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且涟猗 || 编席

清 且 涟 猗

风 流 著

底 片

编 席

一轮清辉被院子里那棵刚掉光了叶子的老枣树梳散,滑落在地上。父亲正在推着碌碡轧篾子。推过去又拽回来,反复多少遍。刚刚破好的秫秸,随着碌碡的滚动啪啪作响,推杆的两脚也被碌碡的耳窝磨得吱吱乱叫。响声、叫声全都淹没在月光里,父亲的脚步始终踩在影子里。

父亲是个闲不住的人。傍晚,他从地里收工回来,一进家门,就抱过我和四哥放学后刚刚刮完叶子的高粱秸,铺在当地,坐在那块木墩子上破篾子。右手里一把虽然破旧但刃光闪闪的镰头刀子,对着秫秸的粗头轻轻一剖,然后往里一送,左手捏紧秸杆往前一迎,一根长长的秫秸便分了岔。多少个漫长的日子,就在这不停的一送一迎里,从父亲的手中飞快地流过,连同谋生的刀痕一起,渐渐消失在遥远的记忆里。乡村的晚饭是真正的晚饭。柴油灯早点上了,母亲的催促过了三遍,又饥又困的我也早已等烦。父亲终于洗了手,坐到了饭桌前。
做篾子工序太多,但父亲沉得住气。你看,他又将轧好的秫秸捆成个儿,扛到湾崖边儿,浸在水里,用一根绳子系了,拴在水边的一棵柳树下。若是冬天,就先在冰面上砸个窟窿,把它们续到冰层下面去。又一个月夜,父亲还是坐在那块木墩子上,左手抽过一根浸泡好的秫秸,有瓤的一面朝上,放在一块小木板儿上,右手握一把经年的篾刀,在秫秸上轻轻一按,刀背往后稍微一斜,用一只脚顶住,然后左手往后一拉秫秸,“哧——”一声,又一拉,再一拉,“哧——哧——哧——”,秫秸瓤子就下来了。随手用篾刀挑过一旁,倒过秫秸,又一声“哧——”,把另一头也刮了,一根篾子这才做完。静静的院子里,那“哧”声有点像一个新手学拉二胡,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乱撞。
那些难以计数的篾子主要用来编席。一年到头,只要有空闲,父亲都在编织它们的梦想。漫漫长夜里,柔柔的篾条在父亲的手中摆起来,飘过去,不停地跳动着,哗哗地歌吟着。父亲总忘不了先在篾子上洒点水,以防它们歌舞时发生“骨折”。那时,大哥已在二十里外的公社食堂工作,帮不上忙。二哥天赋虽高,但诸事不遂,早已下学劳动,自然也成了编席的主力。三哥白天在学校读半天书,干半天活,夜晚没事,就练习编席。父亲一般默不做声,但如果他认为我的两个哥哥编得不如他的意时,就争论起来了。争论声里,常来串门的本家一个大老爷(村里人对爷爷也叫老爷)又来讲故事了。大老爷年龄并不大,比我父亲小十几岁,白净面皮,算盘功夫不错,公社组织修大寨田时,给村里当施工员,属于“高级社员”,但平时也是吸一支卷成喇叭筒的旱烟。夏秋不忙的夜晚,宽大平整的院子里弥漫着如水的月光,大老爷或坐或蹲,嘴边的“喇叭筒”明灭可睹,一领新席子就在他不紧不慢的讲述里编成了。现在能记起来的故事是《乌盆记》,当时并没说题目,或者说了我没记住。还有一个故事,说有个坏人,在别人熟睡的时候,拿个火盆在一条蛇后面一烤,蛇就钻进那熟睡人的腚眼儿里去了。其他故事多谈鬼怪,具体讲些什么,记不清了。大老爷不来时,二哥、三哥也讲故事,讲过《西游记》,也讲鬼怪。我和四哥听得既上瘾,又害怕,上厕所也不敢去,总疑心那夜色里藏着鬼。天气转冷,编席的阵地换到了堂屋里。一灯如豆,昏暗笼罩着那些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一直陪伴着我们度过那漫长的冬夜。
除了编席,父亲还编盖帘。那时的农家,都少不了缸瓮盆罐等等,而盖子是自制的。终日与高粱为伍的农人,就地取材,还是在高粱身上打主意。条件好点的人家,把高粱莛子用麻绳穿了,上下两层,一纵一横钉在一起,做成圆形,这是高级盖帘。一般人家就用高粱篾子编成两块圆形席子,再用编成长带状的茓子包了边,钉上十字交叉的两根木棍,预防中间下塌,称为席盖帘。这些席盖帘还是农家常用的廉价锅盖儿。于是,我就常常好奇地偎在父亲跟前,看他用一根绳子量了锅口,再对折,一头固定在地上,另一头与一个粉笔头一起捏紧,扽直绳子,在地上划圈。然后,拿过篾子,在圆圈里排兵步阵,很快就编成一个席盖帘。父亲经常连夜赶出好几个席盖帘,第二天背到东向集上,很快就卖光了。他五天能赶四个集,远的二十里,近的四五里,都是步行。上高中时,我写过一篇作文,题目是《悠悠老父心》,刊登在肥城一中的校刊《课外》杂志上,说的就是父亲编席盖帘卖钱给我攒学费的事。

