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神话白剧《望夫云》
浅谈神话白剧《望夫云》
摘 要:神话故事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是由远古时代的人们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形态的具有高度幻想的故事。神话故事《望夫云》讲述的是南诏国的公主阿凤与苍山猎人阿龙在一年一度的绕三灵盛会上相爱并决定厮守终身,南诏王与罗荃法师却相勾结执意让阿凤公主与声明功赫的飞虎侯段雄结婚,于是宁死不屈的阿凤公主与苍山猎人逃出了皇宫,躲进了苍山玉局峰岩洞中,罗荃法师施法让炎热的苍山下起了大雪,阿龙看着虚弱的阿凤公主决定到海东罗荃寺中偷取八宝袈裟,可谁知这是罗荃法师下的圈套,阿龙被罗荃法师打到了海底,变成了石螺,阿凤公主得知恋人已死,悲痛欲绝,撞向巨石,自尽而亡。神话白剧《望夫云》以优秀的剧本、动听的音乐为人们所称道。
关键词:白族;望夫云;白剧;神话
苍山脚下,洱海之滨,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曾经六诏共存于世,后六诏统一的南诏国,更是创造了色彩斑斓的艺术文化,《南诏奉圣乐》远赴长安宫廷献舞于皇室,名声大噪,掀起了当时中原地区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重视与欣赏。在这块两万九千多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以白族为主的十三个世居少数民族,创造出了各自精彩而又独特的民族文化。以洱海流域的白族群众来说,他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艺术成就,就其舞蹈有霸王鞭、八角鼓、双飞燕、白鹤舞;山地白族有里格高舞,彝族也有哑神舞、路路则、打歌、三道弯;傈僳族有着搓麻舞、瓜七七;永平一带苗族有嘎蒙卡兜、芦笙舞。就其音乐来说,大本曲、吹吹腔、白族调、花灯、田埂调竞相争艳。在这片欢乐的土地上也有着许许多多的节日:白族、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本主节,栽秧会、田家乐、绕三灵、三月街、开海节,彝族的哑巴节,汉族的正月十五闹花灯,许许多多节日在这片土地上演绎着千年的文化。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还存在着“三教同源”的现象。儒、释、道三家圣贤可在同一庙宇中供奉,而在本土生根发芽形成了本主文化信仰,也是其中一朵绚丽的奇葩。阿嵯耶观音(长腿观音)是密宗传入大理地区最重要的见证。博大宽广的胸怀让这块土地上的人民不断接受着从中原地区流传过来的文化习俗,文化的双向交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让这块土地上的文化艺术变得更加多彩。
“望夫云”神话则是大理白族神话中流传最广、知晓度最高、最完整、影响力最大的民间神话故事,是大理民间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民间口头流传就有十余种。由于涉及的传说差异较大,年限较久远,许多故事本身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本文所参考的白剧《望夫云》剧本是在当地较为流传广泛的版本上修改而来,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真实性,所以本文以白剧剧本来分析人物形象。
