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增的山水画,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宋玉增的山水画,漾溢着一股清新的生活气息,画家笔下的意象、笔墨,以及画面整体都给人以生机蓬勃之感。作为画家,宋玉增以自己的作品图式和艺术观念跻身于新中国画的行列之中。

宋玉增主要是以北方山水为题进行山水画创作,太行山、燕山等都是他百画不厌的题材,在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形式风格。以“笔墨当随时代”的理念,告别古典、冷寂、荒寥的“无人之境”,以现代人的胸襟理解自然与现代审美要求。宋玉增笔下的山水画,营造的是现代人审美的精神家园。


宋玉增:字北海,室名瞩心楼,大昱堂,北京人,曾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后从事平面设计,后又从事环境艺术设计。但他在业余时间从来没有间断过山水画创作。1995年他终于决心辞去设计职务,开始了专业山水画家的生涯。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美术研究会研究员,齐白石艺术研究会理事,太行中国画协会理事,世界收藏联合会艺术顾问,中国水墨画研院副院长。

宋玉增的学画过程,“起初临摹前人范本,接受传统教育,后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印证,得到启发,回来后有所变更,创立一些新技法”。宋玉增独创的“云法”、“云山”的新面目,无疑也是得益于前人的成就,有感于对自然山水创造性的体察和顿悟的结果。

从“米氏云山”勾染法,到“陆家云水”勾线法,从董其昌的留白法,到“李家山水”的晕染法,宋玉增对这些古今画云之法是十分熟稔的,在他的前期作品中就有仿效他们的痕迹。当他对传统“山法”、“树法”的程式规范有所突破之后,他在实践中认识到云气与山川的相拥怀抱对于表达形象气韵的重要意义。

他看到了传统“云法”的薄弱环节及其发展空间,倘若把“云法”这一向不被人重视的辅助之法加以充分发挥,或许可以改变山水画的面貌,展现出一个山水画的新境界。

于是,他决定以云山为切入点,开始在现代语境下打造“宋家云山”。他陆陆续续地画出了一系列云山作品,仍然以太行雄山大川为创作母题,歌颂它的永恒与博大,透视它的沉默与苍凉,所不同的是,大山因云蒸霞蔚更加雄奇瑰伟,巨壑因雾绕群山更加峻峭莫测,画的都是峰峦层叠、云烟变幻的苍茫云山。

细读他画中的“云法”,不是勾,不是皴,也不是染,而是以浓浓淡淡的“墨点”写就,高在一个“写”字上。一笔下去,既是笔又是墨,既是点又是形,既体现云的明暗体积,又体现笔墨自身价值,这种不妨暂时称之为“云点皴”的语汇,是宋玉增的创造,完全符合传统的笔墨规律,又以他人所无的样式丰富了“云法”。
它的精妙处还在于见笔见墨,在于以点成面的积墨法运用,否则见墨不见笔,犹如“画肉不画骨”,云山便缺乏气度。他的具体做法是:笔笔见浓淡,点点有秩序,层层皆分明。
在很大程度上,宋玉增打破了传统“云法”的造型法则,根据自然,根据理法,根据想象与创造,把云涌向山顶、涌向丛林、涌向泉瀑,让云气托举现实,令云团染透图画,让所有景物若实若虚,如行如藏,让山山水水时隐时显,让中国山水在他的笔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正大气象,他把中国山水导引到一个“云山浑融一气”的大美之境。
宋玉增的创作思绪一直在云天和大地间涌动,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他力求他的“宋家云山”不在表面上做文章,而在于承载着更多的哲学内涵,开拓出一个博大的宇宙空间,使古老的“天人合一”思想堂堂正正地进入中国山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