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治疗胃痒验案一则
叶新绿
初诊:2021年7月29日。王某,56岁。因胃痒2月就诊。
患者胃痒2个月,无泛酸,偶有嗳气。咽干,喜食醋。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诊断:胃阴亏耗,胃失和降。
治法:养阴增津,理气和胃。
方药:乌梅20g白糖一匙青皮10g枳壳10g炙甘草9g桔梗9g,5剂。
2021年8月3日电话随访,患者服上药3剂后胃痒、胸闷 均除。
按语:“胃痒”一证于临床属罕见,然《难经·四十八难》有云“痒者为虚,痛者为实”。患者病经月,加之咽干,喜食醋,皆因胃阴亏耗,胃失和降所致。胃生营气,在脾阳的作用下(蒸津液,化其精微)上升布散运化于周身,上注于心肺,转化为血,营养滋润脏腑四肢。
用药上,乌梅、白糖合为乌梅白糖汤。乌梅白糖汤出自清末民国彭子益先生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创立之初主要应用于外感初起的热证阶段。乌梅酸收,能敛降相火,养阴生津;白糖性偏凉润,补益中焦;二者相合,酸甘化阴,清虚热、滋养中焦力量较强,使营气上升、精气布散。青皮、枳壳长于破气开郁散结。《肘后备急方》谓桔梗、甘草为喉痹专用神效方。《神农本草经》言桔梗味辛,微温。主胸胁痛如刀刺。伍青皮、枳壳理气之功,乌梅酸涩收敛,一散一敛,共奏通降气机之妙。甘草益气补中,润肺,止痛。全方养阴增津,理气和胃。马师辩证透辟,方证相契,三剂即瘥。
酸甘化阴法主要是将酸味药与甘寒药复合配伍,以达到加强养阴生津的目的,功能滋助五脏之阴,而尤以养胃阴为长。凡温病后期恢复阶段、某些久患胃病的人,或其它慢性消耗性疾病后期等,因胃阴被耗,津液虚少,不能濡润胃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