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华夏先祖,黄帝究竟武功如何

围绕黄帝的武功的探究,焦点在于黄炎量尤之间的战争上,亦咖今学界常说的“阪泉之战与添鹿之战的问题”。目前来看,学界围绕阪泉之战与源鹿之战的探究,主要集中二者是否为同一场战争(或者说两个战争传说是否由同一传说在流传中衍化而来)的问题上。学界围绕该问题所取得的成果明显分为两大阵营,即“一战说”与“两战说”之间的分歧。

主张“一战说”的学者,基本上都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找论据:第瑞,.虽尤与炎帝是一人,或者虽尤曾经袭用过“炎帝”、“阪泉氏”的称号:第二,黄帝与炎帝不存在发生战争的可能性:第三,阪泉与冻鹿距离极近,位处同一地区。主张“两战说”的学者,也多从这三个方面出发提出基本相反的观点,主要有:第一,虽尤与“炎帝”、“阪泉氏”没有关系:第二,黄炎之间的战争可能性不能因为传说中的兄弟关系而被否认掉;第三,阪泉与源鹿的地理位置相近不能作为“一战说”的主要依据。可以说,在黄帝传说大多数问题的探究中,围绕战争事迹所引发的学界争议是最为泾渭分明的,且至今未出现明确结果。综合以上观点可知,全面梳理双方的论据之后会发现,双方的论战焦点主要在以下三个问题上:其一,炎帝与量尤是否为同一人物,或者说量尤有无称“炎帝”、“阪泉氏”的行为:其二,阪泉与源鹿两战场是否为同一地:第三,黄帝与炎帝两部有无战争可能。围绕这三个方面的争论,使学界产生了“两战说”与“一战说”的分歧。因此,对这三方面的问题进行客观理性思考,就不难发现黄帝传说中阪泉之战与源鹿之战的关系。

目前所见的传世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战争的当属《逸周书·尝麦解》。据学者考证,其时代约在西周前期。根据《尝麦解》的记载,战争涉及到的上古人物主要有四个:赤帝、黄帝、蛊尤、少埠清:战争经过大致是:量尤驱逐赤帝,赤帝向黄帝求援,黄帝出兵执杀量尤,并命少埠清处理战后事务,整个过程是十分清楚的。因上古文献在流传过程中难免有被后人改删增益的现象,在该传说的流传过程中,此处的“赤帝”,与后来传说中的“炎帝”,或者是《史记·五帝本纪》中“神农氏弗能征”中的“神农氏”,地位是相当的。在《尝麦解》中的记载中,虽尤没有与任何人物存在“一人两称”或者冒称他人名号的现象。同时,《尝麦解》中提到宣尤与赤帝“争于添鹿之阿”,说明源鹿是战争的主要发生地:“中冀”为黄帝杀虽尤的地点。

目前所见的传世文献中,明确记载黄帝与炎帝之间发生过战争的,应以《大戴礼记·五帝德》与《史记·五帝本纪》为先。两者记载基本一致。《五帝本纪》的记载,只不过是将《五帝德》中的“赤帝”改为“炎帝”,其他地方基本未作变动。同时,《五帝德》交代了黄帝与炎帝作战的地方,在阪泉之野,并且没提黄帝与量尤之间的战争。通过分析记载两次战争的早期文献资料可知,最早关于黄量之战的记载,与最早关于黄炎帝之战的记载中,都没有将炎帝与蛊尤视作同一人物的记录。并且两次战争所发生的地点也都很明确。因此完全可以将宣尤与炎帝分开看待。那么蛊尤有无冒称“炎帝”名号的行为呢?笔者认为,即便量尤有冒称“炎帝”名号的行为,也不能将两次战争视为同一场战争,或者将传说中黄帝的作战对象视为同一人。

通过梳理学术史可知,近代学界中较早提出量尤称“炎帝”的学者,是蒋智由,袁坷也在其著作中明确地指出,量尤曾袭用“炎帝”的称号。关于胜利者在战后沿袭战败者称号的问题,龚维英曾写专文进行论述,认为:“上古时战胜者袭用战败者的称号'占有’了敌手〈特别是其酋帅、巫帅和武士)的一切精神力量(胆略、技艺、妖术、素质等〉。”并且在文中以蛊尤袭用“炎帝”名号来举例说明。现代学界中认同量尤曾经袭用“炎帝”之名的学者占相当部分。但在认同蛊尤也称“炎帝”的前提下,仍然存在阪泉之战与源鹿之战是否为一战,与黄帝交战的对象是否为同一人物的争论,即部分学者认为两战均为黄帝与蛊尤的战争,只是因为最尤于后一战时改称“炎帝”,亦或本就是黄帝与最尤的一次战争被说传为两次战争:或者是黄帝先与炎帝进行战争,量尤战败炎帝,冒称“炎帝”之后,黄帝受炎帝之请再与量尤进行战争。

提出量尤曾经袭用“炎帝”称号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且确实能得到很多案例的证明。但是,这种“战胜者袭用战败者名号”的现象,并不是在所有案例中都有所体现的。者也可以提出明确的反证。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河龙鱼图》提到,量尤死后局势出现动荡,黄帝画了量尤的形象用来威慑各方,结果“天下咸谓萤尤不死”,局势重新得到了稳定。黄帝以量尤的画像足以震慑万郊,量尤的威名可想而知。那么黄帝袭用“虽尤”之号,震慑天下,不是很合适揭。另外,《列子·汤问》中记载共工与献顽作战时,“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共工头撞不周山使得天倾地裂,表现出了巨大的战斗能力。但也未见古籍中有顿顶袭用“共工”之号的记载。至于《逸周书·史记解》中的“阪泉氏”是否为量尤,清代朱右曾以及李学勤、杜勇等人均已论述,认为二者不能等同。故而没有充分的证据可以说明“阪泉氏”代指萤尤。综上,笔者认为,根据文献梳理己可得出结论:在这两个战争传说初始形态中,量尤与炎帝并非一人,量尤也不大可能是《逸周书·史记解》中的“阪泉氏”;阪泉与源鹿两地地名区别分明。故而可知,将传说中的两次战争相混淆,或将两个传说中的不同的战争参与者视为同一人物,都是不恰当的。将二者分开来看比较妥当。《史记·五帝本纪》中,极有可能是将之前关于黄帝的两个战争事迹进行结合记载。另外从逻辑上讲,不论量尤有无袭用“炎帝”名号的行为,都不应作为判别“两战说”与“一战说”的依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