现在,家乡几乎没有人再种高粱了。已是耄耋之年的父亲,快二十年没再编席编盖帘了。一直与泥土打交道的老人,还是经常转悠在田间地头,总能找到力所能及的活计。即便是到城里儿子们的家中小住一段时间,也要到山脚地堰沟边寻些野菜,回来坐在屋里一择就是大半天。漫步在葱绿的田野上,或者坐着择菜的时候,那些用高粱篾条编织起的岁月,是否还会飘进他老人家的心头?

2005年9月30日病中记于“一鹤轩”

作者简介

风流,原名冯昌红,后改为冯伟,男,汉族,山东肥城人,肥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工作室主任科员。文史学者、业余作家。1967年4月生于泰山西南、汶水之阳东军寨村。1988年7月毕业于泰安师专中文系并参加工作,1995年7月函授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由乡镇中学语文教师转任乡(镇)党委宣传干事、党委秘书、党政办公室主任,后调市优化办(纠风办),再调市政协。曾任肥城市左丘明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系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安市政协文史委特邀研究员,泰安市重点社科课题负责人,肥城地方志特约研究员。个人业绩入编《中国散文家大辞典》《肥城年鉴(2018)》《边院文化》和新编《边院镇志》以及肥城市情网等,在新浪网建有个人博客(风流的博客)。斋名泰山西麓一鹤轩。

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兼及诗词,作品散见于《时代文学》《山东文学》《散文百家》《青年文学》《泰安日报》《泰山学院报》等,入多部文选。出版散文集《清且涟猗》《甲午书简》。

主要学术研究方向:左丘明文化和肥城历史文化。主编、合编(副主编)、参编和策划文学、历史、文化、教育、党建、史志等各类图书20多部(正式出版11部,将出2部);创办左丘明研究唯一专门杂志《左丘明文化》(省内部刊号),主编(执行)8期;在省级和泰安市级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消息与通讯百余篇。多次荣获省市以上文学奖、新闻奖、社科奖。2016年4月家庭荣获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称号。

作品推荐:

清且涟猗 || 作者简介和目录

清且涟猗 || 追水(自序)

清且涟猗 || 风流说风流

清且涟猗 || 泉城诗韵

清且涟猗 || 西溪琴韵

清且涟猗 || 肥城桃韵

清且涟猗 || 桃乡三月天

清且涟猗 || 小城

清且涟猗 || 桃园寻花

清且涟猗 || 刘台有桃

清且涟猗 || 清谷鹅黄

清且涟猗 || 春游宝金山

清且涟猗 || 北阁情思

清且涟猗 || 探访微山湖

清且涟猗 || 江南行

清且涟猗 || 风中翻卷的树叶成了花

清且涟猗 || 夜行太行

清且涟猗 || 英谈谈英

清且涟猗 || 邢台名片

清且涟猗 || 清且涟猗

清且涟猗 || 种麻人家

(0)

相关推荐

  • 那些年,灵璧县北的苇编

    灵璧记忆 编席.打箔.搉(注)折子 --忆晏湾的苇编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那是1959年农历腊月二十二的下午,经过一夜加大半天的跋涉,我终于回到阔别半年的家.一个破院子,又没个门,我一眼就看到妹妹 ...