在白族人民的社会历史上,南诏时期开始进入封建社会时代,白族人民长期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残酷的封建礼教成为迫害白族人民的精神枷锁,而白族妇女更是深受其害,社会上尖锐的阶级矛盾和阶级压迫在家庭、婚姻、爱情问题上得到集中和强大的体现。神话故事“望夫云”讲述的是南诏国的公主阿凤与苍山猎人阿龙在一年一度的绕三灵盛会上相爱并决定厮守终身,南诏王与罗荃法师却相勾结执意让阿凤公主与声明功赫的飞虎侯段雄结婚,于是宁死不屈的阿凤公主与苍山猎人逃出了皇宫,躲进了苍山玉局峰岩洞中,罗荃法师施法让炎热的苍山下起了大雪,阿龙看着虚弱的阿凤公主决定到海东罗荃寺中偷取八宝袈裟,可谁知这是罗荃法师下的圈套,阿龙被罗荃法师打到了洱海底,变成了一个石螺,阿凤知到阿龙已死,悲痛欲绝,撞向巨石,自尽而亡。不一会儿,苍山的顶上升起了一朵洁白的云,这朵云出现时昔日风平浪静的洱海常常会波涛汹涌,狂风好似要吹开洱海水,与海底的石螺相见。美好的神话,经常以大悲为结局。“望夫云”也毫不例外,作为大理白族最为盛名的民间传说,传说中的“阿龙”、“阿凤”则是白族人民对龙、凤最美的寄寓,总而言之,大理这块浪漫的土地,为神话望夫云的创作与流传提供了最为宽广的天地舞台。不可否认的是,望夫云的故事正是远古生活在苍山、洱海之间的人们经过较高层次的幻想以后,形成反映了旗云之成因,人与苍山洱海的关系。这个故事一波三折,矛盾激烈,感人至深,最终以“化云”的悲剧结尾,让人惋叹不已,对千年后的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可触可碰的神话故事。因为很多普通的故事普通之处就在于过去了就是过去了,而望夫云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这朵云今天依然升起,年年如期,就如所言“石螺应犹在,罗荃塔尚存”。站在罗荃半岛,看着玉局峰顶上的望夫云,就知道这个故事并不是空穴来风,它是离我们有多么的近,因为这不是书本里的故事,是大理的一朵云,经过大理人民美好心灵的生活后生长出来的爱情故事,是大理人触手可及的神话故事。白剧《望夫云》共有九场:宫怒、选婿、定情、逼婚、增翅、双飞、雪困、 坠海、化云。剧本中有许许多多的词句,体现了大理当地的民间语用习惯,如“着”“嗳”等表示应允、答应之意,“啊呗呗呗呗”表示惊叹,这是其他民族少见或者没有的,许多的民间谚语和口头语,也给文本增加了更多的生活性和生动性,如表示不可强迫时,用“牛不吃水强压头”表示一生痛苦,用“凤凰苦投黄连树,一生苦到头”来表示苦之深、苦之久。而“鸭子不与鹅作伴,捆绑岂能成鸳鸯”则表现了阿凤心中不愿与段雄结婚,也表现出了白族人民心中不愿随遇而安的心理,在体现罗荃法师心狠手辣上用“若要长藤断,除非树断根”来作比,让人听罢深恶痛绝。这些亲切的口吻、接地气的日用语也让文本变得更有大理特色,更有“白”味。
白剧《望夫云》在文本上则采用白剧形式,也让文本更加独特,白剧是大理州地方传统戏剧,收录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白剧作为少数民族戏剧中的一枝奇葩,展示了少数民族戏剧的别样风情。白剧的音乐由白族吹吹腔和大本曲合流而成,本土的音乐、本土的剧本、本土的故事,让白剧《望夫云》变得更有了本土味道,其中可从词、曲两方面讨论。首先白剧《望夫云》的词选用的是白族特有的文学形式“山花体”,山花体采用的是“七七七五”或“三七七五”格调,也就是以四句话为例,前三句分别是以七个字为主,第四句以五个字为结尾,这样的叙述方式,让文本的阅读与欣赏变得更加清新,也让神话主人公的情绪凸显的更加淋漓尽致,使读者设身处地的进行一次民族盛宴的洗礼。例如在选婿比武开始时,金凤羽被交于阿凤手中,待定胜负后交给胜者,此时阿凤在默默祈祷,阿凤唱道:
