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仙道传》28:刘伯温放走的虱母仙,告诉你祭祖能帮到你什么

书接上回(狮子剔牙地,福地还得福人居)

话说虱母仙何野云亲堪潮汕山水,绘图题诗,将潮汕风水分为七品,十大名局,结篡成册,传授子孙。

一时,虱母仙之名广传粤东大地。

朱棣亲赐御匾“仙在人间”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

转眼己三十多年过去,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东。洪武帝朱元璋已薨去,永乐帝朱棣夺了侄子建文帝的帝位,自己登位,迁都北京。

何野云在潮汕地区已云游三十多年,在潮阳落下了脚,买了处地,小儿子也从江西丰城迁来,造了屋,安了家。九十七岁的虱母仙带着孙子何翼海,仍为人择墓看穴,选地造屋。

永乐五年(1407年),仁孝徐皇后去世之后,永乐皇帝朱棣并未在南京选择陵址,而是在北京选择陵址。江西术士廖均卿上书说,昌平北有块“吉壤”,叫黄土山,山前有龙虎二山,形成风水宝地。

廖均卿在奏折说,长陵的水系“天门山拱震垣,地户水流囚谢。”在风水里,东南方向是地户门,这个东北方向叫鬼门,西南方向叫人门,西北方向叫天门。此四门在风水很重要。

朱棣决定在此建造陵墓,并改黄土山为天寿山。民间土财主造坟,还找几个风水先生看看,何况皇上造皇陵,那将是朱棣和徐皇后千秋合葬之地,事关江山社稷,更马虎不得。

于是下诏全国各地官员,征召民间有名旺的方士地师,堪看皇陵风水,共商造陵大事。

潮州府台接到圣旨,自然不敢怠慢,自己属地有地仙何野云,岂能不报,详述上奏,于是接到皇家邀请函:北上厝陵。

何野云此时己近百岁高龄,便携孙何翼海出山,坐船先来到南京。

在来自赣州的廖均卿、曾崇正和丰城的王侃、巫涯等一众术士中,何野云年纪最大,名气却仅限潮汕,他又有前嫌(陈友谅太师,虽已改名换姓),便以老买老,只作顾问,操盘手还是以廖师等为主。

历时三年,先后共同参与勘定并规划了:南京明孝陵(太祖朱元璋陵)后期的地面建筑工程,和北京明长陵前期的地下陵墓工程和整体规划。

明长陵鸟瞰

此时何野云己整百岁,朱棣尊其为仙人,赐钦天监正(正六品、在何氏族谱画像所着官服补服为鹭鸶)、应天府府丞(南京市名誉副市长)。当然他不可能真的走马上任,这只是政治待遇,厅级干部了。相当政协委员的资政资格,不再是平头百姓,见官不用磕头了,还可以让六品以下官员接待参拜,在潮汕与府台大人也平起平坐了。

孙子何翼海也授了九品衔,爷爷何野云死后,应召出仕,后来官至福建某地巡检司。巡检司在元朝,明朝为县级衙门底下的基层组织(类似公安派出所职能),当然何所长的主要职业还是看风水赚钱。

在北京,他结识了将要出场的另一个儒释道皆通人物,人称黑衣宰相的神人一一姚广孝。

此时的姚广孝己七十三岁,位极人臣,白天上朝当宰相,晚上回寺当和尚(住在庆寿寺中)。经常请何野云到寺中住宿,长谈,引为师长。

长陵地下工程结束的当年,惯于“乐山水趣、志与天游”的何野云便辞职回家,叶落归根,不能死于异乡。

朱棣亲自接见了这位老神仙,两人在友好的气氛中,相谈甚欢。向老神仙在长陵的规划和建设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外,朱棣还向老神仙请教了长寿之术,饮食起居应注意的方面等等等等。

当然有个细节这里也交待下,那件满是虱虮的破衣是穿在里面的,外面罩着的是斩新的六品官服。

总而言之,言而统之,会见后,永乐大帝是十分高兴的,高兴之余,还亲笔写下“仙在人间”的御题,让内官司制成御匾,那是相当于取得了明代国家最高荣誉职称的国师级别的证书。

