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有五难
现代兴起养生热,“饮食养生”、“医药养生”、“运动养生”、“季节养生”、“气功养生”等等,不一而足,但归根结底,养生还是要先养性情。
孔子早就提出了“仁者寿”的观点。唐代名医孙思邈亦说:“古养性者……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并引用三国时期“竹林七贤”之首嵇康之论:“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制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因此,中医养生要从克服这“五难”做起。
一难为名利不去
名利泛指个人的名誉地位和物质利益,名利的诱惑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的人为争名逐利,挖空心思,日夜钻营,采取各种手段,陷入“名”和“利”的陷阱而不能自拔,导致心劳日拙,百病丛生,丧志折寿。我国汉代医圣张仲景就曾无情地抨击追求名利者,说他们向往权贵威势,不惜绞尽脑汁,为身外之物丢掉了身体这个根本。
二难为喜怒不除
喜、怒是中医所称“七情”中的头两情。喜是指欣喜,是心情愉快的表现。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高兴的事可使人精神焕发,但是高兴过度就会伤“心”.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是情志思维活动的中枢,超乎常态的“喜”,会促使心神不安,甚至语无伦次,举止失常。清代名医何梦瑶曾说:“喜则气缓,志气通畅和缓本无病。然过于喜则心神散荡不藏,为笑不休,为气不收,甚则为狂。”《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故事就是过喜致狂的典型。过度喜悦还能引起心跳加快,头目眩晕而不能自控,一些冠心病病人亦可因过度兴奋而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怒则气上,过度愤怒可使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阻塞经络,使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而致病。临床可见气逆的人,面红目赤,甚则昏厥卒倒。怒发冲冠的情绪对老年人危害更大,极易诱发脑溢血、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及心肌梗死。
三难为声色不制
声”泛指歌舞、娱乐,“色”指女色。成语“声色犬马”,源自清代蒲松龄所著的《聊斋志异·续黄梁》:“声色狗马,昼夜荒淫,国计民生,罔存念虑。”指的就是荒淫无度的生活方式。若娱乐无度,通宵达旦打乱了生活规律,久而久之,必然会把身体搞垮;房事过度,不节制性生活,会损精耗气,造成百病缠身、未老先衰的恶果。
四难为滋味不绝
贪图膏粱厚味,嗜食美酒佳肴,整天大鱼大肉,无所顾忌,有损身体。《黄帝内经》指出:“饮食自倍,胃肠乃伤。”《诸病源候论》中也说:“夫饮食过饱,则脾不能磨削,令人气急烦闷,眠卧不安。”只顾满足口欲,极易引起脂肪肝、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胆石症等疾病。
五难为神虑精散
“神虑精散”即思想负担太重或脑力劳动过度,以致耗精损神,引起种种疾病。有的人整天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心弦紧绷,不堪重负。过多磨损人体机能,各系统功能必然失调,免疫力下降,各种疾病趁虚而入。《寿世新编·养心说》主张:“听其自乐,应以自然,任其自去。此养生之法也。”告诫人们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既不为无端琐事而忧虑烦躁,也不为一时的得失而牵肠挂肚。
人要想健康长寿,颐养天年,必须祛除这“五难”.嵇康还说:“五者无于胸中,则信顺日跻,道德日全,不惜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就是说,只要注重心性修养,去名利,除喜怒,去声色,绝滋味,少思虑,即使不刻意祈求长寿,也能自然长寿。如果不能做到这五点,则无论吃何种滋补品,练何种功夫都不可能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