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今天——1787年10月29日,莫扎特作曲的歌剧《唐璜》在布拉格首演

一个是举世无双的音乐天才,虽然命运多舛(chuǎn)、过早夭折,却留下了《唐璜》、《费加罗的婚礼》、《安魂曲》等一系列闻名于世的作品,他就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他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后来成为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

一个是充满中世纪风情的古老城市,久经政局的动荡和变革,却仍保留了最完整的18世纪建筑和街道,它就是布拉格。布拉格是捷克共和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位于该国的中波希米亚州、伏尔塔瓦河流域。布拉格的人民热爱音乐,更被莫扎特视为知,随着电影《莫扎特》的大获成功,莫扎特和这个城市再次被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莫扎特自幼被誉为神童,跟随父亲经常在王宫、教会等场合为达官贵人们表演。他虽然一生短暂,35岁就离开人世,然而其创作之丰在古典音乐大家中无人能出其右。他才华横溢,作曲随手拈来,过目不忘,连他的对手也为他的作品而折服,称他为“上帝的宠儿”。

布拉格是欧洲首屈一指的音乐和戏剧之都,这里一年365天,音乐、戏剧不断。从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这两位生于斯眠于斯的捷克音乐巨人,到1939年创立至今仍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再到如今在布拉格街头随处可见的音乐海报、乐队,可以说音乐贯穿了布拉格的历史,连系着布拉格的今天和过去。而也正是因为从古到今渗入到布拉格人骨髓的音乐历史,使得他们不仅拥有了独到的音乐鉴赏能力,更拥有了对音乐和音乐家无私的热爱。

1786年5月1日,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在维也纳首演,这一年下半年,布拉格也上演了这部歌剧,很快,该剧使整个布拉格沸腾起来。《费加罗的婚礼》上演与维也纳和萨尔茨堡不同,这部歌剧在布拉格引起了不同寻常的轰动,布拉格人真诚地爱上了莫扎特。有人评论说:“有高度音乐修养的捷克观众,尤其是布拉格观众,比维也纳观众更能欣赏莫扎特的天才。”难怪布拉格瓦茨拉夫大街一些店铺橱窗曾经贴出这样的字幅:“是布拉格人发现了莫扎特的天才。”

布拉格人的热情令莫扎特激情澎湃,面对着如痴如醉的观众,莫扎特也深深爱上了这个抚慰他寂寞心灵的城市,他还许诺要专门为布拉格创作一部歌剧,在布拉格演出《费加罗的婚礼》的意大利庞蒂尼剧团的经理力邀莫扎特为他们再创作一部新作,由于酬金较高,莫扎特欣然接受了委托,这就是日后成为他歌剧作品中最不朽的巨作——《唐璜》。

歌剧《唐璜》(又名《唐·乔凡尼》)取材于一个古老的传奇故事,唐(Don)是对西班牙男子的一种尊称。在民间传说中,这一故事又被叫做《惩奸记》,被法国著名喜剧作家莫里哀编成剧本,取名为《石客筵》。贵族青年唐璜是一个好色之徒,他夜闯老骑士的女儿安娜的闺房,因安娜喊叫又杀死了前来救援女儿的老骑士。此后,他又对村姑采莉娜起了歹心,被唐璜遗弃的埃尔维拉与安娜的未婚夫奥塔维奥一起揭露了他的真面目。在教堂的墓地里,玩世不恭的唐璜竟站在老骑士的石像前邀请石像到他家里去吃晚饭。石像果然来到了唐璜家,一声巨响,地面裂开,唐璜这个恶棍被石像拉进了阴曹地府。

与《费加罗的婚礼》一样,脚本是由在维也纳皇家剧院工作的意大利人洛伦佐·达·蓬特改写的,1787年4月,脚本交到了莫扎特的手上。莫扎特用了一个夏天完成了大部分创作,9 月上旬,他带着未完成的手稿再次来到布拉格,并在那里最终完成了这部歌剧的创作。该剧的序曲是在首演前一两天的晚上创作的,莫扎特的妻子康丝坦兹一边给他说笑话、讲故事,他一边创作。莫扎特因为太累了,不时地打瞌睡,就和妻子商定先睡一小时,但她过了两小时才叫醒他。尽管如此,莫扎特还是在早晨7点准时交出了序曲。

该剧于1787年10月29日首演于布拉格剧院,由于《费加罗的婚礼》的上演,早已对作曲家十分敬仰的布拉格观众一开始就对这一新作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亲任指挥的莫扎特一上场,观众席中就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唐璜》优美的旋律、跌宕的剧情令人着迷,布拉格人的掌声经久不息。演出进展得非常顺利,这部歌剧从一开始就受到了观众的赞赏被认为是在布拉格上演过的歌剧中最为优秀的一部。

1788年5月7日,《唐璜》在维也纳上演,但效果远不如布拉格那场好。1792年该剧在魏玛上演(此时莫扎特已经去世),歌德十分欣赏这部歌剧,在给席勒的信中他说:“这是一部无与伦比的作品,莫扎特死后就再也不可能看到这样好的作品了。”

正是在这座山间别墅,在布拉格轻松的创作环境和挚友的陪伴下,莫扎特渡过了他一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后来布拉格人把这座16世纪风格的乡间别墅变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莫扎特博物馆,纪念这位曾经带给布拉格欢乐和荣耀的作曲家。如今当我们置身于其中,仿佛又可以看见这位天才音乐家奋笔疾书,创作的身影。

长诗《唐璜》的作者拜伦(1788-1824)是英国杰出的诗人,也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他的诗歌以辛辣的社会讽刺和批评对自由、民主的讴歌,极大的鼓舞了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在世界各国的革命志士心中引起了强烈共鸣。这部以社会讽刺为基调的诗体小说约16000行,共16章,虽未最后完成,但因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广阔的生活容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歌德称为“绝顶天才之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