明成祖朱棣

并赠词赞曰:“德韶仙灵,名重两京。踪似野云,心如景星,识富贵于掌握,寻龙脉于眠前。朕闻贤智,召厝皇陵,兹隐山林,短句赠行。”(这是记录在史书上的话,绝非本人杜撰)有了这个临别赠言,那是牛逼克拉斯,比免死铁券还灵光,让廖均卿,王侃他们眼红垂涎,这位神仙也太牛了。

老爹牛了,儿孙们也扬眉吐气了,侨居在江西丰城的大儿子一支,也不甘落后,北上迎接太爷爷回乡居住。

老神仙在丰城居了一段时间,给了孙子辈一些见面礼和皇上的赏金后(大儿子已死),告别了孙子重孙,又南下潮汕了。也不是大儿子的子孙不孝顺,是因为他惦记着自己看中的那块身后地。

(现今,在江西丰城市杜市镇星桥何家村东,何氏祠堂的门头上,仍镶嵌着一块暗红色的明末大理石匾,上刻“仙宦世家”四个大字,意为“亦仙、亦宦传世家族”。

这匾最早是成化年间,江西三连魁的状元费宏所题,费氏祖莹是何翼海所择(后面补述,暂且不题)。后因宗祠简陋,且保存不当,经过约130多年,费宏原来的题字有所损坏。

至崇祯元年(1628年),时任江西提刑按察使程子鳌,应邀为何氏族谱第六修作序,“予奉皇命为江右闲吏,适遇何氏修家谱,舟君与予夙契,请予为伊家谱文翰序。予援笔作是序,并为'仙宦名宗’四字,以献望何氏诸君纳诸”,即照费宏所题之意,也题写了四个字。

现何氏宗祠悬挂的“仙宦名宗”匾(2019年翻修),应为程子鳌所题)。

何野云载誉归来,那更是名动潮汕。但他老人家,脱下官服,重披破衣,继续为人堪坟择地,依旧是那个邋遢道人。

后世子孙为何要祭祀祖茔

据《潮阳县志》之《虱母仙》所记:

明初,有虱母仙者,精于青乌之术。至潮为人择地而多不扦穴,听人自得之。矢口成谶,后吉凶皆如券。每遇其蹲坐处,则多吉地,故人往往阴识之以为验。或曰:即何野云也。从陈友谅而败,佯狂来此,然终不得而详。居止无定,多在凤港卢家。

说他居无定所,大多住在凤港的大户卢员外家(卢家在前篇文中有所述),这是以前,从京城回来后,与孙子同住。但时常被卢宽员外派人派轿接到凤港短住,目的自然是为自己觅一块风水宝地。

卢员外的真诚和三十余年对他的接待,每每待若上宾,兼他积德行善,造福乡里,让何野云深为感动,细致地为卢家寻得了一处吉壤佳穴。

这宝地在哪里呢?

据清六修《凤港卢氏族谱》载:“明四世祖,讳宽,字似鹄,居士。……公葬南山马脚埔内观音岭,一名飞凤地;氏葬临昆山石壁岭,土名鸡母石。此二墓相传何讳野云先生献图。”先师“常住我四世祖家中,后化身,骸骨埋凤颈下手砂。”

这里公是指卢宽员外,氏是指他夫人赵氏,二人不同穴,是根据各自生辰八字所定。一个是观音岭的飞凤地,一个是石壁岭的鸡母石(潮汕话鸡母即母鸡意思),都是佳壤吉穴。

卢员外甚是高兴,奉上丰厚的礼金,还日日置酒与老神仙对饮,席间卢员外执礼甚恭,还有许多事项请教。

卢员外:老神仙,得此佳穴,可保子孙世代昌荣吗?