阿 凤:【唱】
阿凤对天来跪定,
过往神灵鉴我心,
山穷水尽疑无路,
愿柳暗花明。
又如绕山林盛会上众男众女唱:
【唱】 莫唱花柳三春尽,
要唱松柏万年青。
要唱爱情千年在,
如日月星星。
表现了白族人民对真情的向往,对忠贞永洁、万古长青爱情的赞美,而坠海中,为了阿凤去偷八宝袈裟的阿龙被凶狠的罗荃法师打入海底,幕后唱道:
青山碧海齐悲叹,
日月无光不忍看;(看音堪)
沉冤不散化石螺,
长存天地间。
短短四句,二十六字把天地哀叹、山海齐悲的情感体现的淋漓尽致,另一个方面则为唱腔的设计,在白剧《望夫云》中,女主角阿凤的唱腔大部分属于大理坝区的唱调,有着浓浓的“白”味,绕山林盛会上,阿龙阿凤对歌定情,一问一答则采用了白族对歌最为独特之处,而后来众人的唱腔则属于剑川东山打呀撒赛时的唱调,轻快活泼,热烈欢快,总的来说,剧中采用了大量的白族唱腔,包括了吹吹腔以及三腔九板十八调的大本曲,让观众听起来乡音暖暖、乡情不忘,也给文学作品增添了更强的白族色彩。
阿凤公主作为全文的女主角,自然有着其特别的地方,阿凤是善解人意的、是善良的。南诏王送来献舞的歌伎班时,阿凤的心里是烦躁的,是沉闷的,但他没有像其他的公主那样大发脾气,而是让奶娘带着他们去领赏,这里不难看出阿凤公主是一个具有“土味”的公主,她并不会因自己的高贵的身份就不顾他人的感受,却还是关照下人。而在苍山玉局峰上,阿龙觉得自己是一个穷苦猎人,阿凤跟着自己害苦了身为南诏公主的阿凤,阿凤公主却说“山泉胜过人参汤,粗茶淡饭味更香,你说苦,我才觉得甜呢”这恰恰可以看出阿凤心底的柔情,假若公主嫌贫爱富,听从南诏王的安排嫁给飞虎侯,那么也就没有这个千年传颂的神话了。但是阿凤公主也绝不只是单纯的善良,阿凤公主更是有智慧的公主,在她与南诏王的对话中就可见。
在这一部分中,阿凤连用三个问句把选婿条件放在了猎人阿龙身上,想以此让父王不得反悔,虽然后来南诏王出耳反耳,但在这里,阿凤公主的智慧着实让人称道,再如射箭场上阿龙虽已迟到,但阿凤的话也有一些门道。
阿凤公主聪明就聪明在她用激将法和飞虎侯的好胜心帮助阿龙取得了比赛的机会,她把死靶变成了活靶,因为他知道阿龙的射箭技术绝不亚于飞虎侯,提出这个办法让阿龙获胜几率增大,所以说,阿凤绝不是只是善良的公主,更是一个有着大智慧的公主,阿凤公主这一形象代表了白族人民心中的英雄女性形象,所以阿凤公主也是勇敢的、坚决的、宁死不屈的,他以白圭女作喻,表达她“愿受苦不失信,学白圭姑娘”而当阿凤听说阿龙被杀害后伤心欲绝,她唱道:
【唱】 听说阿哥丧性命,
肝肠寸断恸失声,
山到头来水到尽,
我留世上望何人?
要死兄妹一同死,
父王呀,
叫你难称心!
【激愤中,阿凤欲投向池塘自尽】。
以及最后的化云片段中阿凤的痛哭:
【唱】
霹雳一声惊破胆,
天塌地陷有何言?
父王,罗荃呀!
你们心似蛇蝎将他害,
我满腹冤仇诉不完。
我生死要与阿龙重相见,
仇报仇来冤报冤!
【众凤仙上唱】:
仇报仇来冤报冤!
阿凤:
【唱】霹雳呀,你为何有火不烧这千年怨!
众凤仙:
【重唱】千年怨!
阿凤:
【唱】闪电呀,你为何有光不照这万载冤!
众凤仙:
【唱】万载冤!
阿凤:
【唱】
你若有灵就把神威显,
匝地倾天显威严。
百二山河连地卷,
卷得地覆与天翻;
不见阿龙我心不甘!
在这里,阿凤痛诉南诏王、罗荃的罪行,直指仇报仇、冤报冤,痛诉霹雳与闪电不理千年冤,并坚定地向巨石撞去,不见阿龙她心不甘!谱写了一曲宁死不屈的壮歌。
阿龙在文本中是以一位苍山猎人的形象出现,一只带箭的锦鸡把阿龙与阿凤相联系了起来,在射箭比武中南诏王出耳反耳,反悔后,阿龙唱道:
【唱】 金口玉牙曾约定,
千万臣民共耳闻。
阿龙不愿受封赠,
愿回家为民。
后将披挂的红彩摔地,拜别而下,可见阿龙的刚毅坚决,不愿牵强附会,又如坠海部分中阿龙与罗荃法师的对话。
阿 龙:【惊】啊呀,法师!
