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文.随笔】语言的魅力
语言的魅力
文/丁国文
人与人最大的区别在于语言,言谈中有声如宏钟,有细语殷殷,宛如豪放派像关西大汉执铜钯铁扳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又若婉约派像十八女子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
因此唯文学、诗歌中的言语是一种极少数的语言。古汉语、诗、词中言语最为推崇。《诗经》中的言语即使今人很晦涩,那也是今人文字水平境界不高而造成,而现代诗大众欣赏不悦目时则归咎为作者语言磁性不强!语言的魅力还在于讲话者的语速!语急,语慢都不能称其为好,只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才恰到好处。听余秋雨的演讲给人以探山之感,渐渐引领听众进入无限风光;听于丹演讲则是言语贯畅,润物无声心灵之约。八十年代初我国译制片的配音演员,如童自荣、乔榛、丁建华......中国的观众有意无意被影片中的配音吸摄......语言的另一种功能即是映射了一个人的内心,一语不发,不见得就是沉府。试想,人海茫茫,一个生灵与另一个生灵的擦肩一瞬,没有语言的表达,那只能永作陌路人!只有言语的信息反馈,人的大脑才能烙印下痕迹。当下社会一些人养宠物狗,究其本质就是主人将一种言语注入宠物的低思维中,因为此时主导地位的人永远不会生气,他永远掌握着自己的意识行为,狗永远不会有意或无意中用语言伤害主人!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一切风云雨起尽在言语中风平浪静,或者引来山雨欲来风满楼......相传古代外国的一次战争中,一方下战书恐吓,如果对方不投降,如果、如果......而另一方则在回信中仅仅写了两个字——“如果……”就避免了一场战争!不得不佩服语言的微妙!现实中人与人如果没有语言的心有灵犀,各怀心中事,尽在不言中......那么人际中孕育的矛盾永远无法消除!古人云——“众口烁金,积毁消骨”。可见语言的功效还可以致人以死地,三国诸葛亮两军阵前笑骂王琅,当场吐血死于马下。俗语讲,“不怕红脸关公,就怕抿嘴菩萨”。说明不善于言辞的人,事非故然少,但永远是故事之外的看客。从另一角度讲语不可言尽,如果事实和谎言都会伤人则应该选择沉默,到后来甚至会选择离去......更有甚者,如同鲁迅说的——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死亡。
所以,我们应该提倡人还是应该尽可能用语言沟通,彼此找到一个平衡点,良言一句暖三冬,因为人是最难“养着”的一种宠物……
【作者简介】丁国文:丰镇同乡会友人,文学爱好者,曾就读于丰镇二中,现就职呼和浩特铁路局集宁工务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