何野云:不能。

卢员外大惊:此是为何?请老神仙赐教。

何野云:《葬经》有云:五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应。

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纳骨,以荫所生之道也。

经曰: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是以东山西崩,灵钟东应。木华于春,栗芽于室。

这段话比较深奥,卢员外听懂了,诸位怕没有听懂,我来详细给诸位科普下:

天地之间的生气,相应在地中发生、发展、变化,储积,发出地面而生长万物。没有生气的戈壁沙漠,盐滩碱地,火热之地,极寒之处是不能生长万物的。(虽然也有生物,但不适人类生长繁衍)

反过来说,世间的万物都是赖生气所生的,当然,人作为天地之间的灵长,更不能例外。

祖先父母的身体是聚生气生的,而子女受体于父母,即得父母的生气而生子女的生气。所谓身体发肤受诸父母。

因而父母和子女的生气,(这里也可理解为气场,磁场,生物场,宇宙场,还是什么量子纠缠等等,为统一好理解称为气场)是同类的气场,好像是同频率的电波一样,在宇宙中是能相互感应的,哪怕远隔千山万水,也有叫心灵感应。

也就是说父母的气场和子女的气场之间,同样会相互感应。所以本骸得气,遗体受荫

本骸得气是指祖先父母的骸骨(骸骨可历几千年而不烂的),得到大地的地磁场加持,相当于蓄电池充电。古代的地师早已能望地气,为了加大蓄能功效,还要增加许多陪葬品,比如金银,青铜器皿,大量钱币,玉器。

后人以为是让祖先在地下使用,这是大谬,实际就是在陵墓里建一个大的蓄能池,好更多更持久地积贮地气(地能或地磁场)。

现在明白了不?

但何野云老神仙说不能保子孙永昌又为何?这里面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随着朝代的更替,兵灾战乱,自然灾难,子孙常常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在清明冬至不能到祖茔前祭祀。祖茔的巨大能量不能为后代活体充电或补充能量,所以很难得到庇佑。

其次,子孙不孝,或只祭父母,而忘远祖,三代以上不知所葬,终成一个土墁头,荒坟野茔,也得不到庇佑。

其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地貌也在改变,河流也在变迁。随之地气(龙脉)也在变迁,昔日的佳壤吉穴,也会泄气成枯地,成为死地。

诸位明白没有:春秋两祭,清明冬至前后(此时地气一发,一收,是最旺之时),一定要到坟前祭拜。什么网上烧香,心中祈祷都是自我安慰,纯属虚构,毫无作用。

盖生者,气之聚。凝结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纳骨,以荫所生之道也。经云:气感而应,鬼福及人。

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结合上面的话就好理解了。生气生万物,人之所以得生,就是因为得天地生气的聚合所致。

凝结的生气,就在促进人生长过程中长成为人的骨骼。这种为生气所凝结的骨骼,直到人死后,即便皮肉腐烂,而骨骼犹存,千年不腐,因此骨骼还是保留着原来的生气,即气场。

所以葬下后,就是使外来自龙脉同类的气场,不断持继地反纳入独留的骸骨中,以资荫骨骼气场旺盛,长久不衰,使之庇荫骨骼同时,感应遗留的子女活体,这就是葬乘生气的道理。

经书上说:反气纳骨与之感应的气场旺盛与否,其祸福都能感应于后代子孙,如果旺盛则得福,吉利。如果不旺盛则得鬼(鬼者归也,这里指不好的气场),不吉利主凶。

祭祀方面,孔子是集大成者,不但有祭天,祭地,祭祖,还有相当复杂的礼仪,在《论语》中有很多记录。

如果按照他的要求,你什么事也不要干了,光在墓旁结庐,守孝三年,早晚祭拜。守孝期间还不能生儿育女,那是大不敬,当然夫妻不能同房了。

父三年,母三年,如果赶上国丧,一生中十几年黄金时光就白白浪费了。

是为过,故废之。

曾仕强老先生说:中华民族是世上唯一把老祖宗背在身上的民族。

清明节,是祭祀祖先,缅怀先哲的日子。我们不但自己要去扫墓,而且一定要带孩子去,把下面这三句话跟孩子讲清楚。

这三句话,代表了中华民族孝道文化,圣贤之道,必须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智慧精髓。

第一句话,谢天谢地。

第二句话,不忘祖先。

第三句话,敬畏圣贤。

这些都是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不是封建糟粕。而岭南文化,一直传承至东南亚的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祭祀文化和孝道文化是保留最好的,迄今堪称活化石,我们在后面会有讲述。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