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的原理四十九(怎样看小聪明)

对任何知识,只要还缺乏修养,千万不可有显摆炫耀心态,因为这就像“两小儿辩日”一样的地没有道理。实际是,知识虽是客观的,如果人还没有基本认识做依据,或认识不足和有偏差、谬误,就没的辩。

可怕的则是,人一旦某种程度知道了什么东西,就不好办了。人在一般粗知,或还不完全知道某种知识时,往往倾向浅尝辄止而自我满足,被知识的客观文化属性所蒙蔽,不知不觉就偷换成了文化上身,且不是什么人都能清楚,知识和文化上身之间总要有一个艰苦的修养过程联 系着,并以这个联 系做保证。

尽管这时,也不是什么人都能明确意识到自己有无认识、认识程度和认识局限如何,这应该说是正常的,但参与争论就是不正常的,毕竟谁都应该清楚自己几斤几两,纵然自认为有满肚子知识,可死的知识能参与争论吗?

如果说,对知道的知识,只清楚有,确实不清楚是死的,怎么办?应该讲,但凡上过学,脑袋里背过知识,进过考场,不清楚什么是死的知识,都是百分百发明白糊涂,根本不存在“确实不清楚”,无非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这就犹如贪官污吏,能在大小会上把人民利益挂在嘴头,说得天花乱坠,反而在被抓以后,痛哭流涕说“忽视了党的教育”,如果把这当做他们的深刻忏悔,是不可信的,而且谁信了,谁就是同样的发明白糊涂。

小聪明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发明白糊涂,实质是愚昧,无非与彻底的愚昧是两个极端的不同现象,包括一切情感因素和非情感因素所导致的各种扭曲认识的现象,实际都是主观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的反映。

就比如,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生活腐朽,市侩习气等精神作风,夸夸其谈,不求甚解,断章取义,牵强附会,模棱两可,以偏概全,偷换概念,强词夺理等主观心理,功利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实用主义,教条主义,利己主义等观念思潮。

这种愚昧,本身没有新旧之分,是自古以来落后文化基因所导致,但把今天一些人的愚昧情形,与旧的普遍因缺乏知识的愚昧情形比较起来,却是一种普遍有知识下的愚昧,也可说是用知识伪装起来的愚昧,这就成了现代愚昧,是“新愚昧”。这种愚昧虽与旧的愚昧没有质的不同,却更有欺骗性、顽固性和危害性。

这种情形下,所谓“欺骗性”是没有知识也不可能带来的一个特点,是利用人们对知识的信任和敬畏而衍生出来的一个性质。所谓“顽固性”,是没有知识就不可能自恃和任性到如今的程度,造成了普遍“怀疑一切”的新现象。所谓“危害性”,就是这两方面新的特点所带来的必然后果。

人类发展的历史无不证 明,知识是让人进步的,有了知识,就应该自然而然破除一些愚昧,实际是让人摆脱愚昧,毕竟知识有文化之能,这在中国也是自古以来知识固有的文化性质,然而今天的实际情形是,知识与文化性质大可脱离,俨然成了文是文、化非化的前所未见的怪局面。

在这样的局面里,知识无法进入修养,仅仅能孤立地储存于人的记忆库里,非但不能用知识实现对人的再造,反而有利于向反面运动,让人按近乎原始的主观素质,来对知识进行这样那样的奴用和滥用,这就是空前的文而不化现象。

纵然说,文而不化是经济大潮下功利教育的结果,尤其是“快出人才”这一理念定向制造的结果,却也是忽视“出好人才”的必然,毕竟只有坚持“出好人才”,才能解决往哪里“快出人才”的问题。

于是,解决不好往哪里“快出人才”,就注定了“快出人才”的先天缺陷,注定了把知识本该有的对于智慧的贡献,偷换成了对于各种主观需求的贡献,这就是小聪明大面积诞生的根源,也因此,知识一旦离开了修养,也就不再接受修养的制约和控制。

