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山西《鹤山油布袋》作者·大智若愚 主播·如一

作者:

主播:

鹤山油布袋

油布袋是我们老家过年的一种美食。说的简单点就是和油糕差不多,用的都是玉米面和黍子面。不同之处是,油糕用的面不用发酵,油布袋需要发酵。做油布袋时把玉米面和黍子面按照一定的比例和好,在热炕上发了酵,然后切成一个长条的形状,在油锅里一炸,黄楞楞的,就像一个装满粮食的口袋,老乡们都叫它“油布袋”。
一进入腊月,我们老家的乡亲们就忙开了。油布袋是只有过年人们才能品尝到,因色泽金黄,绵甜可口,大人小孩都格外喜欢吃,也是盂县人粗粮细做的一件特色食品。
老乡们煮油布袋不是煮一点点,满足一两顿的需求,而是把它作为整个正月里走亲访友的礼品和改善生活的主食。有的人家要把煮好的油布袋存在一两个大缸里,放在阴冷的背阴处,一直吃到过了二月二。
做油布袋的时候,人们把平常舍不得吃的核桃油,麻子油,猪油都要大气地拿出来。
几大盆和好的油布袋面,放在烧热的炕上发酵好以后就可以开始煮了。
一起煮油布袋的人,一般都是本家的家庭成员,人手不够的还需请最近的本家亲属帮忙。大家分工明确,驾轻就熟。有和面的,有下刀的,有往油锅里放生油布袋的,有从油锅里往出夹熟布袋的,有拉风箱的,有添火的,还有娃娃们看热闹的……煮油布袋的活儿在紧张兴奋中有条不紊地进行。
第一批油布袋刚刚出锅,家家总要先安排一个人端上五个,到院里面去祭奠一下,这是多少年的传统了。一来感谢上天风调雨顺,给庄稼人带来了好年景。二来也祭奠先人们的在天之灵,让他们先品尝一下味道如何。这些事情结束以后,孩子们早就等不行了,一哄而上,把供品抢个干净。大人们一边笑一边心疼地喊:“慢点慢点,看烫住嘴呀!”一年没有吃上这么好的东西了,大人们也从刚出锅的盛油布袋的筐里抓一个,塞到嘴里,一边吃,一边赞不绝口“好吃!好吃!”“真甜!”“可比去年的软和多了!”
每个人心里都感觉自己做出了贡献,都特别高兴,认为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是共同劳动的成果!
是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面要和好,火要烧好,油布袋出锅时的火候还要把握好,不能焦了不能糊了。当油布袋煮的成色不好时,有人就会提醒,是不是忘了祭奠灶王爷了。人们这时候才恍然大悟,紧张起来。“呀!是的是的”“对不起!对不起!”。有人赶快拿一个油布袋扔进灶火里。有人还要念叨几句:“灶王爷呀灶王爷,对不起呀对不起,我们不是有意的,你就不要和我们凡人计较了,好好给烧火吧,一会儿还要给你吃”。
有人说这些话的时候,没有人感觉好笑,大家都是那样的虔诚,冥冥之中好像灶王爷就在观察着我们每一个人对他的态度。这时候一般打闹的小孩都会停下来,紧张兮兮分析情况。果然一会儿煮油布袋的成色就好了起来。
一般拉风箱的都是半大小孩,而煮油布袋的时间要等面发酵以后才能开始。所以,煮的时间大都是要从晚上才开始,差不多要用整整一晚上。到了后半夜,小孩们瞌睡得不行,拉风箱有一下没一下的,自然火候就有了问题。但大人们很迷信,感觉到这是灶王爷不高兴了,有人在那里向灶王爷求情,感觉到毛骨悚然,怪紧张的,反正觉得灶王爷决定火的大小和耗油的多少。
为什么人们往往喜欢选择在晚上煮,就是白天煮也会把院门从里插好。有人说,晚上煮就是为了考虑灶王爷喜欢晚上劳动,能够集中精力为自己家好好服务。选择在白天的人家也是考虑怕灶王爷跑出去,或被其他人家请走。所以人们一看有的人家大白天都关着院门,就知道这一家人煮油布袋了,就不进去串门了。万一人家煮不好,可能就在背后落下埋怨了。主人家也不喜欢这个时候人们来,以免出现什么意外。
还有一种权威性的说法:每当煮油布袋的时候,各种神神鬼鬼都要闻香而来,来的这些东西,有好有坏,有的不满足于祭奠的东西,还要进来偷吃,影响灶王爷的情绪,灶王爷一不高兴了,也就不好好干活了。另外贵巴巴的油也会莫名其妙的少下去,一定是被这些不干净的东西偷吃了,所以人们把门关得严严的。
煮油布袋这个传统,据考证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我估计以前人们生活特别困难,吃不上白面,过年能够少煮上一点点油布袋,以改善一下生活并作为走亲访友的贵重礼品,很有必要。于是代代相传,直到今天。
由于煮的不多,所以晚上一家人悄悄煮,如果人来人往门庭若市,还不够给人品尝,自己最后都没有了,这不白忙乎了吗?所以流传到现在晚上煮和大白天关门的习惯就不难理解了。
人们一边煮,一边评论着油布袋的好坏,评论着其他人家煮的水平。打算着油布袋煮完后,该给哪些人家送去品尝。设想着什么时候才能天天吃上油布袋的美梦。人们还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议论着其它方面的奇闻趣事。小孩们则解了馋后,索性放开肚子吃了个饱。
耍刀切面的要不断变换花样地改刀,不能一成不变的弄一种造型。比如,过年准备走亲访友用的油布袋,就必须是切成笔架一样造型的,看上去就像一个短短的肉乎乎的笔架,也叫“砍三刀”,大小也要把控好。走亲访友的要大点,避免人家笑话小气。有时候大人嫌小孩烦,给小孩做上几个油葫芦让小孩们出去显摆和玩耍,也显示自己家的工艺水平。
油布袋煮完了,等到油凉以后,大人们把剩下的油再小心翼翼地倒回油瓶里,认真观察比较,计算费了多少油,并把剩在油瓶口处的油用舌头舔得干干净净,有的女人嫌男的没有舔干净,还要重新舔一遍,嘴里还要数落一句:“真是个不会过光景的东西!”
如果已经天亮,大人们会一边做饭,一边安排孩子们给左邻右舍送油布袋去,让大家共同来品尝和分享, 孩子们的积极性也很高,端上碗就跑。回来以后,大人们要求对每家每户的反馈情况进行详细汇报。“李爷爷说咱家的油布袋真甜”“郭奶奶说咱家的比她家的好”“李婶子打问说咱家的油布袋是谁捏的,造型真好!”……
大人们一边认真地听,一边在偷偷地笑。对有的人家,大人们嫌小孩们汇报的过于简单,要求再详细点,有的小孩就不高兴了,嘴里嘟囔道“人家说了,咱家的油布袋,是世界上最好的,这下满意了吧?”大人们骂道“把你个尿泥鬼,一会儿不给你吃白面了,看你嘴硬”。其实都在偷着乐。大人们也加快了做饭的节奏。
锅一般是借的别人家的,这么油乎乎的锅谁家也舍不得送走。于是,便往锅里面加上水,再把平常舍不得吃的白面挖出一点来,揉成一个小团,擀得薄薄的,切得细细的,切成那种柳叶形的。等到锅开了以后,白白的面条,嫩嫩的豆腐,红红的胡萝卜,绿绿的菜叶。往锅里一下,香得人不能多说话,一说话就把口水引出来了。小孩们开始后悔油布袋吃得多了,但他们也不能轻易放弃这么难得的机会,要全力以赴吃进去。
吃上热腾腾香喷喷的汤面,再加上刚刚出锅的油布袋。生活真是个美呀!乡下人一年一度的美食节序幕就这样正式拉开了。
我离开家乡三十多年了,每当进入腊月,就不由得想起了家乡的油布袋,尽管我品尝过外面不少的各种美食,但比起家乡的油布袋来,好像总感到少了点什么。每到过年前,老家总要想尽办法,从家乡给捎来油布袋,思乡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远 方 诗 歌 文 化 传 媒

