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学而1:学习的三种境界

我们今天主要是讲“学而”的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则我们都学过,我上学的时候这是《论语八则》中的第一则,是初中的课文,好像现在放在小学语文课本里面了。大部分人学《论语》的第一句话,就这一句。

这一章分为三个层次。三个问句,一个问句一个层次。第一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二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第三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之乎。意思大家都懂,那么今天就讲一下意思之外的,可能以前没有人讲过的一些内容。

先说第一层,学而时习之。学和习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学是认识,习是实践。学习了之后啊,经常的复习一下,经常的练习一下,甚至经常演习一下。这里的习其实侧重的是实操,我们学习了一些知识之后,然后通过实践来演习一下。这样的一件事不是让人非常开心的吗?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主张不光要学,还要实践。不光要学习新的东西,而且要经常温习,经常练习,经常演习,经常实践,从学习到实践,再从实践回归学习,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这是学习的第一种境界。

第二层意思,有朋自远方来朋。我们一般都合在一起叫朋友,但是朋和友还是有区别的。古代一个字通常是一个词,一个词是一个意思,友,那就是友人,两个人关系很好;朋,是由两个月字组成的。古代有一个词叫做“朋比为奸”,朋字是两个“月”,比字是两个匕首的“匕”。两个字意思相近,都是两个人排在一起的意思。

有朋自远方来,不能简单翻译成有朋友自远方来,而是说有一个与自己目标相同、方向一致、能够并肩携手朝前进的人,从远方来了,这也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

孔子在书中另一个地方讲,好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不但自己要学习,而且能够和志同道合者一起同行,这是学习的第二种境界。

第三层意思,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当然泛指啊,这里讲的很简洁,这个人具体指的是谁?当然有不同的说法,第一种可以指前面讲的从远方来的“朋”,也就是与自己志向相同的人,他不知道我,我也不生气;另一种是指广义的方面的人,也即是别人,其他人都不知道我,我也不生气。

不知道我什么呢?不知道我的志向,不知道我的才华,不知道我的能力,不知道我的目标,不理解我的方法等等,都有可能。“人不知”,也就是后人说的怀才不遇。后来的读书人一旦怀才不遇,就郁郁寡欢,就自怨自艾,就自暴自弃。孔子就完全不同了,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懂他,他怀才不遇,周游列国而无法实现抱负,他不生气不怨恨,这样才是君子的标准。这是学习的第三种境界。

那么,第一章就有三个层次,三种境界,第一种是自己学习;第二种是能够和别人一起学习;第三种是自己学习了,掌握一定的技能本领知识才华之后,别人不理解我,我应该怎么做。

所以说,《论语》言简意赅,虽然短短一句话,意义非常丰富。

(0)

相关推荐

  • 文字 | 林培琼:​祝君越来越“语文”

    .............................................................................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 ...

  • 第四种文章“境界”

    在我读书的时候,我的导师曾经跟我们说过:"天下文章大抵有三种境界:一.聪明人写老实文章:二.聪明人写聪明文章:三.老实人写老实文章."当然,这里的文章,主要偏指学术类的论文.老实人 ...

  • 【第177期】音频学《论语》孔子因何不以圣与仁自居?

    音频学<论语>孔子因何不以圣与仁自居? 述而篇第33章 7·33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①为之②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 ...

  • 甲辰.国学堂--梁冬对话曲黎敏2.甲辰.【《论语》学而时习之】

    02 - <论语>学而时习之 这里面是分境界的,如果不把孔子境界弄清楚,包括<论语>就看不懂的.比如说<论语>的第一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

  • 《论语》开篇3句话,便道透了3种人生境界,看看你是属于哪一种?

    即便是很多朋友没有通读<论语>,估计也会背诵<论语>开篇3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那么, ...

  • 再读《论语》:雍也第六.30

    雍也第六 三十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1),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2)!尧舜其犹病诸(3)!夫仁者(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 ...

  • 再读《论语》:学而第一.1

    再读<论语> 学而(1)第一 (凡十六章) 一 子(2)曰:"学而时(3)习(4)之,不亦说(5)乎?有朋(6)自远方来,不亦乐(7)乎?人不知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

  • 三读论语.学而02

    [0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是孔子的弟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

  • 三读论语.学而03

    [0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令色指的是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贪欲隐藏起来,哪怕是内心愤怒.怨恨,但是在表面上,还是会伪装出恭敬和喜悦的样子,用花言巧语去讨好别人,这种人腰 ...

  • 三读论语.学而04

    [0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是孔子弟子中成就比较高的,写了<大学><孝经>,据说论语也是他组织师兄弟们著写的,孔子的孙子子思 ...

  • 三读论语.学而题外1-1

    [题外1-1]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如果不细品,我们很难认识到这些古人的见识与智慧,我们自己想一想,我们一生中每一天需要面临的不就是这三件事吗?这里不说交友和学习的事,就单说"为人谋&qu ...

  • 三读论语.学而05

    [0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的这句话算是对"为人谋而不忠乎"最好的诠释,作为一个国家的领袖,领导一个千乘之国(春秋是车战,一般一辆车编队100人 ...

  • 三读论语.学而06

    [0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什么是「品行」?就是人的品德体现在他的行为中,只是想和说不行,要看你怎么做.后边<为政篇>中,子贡为孔子什么是 ...

  • 三读论语.学而【题外1-2】德才论

    北宋政治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有一段很著名的<德才论>,值得去看看: 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 ...

  • 三读论语.学而07

    [0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是孔子的弟子卜商,位列孔门十哲,以"文学"见长,但是<先进篇&g ...

  • 三读论语.学而08

    [0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虽然说"人品是关键",但是谁不想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呢? 那怎么能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