【唱】
苍山九夏降冰雪,
阿凤公主命垂危,
来借袈裟救公主,
求你发慈悲。
罗 荃:
【唱】
天降冰雪罚有罪,
佛法无边难挽回;
劝你寺中把经念,
求神把罪悔。
阿 龙:
【唱】
救命如火肝肠碎,
求你开恩放我回;
只要阿妹获生还,
再来受法规。
【四罗刹围逼阿龙】
罗 荃:阿龙呀阿龙!
【念】
今朝中计入牢笼,
触犯天命罪难容。
阿 龙:
【念】
苦哀求你心不动,
淫威难降我阿龙。
罗 荃:
【念】
霎时叫你葬海中,
临做鬼魂还称雄!
阿 龙:
【念】
纵然身死英灵在,
龙凤精诚化长虹!
我们其实可以说,阿龙天性是十分纯良的,因为他甚至以为可以通过向罗荃法师求情便可以获得袈裟。但经过两次“求你发慈悲”“求你开恩放我回”后,换来的却是“今朝中计入牢笼, 触犯天命罪难容。”阿龙便坚决地回应道”纵然身死英灵在,龙凤精诚化长虹!”由此可以看出阿龙也是一个有魄力,有骨气顶天立地的男儿,而在顶天立地好男儿的背后,阿龙更是深深地爱着阿凤。
阿龙与阿凤嬉戏打俏,对阿凤的呵护着实像一对苦命鸳鸯,在阿龙去海东取袈裟时称阿凤为“亲人”则可知在阿龙的心中,阿凤早已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人生伴侣,在我看来,阿龙与阿凤,更像是一对快要冲出牢笼的比翼鸟,在冲出鸟笼之时却又被关了起来。在最后的生死关头。阿龙依旧”心中似火烧,阿妹高山空等我,无人把信捎”可见,阿龙是有多么的爱阿凤。
南诏王在传说中是一个国君,也是一个父亲,但是放在今天来说,我们觉得他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父亲,因为他压抑了女儿的天性,强迫女儿嫁与他人,最终逼得女儿自尽,酿成一场悲剧,但南诏王也恰恰是封建时期,封建制度培育下封建父母的代表,他们对于子女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要求,包办婚姻等等让多少封建制度下的爱情破碎,在当下的社会依旧值得我们深思,南诏王的性情急躁也在文中有所体现。
南诏王:你死了心了?!
阿 凤:一言既出,千钧难回!
南诏王:你!你你你!……【气极不支】奴才呀!
【唱】 奴才执意来顶撞,
国法家法来违抗;
今日敢不从父命,
立即出宫墙!
