这说明,在顷襄王的身边,原来的那些核心家族的楚人数量和质量都不在少数。
换句话说,楚国的核心统治力量和人口随着顷襄王迁徙到了陈县,并没有被秦国全部消灭,这一点从他们还将陈县叫做郢都也可以说明。后来的寿春也是同理。
既然,楚人还是那些楚人,那么“三楚”之名来自于这一时期,倒也有这个可能。但还有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三楚”之名不是来自于疆域最盛的江陵时代,反而是已经丢失了江汉平原、并不据有南楚之地的楚国末世呢?
事实上,这也正是三楚之名合理的地方。
在江陵时代,江汉平原是楚国的核心统治地区,是真正的“楚地”;而淮泗地区是后征服地区,是楚国与中原相争的战略缓冲地带,算是“半个楚地”;而东部的吴越地区,是楚国最后征服的地区,其文化人口并没有完全被同化,因此在楚人眼里,只能算作“化外之地”。
所以,江陵时代,在高傲的楚人眼里,吴越之地和淮泗之地是没有资格被叫做“楚地”的。
然而,到了陈-寿春时代,楚人引以为傲的江汉平原已经丢失了,原来的楚人东迁,“寄居”在原淮泗之地和吴越之地。楚国的核心地区变成了淮泗之地,而吴越之地也随之变得更加重要了。
为了增强当地民众的文化认同感,楚人给予他们平等的国人地位,加重这片土地在楚国的分量,以笼络当地大族加入楚国核心统治集团,共同治理这片土地。
事实上,项羽所在的项氏家族,正是淮泗地区项城的地头蛇,而在郢陈-寿春时期才加入了楚国的核心统治集团的。
项与陈的位置
因此,西楚彭城和东楚吴地,才应运而生;而为了怀念原来的发迹之地江汉平原,也向淮泗和吴越殖民表明,他们早晚有一天我们会打回去的意志,因楚人也称之为南楚。
由此可见,“三楚”之名,不仅没有方位颠倒,反而透露着楚国末期的无奈,还有楚国最后的挣扎和努力。
而项羽的都城彭城,的确应该叫做“西楚”霸王才是实至名归。
而楚国的核心地区由南楚迁徙到西楚,虽是国家的不幸,却是项氏家族崛起的大幸。
因此,项羽自称西楚霸王,也正是怀念那段项氏家族最为荣光的时代,正如迁到陈县的楚人深深怀念着郢都一样。
太多的历史证明,过于怀念过去的人,或许往往忘记了继续向前,从而被历史所抛弃。
文/子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