修养永远有把知识贡献于人的进步意义的保证作用,正是因为有了这个保证作用,知识才一直以来是人类进步的符号,即文化的符号,因而人类社会才有普及教育的必要。

知识自脱离修养以后,人的知识素质便不再好看成文化素质,这时知识无疑就成了人的单调御用工具,或凭人的主观想拿来干什么就干什么,或因知识本身的驱动能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就是奴用知识的实际性质,也是小聪明的实际性质。

在这样的性质里,知识加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向单纯满足情感欲望和物质追求的转变,或曰聚流,也使人类社会从此走向了片面发展,这显然不是一个人、哪些人的小聪明问题,而是大面积的小聪明问题。

因此,不能用现实中小聪明可能给人类带来的一定贡献,看成是人有知识的好处,更要看到这背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现实危害和长久隐患。

(0)

相关推荐

  • 文化是什么

    名言,不论是名人的名言,还是非名人的名言,对世人尤其是对青少年,总有一种非凡的说服力.可有的名言,也让人迷糊.比如对个人的文化素养问题,梁晓声将其概括为"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 ...

  • 写诗的原理五十(怎样看小聪明与知识的联/系)

    说到小聪明带来的危害和隐患,自然要提到广泛知识犯罪和普遍道德滑坡问题,毕竟这两方面都不是人们所期待的,也不是知识必然带来的结果,而恰恰是忽视了修养,扭曲了知识的本来面目和本来用途以后,所形成的一股逆流 ...

  • 写诗的原理六十九(怎样看现实与修养的联/系)

    什么是现实?现实就是一切已经存在和正在发生的客观情况.其中,社会制度是最大的现实,其次才是有利于此和无利于此的各种实际. 简单讲,制度是社会的保障,现实就是制度本身和社会的种种情况,包括主要矛盾和次要 ...

  • 写诗的原理五十九(怎样用洞察力学会反思)

    五十九.怎样用洞察力学会反思 人不能没有精神世界,那么精神世界是什么武装起来的?不是简单靠知识武装起来的.或者说,知识本身既不能直接武装什么,实际上也什么都武装不了.精神世界是靠人有什么思想认识和由此 ...

  • 写诗的原理四十八(怎样把握知识)

    对知识的把握永远离不开实践和实际验证,也就意味是从进入真实运用才开始的,故对知识的把握不仅意味是对知识的活用,也必须从运用原理和能够阐述道理开始,而且还必须从这上面结束,否则便不能体现知识的整个来龙去 ...

  • 写诗的原理四十六(怎样理解知识)

    四十六.怎样理解知识 学会认识知识.对待知识,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知识,只有正确理解知识,才提得上把握知识.认识是从不知道到知道的过程,基本要求是,通过这个过程以明白什么是什么,其具体是非曲直在哪里,然后 ...

  • 写诗的原理四十二(怎样认识分析)

    四十二.怎样认识分析 事实上,没有人不知道浅浮轻佻之不好,为什么又屡见不鲜?无非要么无知,要么明知故犯.一方面,因脑瓜子如一团浆糊而不懂得分析分辨,导致认识扭曲,进而被同样扭曲的情感牵着鼻子走,或曰跟 ...

  • 写诗的原理四十(怎样理解分析)

    四十.怎样理解分析 分析就是认识,也是认识的过程,更是修养的过程,离开了分析就等于对什么都不可能清清楚楚.像知道"麦子"."韭菜"这样的知识,却分不清谁是谁,这 ...

  • 写诗的原理三十九(怎样运用脑筋)

    任何时候都不要把活用知识看成知识本身的事,不然再怎么以为如何"活用",都逃不出知识搬家性质,离开了人对知识的修养,知识就永远是死的,或许可以挪地方,可以用各种面貌和方式变来变去,但 ...

  • 写诗的原理二十九(怎样认识提炼内涵)

    二十九.怎样认识提炼内涵 提炼内涵是指把已有的内涵更好地运用起来,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具体事情.这对人本身意味运用各种修养如何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对写诗意味运用各种底蕴如何更好地反映艺术规律和掌握这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