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方剂』 祛痰剂 : 二陈汤加减在肺系疾病中的运用(临床研究)

作者:田秀英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北京100700

关键词:二陈汤;肺系疾病;湿痰证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990427 一切湿痰证均是二陈汤在临床上的适应证,“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名医方论》云:“二陈为治痰之妙剂,其于上下左右,无处不到,然只能治痰之标,不能治痰之本,痰本在脾在肾,治者详之”;《证治准绳》云:“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气而顺矣”。笔者认为,二陈汤既可畅气机,健脾化痰以杜生痰之源,又能消解痰涎,化痰以达到健脾之目的。故肺系疾病无论用于治标,还是用于培本,均可选用二陈汤加减化裁治疗。

1 源流与发展

二陈汤最早见于宋代陈师文所著《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1151年)一书卷四绍兴续添方,由半夏、陈皮、白茯苓、炙甘草经过口 父咀,每服4钱,用水一盏,生姜七分,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渣热服。用治“痰饮为患,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等症。近代使用取前四味饮片煎服或用蜜、或生姜汤、或水泛为丸,燥湿化痰,理气和中。《金匮要略》中的小半夏加茯苓汤,具有和胃止呕,散饮降逆,引水下行的功效。无论在组方原则,还是在临床应用上都具有很大的同一性。因此可以认为二陈汤源于小半夏加茯苓汤。《和剂局方》的二陈汤是在此方的基础上添加陈皮、甘草、乌梅而成。二陈汤为后世医家治疗痰饮的主方,而原方中的生姜、乌梅临床已多不使用。

2 性能与功用

二陈汤属于燥湿化痰剂,也是中医治疗痰证的基础方,功能为燥湿化痰,理气和胃,适用于痰湿内停,脾胃不和之证。症见咳嗽痰多色白,胸膈胀满,恶心呕吐,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的湿痰咳嗽等症。方中半夏辛温而燥,最善于燥湿化痰,且能降逆止呕为主药;辅以陈皮理气,燥湿化痰,使气顺痰消;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湿无所聚,则痰无由生;使以甘草和中健脾,调和诸药,脾运健则湿自化,湿已去则痰自消;生姜降逆化痰,助半夏、陈皮以行气消痰,复用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相配伍,有散有收,相反相成,全方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效。

3 临床湿痰证

湿与痰异名同类,湿为痰之渐,痰为湿之聚,在临床上既是病理产物,又都是致病因素,因病而生痰的有风痰、热痰、寒痰、燥痰、湿痰等。因痰而致病的有“痰饮”、“痰火”、“痰核”、“痰疟”、“顽痰”、“宿痰”、“伏痰”等病症。而湿痰之证多由脾不健运,湿邪凝聚,气机阻滞,郁积而成。痰饮犯肺,症见咳嗽痰多;痰阻胸膈,则气机不畅,以致痞满不舒;胃失和降,反而上逆,发为恶心呕吐;浊阴凝聚,清阳不升,则为头目眩晕,饮邪凌心,则心悸不眠。痰浊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如痰蒙神窍则神昏、癫狂;风痰窜动,可发惊风、痫证;痰火互结,可生瘰疬瘿瘤;痰阻经络,可致半身不遂;痰流肌肤,可生阴疽;痰注关节,可成鹤膝。如上诸症无不因痰浊为患。故治疗均宜化痰为先,均可以选用二陈汤为基本方化裁治疗。

4 加减化裁

(1)咳声重浊,痰多气喘因痰阻气逆所为者,宜降逆平喘,加厚朴、杏仁,取其半夏厚朴汤之意;咳嗽痰多也可以与《韩氏医通》的三子养亲汤合方以加强化痰功效。两方合为一体是治疗咳喘痰多的常见方剂。痰色转黄时,需以寒凉之品葶苈子易白芥子。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

(2)阳虚阴盛,湿从寒化,脾失健运,症见久咳气喘,胸胁满闷加桂枝、白术,取苓桂术甘汤之义。意在温肺化饮,健脾渗湿,常用于心、肺功能不全而见咳嗽、咯痰的辅助治疗。

(3)寒饮内停,症见咳逆倚息不得卧,咳嗽痰稀,喜唾,舌苔白滑,脉弦迟,因寒饮潜伏于肺者,宜温肺化饮,加细辛、干姜、五味子,与苓甘五味姜辛汤合方,用以温肺化饮。常用于治疗阵发性呼吸困难,咳吐白色泡沫痰的肺心病导致全心衰的患者。由于本方辛温药较多,对肺热、肺燥的咳嗽证忌用。

(4)若痰热内郁或胆虚痰热上扰,症见虚烦不眠,胸闷,咳嗽,口苦,惊悸、呕涎等症,宜加竹茹、枳实。枳实与半夏配伍化痰降逆作用比二陈汤强,竹茹与陈皮相配和胃理气作用比二陈汤好。全方燥湿化痰,清热除烦,以达和胃、清热化痰之目的,即取《千金方》的温胆汤之意,常用于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5)若痰饮留积不散,胸膈痞塞,胸胁胀满,喘急痰嗽,涕唾粘稠,头目眩晕,甚则发生痰厥。舌苔黄腻,脉滑。宜加天南星、枳实。枳实下气降逆,天南星搜风去痰,故导痰下行,燥湿豁痰,行气开郁。即取《济生方》的导痰汤之意。常用于气管炎、支气管炎及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6)若因痰热互结于肺出现咳嗽痰黄,粘稠难咯,舌质红,脉弦滑数等痰热壅肺证时,宜加入瓜蒌、黄芩、天南星、枳实、杏仁等,取《医方考》的清气化痰丸之意。或与千金苇茎汤合方,用于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及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7)若因肺肾阴虚或阴血不足,脾湿生痰或水泛为痰,痰带咸味,咳嗽气急,喘逆多痰,宜加当归、熟地,取其《景岳全书》的金水六君煎之意,滋阴与化痰并用,使驱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主要用于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间质纤维化、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等肺系疾病缓解期的培本治疗。

5 小结

肺系疾病泛指呼吸系统的疾病而言,咳、痰、喘是肺系疾病最常见的三大主证,痰是其中之一。“治病必求于本”,这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一条基本原则。若因痰而致的肺系疾病,抓住了祛痰这一中心环节,实质上也就是抓住了疾病的本质。辨证组方是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中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人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总结形成了许多有很好临床疗效的经方与验方。对于古人的经验,首先也应当是继承,只有继承才能有发展,继承是发展的基础,这就要求对中医理论务求融会贯通。反之,只有继承而没有创新,学术将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也就没有了发展。医生在临证时往往需要灵活运用前人的经方、验方,这正是继承与发展的一种形式,它应包括对前人经方、验方做药味的增减,药量的调整,方剂的重组,有时则需要依据国内外现代药理研究及实验研究结果等诸多方面的进展做相应变通,为了提高疗效,常常需要加减化裁以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

作者简介:田秀英,女,49岁,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收稿日期:1999-04-2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