阿 凤:
【唱】 父王传下放逐令,
叫儿心里暗悲伤;
深深一拜出宫禁,
永不入宫墙。
南诏王:【气极】你,你,你!……
而这样的凶狠并没有让阿凤回心转意,而是让阿凤变得更想逃出深宫鸟笼。
罗荃法师在传说中是最为心狠毒辣的人物,他将阿龙打入海底,并称“霎时叫你藏海中,临做鬼魂还称雄”但是在历史中,罗荃与法海一样,都是唐代著名的大德高僧,而在这里的罗荃,我们暂不讨论它到底是好是坏,我们可以确定的是,罗荃法师同南诏王一样,在传说中是封建社会封建势力的重要代表,他们出现的作用便是让有情人不能成眷属,让喜剧终成悲剧,由此批判了封建制度下的婚姻。
在文本中,依旧有着许多推动事件情节发展的人物,凤羽神的搭救与赠翅才让阿龙救出了阿凤逃往苍山;段雄的出现才让阿龙看起来更加的淳朴,用段雄的肝腹自用、花心;与阿龙相比,更是衬托出阿凤选择龙的理由。而奶娘在文中更是起到了莫大作用,她向南诏王哭诉阿凤从小失母并多次为阿凤求情,为文章写下续集,也是除了阿龙以外最理解、最疼爱阿凤公主的人,这样的人物出现让人感觉到了一些欣慰,也稍为悲惨的故事获得一点点欢欣。
在神话传说中,还提到了三月街和绕山林。三月街,又称观音市,“上哇资”传说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于苍山洱海间举行,此时周围的各民族兄弟来此相会,唱歌、跳舞、做买卖,俗有“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的美称,传说中的比武赛箭选在三月街上发生也最为合适,因为三月街盛会为例来独有,各族人民比武赛箭,为赛箭选婿提供了最好的舞台。绕山林盛会,亦称“绕三灵”被人们称为白族狂欢节,三“灵”则为“佛”、“神”、“仙”,这与大理当地的宗教文化信仰息息相关,在这一天。男男女女穿起民族盛装,唱起调子,通过唱白族调相识、相好,约定终生。而《望夫云》中阿龙与阿凤相会于山林盛会,定情于山林盛会是最为合适的,在这片具有灵性的歌舞天堂中,阿龙与阿凤的情愫变得更加真实,绕山林中男女的唱词更是表达了白族人民对于爱情的向往与赞美。在如此热闹与欢乐的氛围中。阿龙与阿凤通过对歌定情厮定终身是最为再合适不过的了
对于物,在神话传说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金凤羽了,金凤羽是南诏国的镇国之宝,也是阿龙与阿凤爱情的见证,阿凤赠金凤羽与阿龙便是对阿龙一生的允诺,而绕三灵盛会上,也因阿凤公主拿出金凤羽,才现出公主的身份,最后阿凤与阿龙相约,如果金凤羽血色变黑,阿龙就已经死去,阿凤在三次高喊阿龙的名字后,听到回应,仍不愿相信,拿出金凤羽,只见血色变黑,这才愿意相信阿龙已死,所以金凤羽不仅见证了阿龙阿凤的爱情,也是坚贞不渝爱情的象征。
总之,大理的好山好水孕育出“望夫云”这个瑰丽的神话传说,从而有白剧《望夫云》这样优秀的剧本,苍洱音韵,一代又一代大理人听着望夫云的故事长大,看着苍山顶上的望夫云慢慢升起,民族神话总是孕育着民族精神,而“望夫云”的精神,恰恰就是我们所说的冲破封建束缚,追寻自己的爱情的大无畏精神,崇爱、赞爱、追爱的情感,这也正是世世代代白族人民身上涌动的热血,千年的故事代代传唱,白子白女永远纪念这对世间的“龙”、“凤”纵然生死英灵在,龙凤精神托长虹”!千年大爱不朽情。
参考文献:
[1] 乌丙安.中国民俗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
[2] 李慧芳.中国民间文学[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3] 吴存浩.中国婚俗[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
[4] 李元阳(明).嘉靖大理府志[M].大理: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局.1983.
[5] 黄元治(清).大理丛书·方志篇(卷四)[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6] 周宗麟.大理丛书·方志篇(卷五)[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7] 师范(清).大理丛书·方志篇(卷四)[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8] 尤中.僰古通纪浅述校注[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
[9] 陈启新、董红.中国民族抢婚习俗研究[N].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3(6).
[10] 高静铮.云南白族婚俗初探[J].民族艺术研究,1996(6).
[11] 赵建军.从民间神话传说看汉文化对白族婚姻观念变化的影响[J].大理民族文化研究丛,2006.
[12] 严汝娴.中国少数民族婚姻家庭[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0.
[13] 叶涛、吴存浩.抢婚[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
[14] 陈克进.从原始婚姻家庭遗俗看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过渡[J].民族研究,1980.
[15]喻良其.白族舞蹈论[M].云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
[16] 又凡.《望夫云》的四重魅力,2021.
值班编辑:王瑜
作者:李源
白语茶座联系方式:
dv828@qq.com
法律顾问:伽律师
联系方式:13378725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