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减负从我做起

十月放假放得多,文章写得少。

有一个说法说,后半年是抑郁症的「大年」,不确定出处是哪里。但确实在中小学和高校都能感受到这种紧张,身边对抑郁症的讨论也多了。我贡献了一些讨论:《“假期结束了,我有一点抑郁”》,《对精神类药物的几种偏见》,《被标记的抑郁风险者》。几篇文章都是科普,无论是担心自己生病,还是担心身边的亲友,都可以看看。

在这个压力重重的时代,在尤其糟糕的一年,加强对抑郁的重视是好事。作为潜在的生命健康威胁,我们重视得多一点,它的破坏力就小一点。

但我们的重视要变成有帮助的行动。

面对糟糕的事,本能的习惯是找一个人责怪。面对青少年抑郁有人把原因归结为父母不好,父母当然又会责怪其他人,但这样责怪下去解决不了问题。反过来,我们更需要抚慰,让每个人变得轻松些,这是为什么写《他们的柔软需要被看见》。

不只是身为父母的人需要放松,整个世界都需要多一点放松。到处都在喊减负,我觉得减负不能只靠喊,也不是把课业作业减掉了就够了。重要的是让人们看得到更多选择:这样可以活得好,那样也可以活得好,人生可以不只一种活法。缺少这个基础,一切「减」都是表面,迟早还会加回来。

在今天,人们需要这个出口。所以李雪琴火了,用她的「丧」帮助很多人验证了这样一种可能: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学霸,被寄予最高期望的人,也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活着,以及,这样活着也还是有人喜欢。李雪琴曾经被诊断为抑郁症,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有同样困扰的人拓展了活下去的方式。

只要活着,都是赢家。

打破传统的看问题的框架是困难的。对那些通常被定义为有问题的病人,病态,在打为异类之前,先要看到他们的勇气和成长。那些不同寻常的表现既可以被看成症状,也可以看成他们成长的一种努力。所以我写了《不符合标准的第一步》。

再次强调:怎么样活着都可以,都好。

别人当然可以不这么想,但你的生活是你自己的。所以首要任务还是取悦你自己,《把声音关到罐子里》。我还写了一篇《勇敢的人敢认怂》,希望给认怂的人打打气。李雪琴老师可能不太适合作为「认怂」的代言人,因为天赋异禀,以至于有人说她认怂其实是扮猪吃老虎,一边怂一边在脱口秀比赛中大杀四方。我心目中另有一个「认怂」的典范,就是北大那个从来没赢过球的「中文足球」,最近也出圈了,换了个名字叫Just lose it。看看他们输球时的快乐,真的输,真的快乐。

对这种精神更古典更极致的呈现,还有一位古人,苏东坡。这个月刚好读了李一冰先生的《苏东坡新传》。很值得看。完美传递了超脱胜负后的达观、智慧、审美。我之前也推荐过这套书,当当网现在的折扣力度大,可以直接去当当入手。

我喜欢这些人,喜欢他们为这个世界增加的选择。我们可以选择的活法越多,负担就越少。

有3篇跟读者互动的干预:《反抗有时就是不反抗丨反馈实验038》,《明知无用的事丨反馈实验039》,《看不惯又离不开丨反馈实验040》。

最后,这个月总共收到了181人次的读者打赏。《“假期结束了,我有一点抑郁”》由暂停实验室付费,《把声音关到罐子里》由Athletic Green付费。感谢各位读者和两位广告主的支持。

十月过了,又到了蜷起来准备过冬的季节。如果你不太开心,很大一部分是冬天的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