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假期的种种

旅途

最喜欢坐飞机出行,置身于几万米的高空上,感觉自己可以短暂地脱离现实。

印象最深刻的三次飞行,一次是初次坐飞机,晴朗的夜晚可以看到月光,飞机平稳行驶在云层之上,望向窗外时有种想要躺在云上的冲动,降落时城市的点点灯光透过云雾逐渐清晰起来,那是一次奇妙的回忆。

另一次是傍晚的飞机,晚霞很壮观,我的座位正好靠近西边窗户,半个天空都是渐变的橘色,每一分钟颜色和光线都在变化,像是一场以天空为素材的魔术秀,看着霞光一点点地变淡,舍不得眨眼,可惜身边没有人可以分享那一幕。

还有一次,连着半个月的婚假从那次飞行开始,早晨五六点钟的首都机场一片空旷,雀跃的心情和还未复苏的城市形成强烈的对比,在即将登机的时刻,太阳升了起来,我和刚结为夫妻的伴侣静静地看着日初,怕打扰那一刻的光。

其次喜欢一夜的卧铺火车。咣当咣当的声音,加上晃悠悠的节奏,是不可得的催眠神器。一般我会提前准备最适合火车上看的书或者视频,看到困得睁不开眼,戴上早已准备妥当的眼罩耳塞,瞬间入睡,一夜到天明。如果是回家,下车后必定是揉着惺忪睡眼喝一碗胡辣汤配上油馍头或牛肉煎包,这俨然已经成为回家程序的一环。

衰老

我的父母都是70后,而且心态年轻,又不愿意在子女面前表现出难受的状态,所以我很少有意识到他们在逐渐变老。反倒是这次回去,从大我父母近10岁的公婆身上看到了衰老的迹象。年轻时可以靠意志力扛过去的腿疼、腰疼开始持续地侵占身体,逐渐影响日常的行走。在此以前,衰老在我心中是个抽象的词,是奶奶一下雨就腿疼的风湿病,是爷爷常年的咳嗽声。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这些不致命却烦人的疼痛和不适就伴随着他们,似乎一直属于他们这一辈人身体的一部分。第一次,我意识到衰老和疾病的魔爪已经开始从爷爷奶奶那一辈转向我们的父辈。

“成熟”并不是无迹可寻的,在意识到父母开始变老的那一刻,就是我们在成长的信号。

羁绊

从公婆家出发回北京时,倘若是十点钟的车,会在八点钟收拾好行李,然后一家人坐在客厅里,在不断地检查行李和叮嘱中度过这半个小时,八点半掐着点出发去车站。从自己家中出发时,则是被父母开车送到车站,和家人一起坐在候车室等待半小时后车来。无论是从他家还是我家出发,无论在客厅还是在车站,和父母一起等待离开前的那半个小时气氛都是一样的,一遍遍地确认手机身份证有没有带全,说不出告别话只好没话找话时的闲谈,时不时地看一眼钟表。我们无法用拥抱或热烈的语言来流露不舍,而是默认了这种含蓄的方式来表达告别的含义,这已经成为这些年无数次离别后,我们和父母形成的约定俗成的一套“语言”。

从家回到北京后的最大感觉,是有一种“被侵入感”。在家中是放松的状态,在北京时,即使室友不在家也会有一种被“入侵”的感觉,生活的界限被划得很清,不能去打扰别人,同时也要捍守自己的领域,这个界限是生活和精神两方面的。大约要1-2天,才能使用这种不自由感。

从高中时开始住校,到后来去外地读大学再到外出工作,对我来说,每个阶段离开家都是情感冲击很大的事情,每一次我都在倒计时自己离开家的次数。大学时一年回家三次,倒计时就是从第12次开始的。来北京后,每年回家2次,每一次都在心中默念再有x次,就再也不用离开家了。现在这个次数终于可以趋近0了。

消磨时间

我最喜欢的度假方式,是待在家中,可以随便看书看电影陪家人。这次回去,除去要参加家庭大聚会,其余时间都如我所愿宅在家中的。

书是可以按照阅读场合分类的,假期我会选择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小说,这次选择的是阿加莎的两本侦探小说,她的书是旅途和假期必备,还有一本简·奥斯汀的小说。这次选择的这三本都比较“old school”,但我都很满意。假期适合读这种能够被书中的剧情带着,不用自己思考的书来消遣。而且被情节吸引时,有大段时间可以一口气把书读完,就算被打扰也可以重新翻开,随时可以回到原来的剧情。

阿加莎的书适合在假期看的原因是,她一生创作了80多部小说,足够每个假期读,不像有的作家,作者出书速度比不上读者看书速度。尽管著作等身,但她书中构思的作案手法很巧妙,看的时候不会因为读过她大部分的书就没有新颖感。而且她写小说时的架构很适合学习、模仿。

想读甜甜的爱情故事时,我会选择读简和勃朗特姐妹的书。书中的情节现在看来有些俗套,但别忘了这些书写于17、18世纪,带着发展的眼光看这些书,你会发现我们现在所看的电影、电视剧套路这些作家们1个多世纪前就写过,而且他们的很多观点无论是放在现在还是100多年前都不过时。

Anxiety or Stress?

每个上班前一天的下午,都会思考一个问题“未来会比现在好吗?”工作这件事仿佛是为生活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即使在度假,当你想到这件事依旧会感受到它隐约的压力,暗伏在所有“当下”的后面。

加薪、升职、换工作、换城市会让现状有所改变吗?我持消极态度。所以“未来会比现在好吗?”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如果一直维持现在的心理状态,未来不会比现在更好,甚至会更差。

真正让自己有压力的,不是薪资水平、工作环境等等这些外界因素,而是心态(当然还是因为普通人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能力和可利用资源范围内,生活不会有质变)。

如果不能积极地活着,即使去了新的城市,开始新生活,依旧会陷入现在的困境。要自己去寻找人生的突破口,而不是被动地等着生活会有变化。

一次假期拯救不了自己,唯有让平凡的每一天都过得有价值,才不会过度依靠假期的存在。


假期所见

山竹圆圆滚滚,是一种很可爱的水果

中原地区难得一见的杜鹃花

梧桐树的毛毛总是让人打喷嚏,但我很喜欢春天时走在这样的路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