往 期 精 选

【远方】新疆《秋天的蝴蝶(外两首)》作者·一泓夜雨 主播·山丫

【远方】山东《微诗十首》作者·天边一抹云 主播·袁嘉敏

【远方】黑龙江《胡杨赞》作者·王乃利 主播·山丫

远方传媒人事建制

总裁:星云之右

总裁办:

安宁   茶,有点苦  云出岫 

全国总社长

  (轮值组)

茶,有点苦

云出岫

蕙泽兰香  

行云

俏东方

编辑部部长:夏末晨曦

副部长:馨语  

茶烟千朵  李波 尘埃

评审部常务部长:

茶,有点苦   云出岫

主审及委员:

俏东方  大漠行者  玉如意   

墨染寸心  石峰  馨语 

行云    绥江清风

摄影书画评审:宏之韵

文字:云出岫  

书画:张灿

摄影:侯秉忠

朗诵团

名誉团长:神话

团长:安宁

副团长:

嫣然  兰香  别亚  凝香

图文部长:嫣然 

副部长:别亚 

美编:小璇  小鹿  落落 

憨憨  小方  大琪琪

宣传部长:云出岫

内宣部长:老树风轻            

常务部长:远航

外宣部长:张灿

常务部长:夏末晨曦  燕子飞翔

协调部长:茶,有点苦

艺术指导和培训:大漠行者

财务总监:微笑

全国创作总社及社长:

安徽总社     幸运草

北京总社     云出岫

福建总社     玉如意

广东总社     行云  

                    绥江清风

贵州总社     夏末晨曦

海南总社     蕙泽兰香

河北总社     墨岚  

                    李波

河南总社     俏东方

黑龙江社     祖福林

湖北总社     云出岫

吉林总社     焱岭

江苏总社     馨语

军人总社     张灿

辽宁总社     宁娟

内蒙总社     禾和德仁

宁夏总社     云淡风轻

青海总社     茶,有点苦

青年总社     行云

山东总社     茶,有点苦

山西总社     扬帆

上海总社     葛子秀

陕西总社     丁芳

四川总社     别亚楚菡

台湾总社     云出岫

天津总社     玲子

新疆总社     大漠行者

浙江总社     尘埃

总       社      馨语

书画摄影      宏之韵

天籁天音乐团  行云     

              星云之右    

             2020.12.20

作者稿酬和诵者报酬说明

本文系远方传媒原创首发作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