  • 炊烟有望 手艺 3

    编席要用搜瓜,掖刀子,碾砣子.编席有一个程序,起头,收边,折边,窝角,掖边.虽是杨师傅自己编席,可是需要家人合作,他的儿子踩着碾砣子轧篾子,女儿搜篾子,整理篾子,媳妇帮着窝角收边掖边.勤快的顾桂英帮着 ...

  • 鹿清江原创散文:苇席

    我家东边是一条比我们村庄还要长许多的河沟.每年春暖花开时节,都会长满绿油油的苇子.苇子一高,可就是我们的乐园了.水鸟们在里面安营扎寨:巢筑在几株苇子之间.那时我们只知捉了雏鸟来寻乐,哪管它们的痛苦.夏 ...

  • 刘恩桂:家庭副业

    [总第125403期] 家庭副业   作者:刘恩桂 这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事.上级号召社员搞好家庭付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我们公社,由供销社牵头,组织社员编席子,单片子,收购价一等的每领三元, ...

  • 清且涟猗 || 追水(自序)

    清 且 涟 猗 风 流 著 追水(自序) 风流 小时候,伴着家乡清且涟猗的湾崖玩童年.读小学,爱水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稍长,便不满于那一沟细水.一汪清潭了.沿着家乡的湾崖,我追逐着流水,想看看它们最终 ...

  • 清且涟猗 || 作者简介和目录

    清 且 涟 猗 风 流 著 作者手迹 作者简介 风流,原名冯昌红,后改为冯伟,男,汉族,山东肥城人,肥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工作室主任科员.文史学者.业余作家.1967年4月生于泰山西南.汶水之 ...

  • 清且涟猗 || 风流说风流

    清 且 涟 猗 风 流 著 风流说风流 风流 我取笔名风流.很多人说,你怎么用这个名字.言外之意,不用说.他们说这名字的时候,后面的字用的是轻声.我诧异于当今很多人不会了轻声,所有该用轻声的地方,都学 ...

  • 清且涟猗 || 泉城诗韵

    清 且 涟 猗 风 流 著 眼   画 泉城诗韵 一座城市若没有水,便无魂.济南的魂,在泉,在湖.济南泉水甲天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的独特风光无法复制.湖是城 ...

  • 清且涟猗 || 西溪琴韵

    清 且 涟 猗 风 流 著 眼   画 西溪琴韵 岱阳三溪,西溪最佳.人云:"泰山胜景,窈然而深.蔚然而秀者西溪." 西溪之水天上来.它上接通天河,自南天门挟云裹风,飞流直下,冷不 ...

  • 清且涟猗 || 肥城桃韵

    清 且 涟 猗 风 流 著 眼   画 肥城桃韵 世上不缺桃,但能把桃种成"中国一绝"的,只有肥城. 中国不乏桃乡,但能把桃乡建成"世上桃源"的,得数肥城. 肥 ...

  • 清且涟猗 || 桃乡三月天

    清 且 涟 猗 风 流 著 眼   画 桃乡三月天 三月的桃乡,一如枝头绽放的春蕾.河边,绿柳才黄,梳理着春风轻歌曼舞:空中,纸鸢轻飏,牵引着顽童东跑西颠.大街小巷,流光溢彩,车如流,人如海:岭上坡下 ...

  • 清且涟猗 || 小城

    清 且 涟 猗 风 流 著 眼   画 小 城 天长日久,上下班的路上,面孔早熟了,只是叫不出名字.渐渐淡出视野的车辆,也总离不开那几个牌号.但这是一天里街上最拥挤.最热闹的时候.当然,也总少不了上学 ...

  • 清且涟猗 || 刘台有桃

    清 且 涟 猗 风 流 著 眼 画 刘台有桃 诗人沙戈与作家一文自京城来,欲登泰山,欲游曲阜,想不到泰山西麓还藏着十万亩桃林.有"渔樵"导游,也乐得做一回桃源中人.且登高也好,朝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