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和硕特汗国、准噶尔汗国、清朝才是最后的角逐者
1,明清之际的青藏高原
西藏,在明朝之时称为乌斯藏。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曾在西藏地区设立了乌斯藏都指挥使司,但大明在青藏高原事实上并没有军事存在,也谈不上有效的管理。
而从公元1509年开始,青海便被蒙古诸部所占据,大明在青藏高原连名义上的羁糜也不复存在。
所以,明朝末年,崇祯一直为后金和李自成所困,但青藏高原的局势如何变化,是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的。
此时的西藏,政教斗争频仍。大致可以分为两大派:前藏地区的格鲁派(达赖和班禅)、后藏地区藏巴汗支持的噶玛噶举派。藏巴汗,是后藏上部之王。
2,清朝入关后对青藏高原的态度
从公元1644年至公元1662年,清朝用了18年的时间将中原的李自成、张献忠、南明全部消灭,统一了传统的中原地区。
中原,加上清朝的龙兴之地,这便是当时的清朝版图。
清朝与明朝不同,它在入关之前便通过征服漠南蒙古将“蒙古大汗”的头衔揽入怀中,也就是说,清朝皇帝既是中原的皇帝,也是蒙古的大汗,满蒙一体是清朝的根基。于是,如何使蒙古人彻底臣服清朝便成了清朝皇帝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蒙古人信奉藏传佛教,藏传佛教的源出西藏。因此,犹如用儒家掌控中原一样,清朝要想彻底臣服蒙古三部,必须征服青藏高原。
3,卫拉特蒙古介入西藏政教之争
明清之际,藏传佛教格鲁派倍受噶玛噶举派的打压,于是转而向信奉格鲁派佛教的卫拉特蒙古求援。卫拉特蒙古,即明朝时期的瓦剌。
此时,卫拉特蒙古的盟主是和硕特部的顾实汗,从小以勇武著称。顾实汗在接到格鲁派的求援后化装成朝圣的香客,亲赴拉萨对当时西藏的政局进行了考察。
之后,顾实汗决定出兵,这一年是公元1636年,与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是同一年。
统一青藏高原的战争打了6年,顾实汗首先远征青海,通过击败喀尔喀贵族绰克图台吉占领了青海。接着,顾实汗于1641年开始攻打后藏的藏巴汗,并在1642年生擒藏巴汗。
至此,顾实汗一统青藏高原,成为西藏三域之王,并被五世达赖授予“丹津崔吉札勒布”,也就是护法王。
以此为标志,西藏在元朝之后历经近三百年的分裂和争斗,终于被和硕特部所统一,这便是和硕特汗国。
和硕特汗国,是以和硕特汗为首的蒙藏僧俗联合政权。格鲁派的达赖和班禅掌控宗教和寺院,和硕特的大汗统领全藏的行政和军事权力。
4,和硕特汗国、准噶尔汗国与清朝的和与战
清朝入关后,为了臣服漠北蒙古(喀尔喀蒙古),顺治在1648、1650、1651连年邀请五世达赖来北京。
最终,五世达赖于1653年来京,顺治亲往迎接,确立了和平相处的睦邻关系,这一关系一直延续到1696年。
之所以发生变化,是因为卫拉特蒙古的又一支势力崛起了,这便是准噶尔汗国。
准噶尔汗国攻灭南疆的叶尔羌汗国(察合台后裔),一统天山南北。之后,又东攻漠北喀尔喀蒙古,向南出兵威胁和硕特汗国。
于是,康熙在亲征噶尔丹的同时,以防备噶尔丹为名将清军开进了青海地区。
清朝、准噶尔汗国、和硕特汗国,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三个政权。三者之中,和硕特汗国为了对付准噶尔汗国与清朝亲近,而当康熙击败噶尔丹之后,和硕特又开始不安了。
公元1697年,噶尔丹败亡,康熙对来京的顾实汗之子说道:
而父顾实汗,自太宗文皇帝至今,进贡请安,输诚已久。今至尔身,往来不绝。
进贡请安,这一说辞足以说明康熙已经有了将和硕特汗国纳入大清版图的意图。
真正将青藏高原纳入版图的是在雍正时期。
噶尔丹之后,准噶尔汗国在策旺阿拉布的领导下重新强大起来。至公元1717年,准噶尔大军攻入拉萨,和硕特汗国的最后一任大汗拉藏汗被杀,和硕特汗国亡。
准噶尔汗国入侵西藏,为清朝出兵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公元1718年,康熙以十四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驻扎西宁,以年羹尧进驻四川。两年后,清军在和硕特部的罗卜藏丹津的支持下击败准噶尔的军队,占领拉萨,准噶尔汗国的势力被驱逐了出去。
之后,康熙帝对西藏分而治之,不再设藏王,清朝要通过驻军管理西藏。和硕特部的罗卜藏丹津想要重新成为和硕特汗的希望破灭,于是起兵反清。
公元1723年,雍正以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以岳钟琪为奋威将军,入藏平叛。
八个月后,罗卜藏丹津战败逃亡准噶尔汗国,清朝完全掌控了青藏高原。
后来,清朝对准噶尔汗国继续用兵,其理由就是准噶尔拒不交出罗卜藏丹津。
30年后,公元1757年,清朝在乾隆时期终于灭了准噶尔汗国,用乾隆的话说就是:
从康熙帝以来的数十年未了之局,终于以清朝的完全胜利而落下了帷幕。
康熙臣服了漠北喀尔喀蒙古、雍正统一了西藏、乾隆将西域纳入了版图。
明清之际的我国,单从中原王朝的角度来说,是大清、大明、大顺(李自成)的角逐;
但从整个中国的视角来看,清朝、准噶尔汗国、和硕特汗国之争,才是这场改朝换代最后的三家角逐者。
其中,和硕特汗国虽然没有问鼎天下之心,但准噶尔汗国却有复兴蒙古帝国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