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后,学生在前

每个学生都有向好向上的渴望,教师就是帮助他们把渴望变成行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唯经验”教学适合过去,是培养不出适应未来的学生。
近日,和一名下乡支教教师交流,感觉他的一些做法值得很多教师反思和借鉴。
从城市到农村,学生的基础差别很大。这位教师刚接手时上课气氛很压抑,除了几个调皮学生得空偷聊几句,其他学生都低头俯在书桌上,老师一提问,大家就把头埋在书本里当起了“鸵鸟”。教师心里很明白,学生不表现不代表没有想法,把想法变成行动,教师首先要改变。因此,这位教师决定举行一次“我是老师”的课堂讲题活动,让学生从自己做过的习题中选一道题谈谈自己的解题方法和心得。由于是自己做过的,难度不大,活动前又公布了激励政策,结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最令教师想不到的是,有两个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也登上了讲台,尽管紧张到结巴,但是迈出这一步对于他们无疑是鼓足了所有的勇气。或许从此这些孩子会喜欢上物理这门学科,甚至由此建立起学习的信心。
我认为这位教师是一名好心理老师。首先能读懂学生的心理,其次懂得如何唤醒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一面,第三懂得如何通过激励手段为学生自我成长赋能。这也正是教师在课堂上的重要作用。
有的教师仅仅满足于把教材上的知识“倾倒”给学生,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殊不知没有学生的思考,知识与学生是发生不了反应的。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激发和唤醒学生的深度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主动性,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说的正是学生在教师的积极作用下无论知识水平还是思考深度都能先于教师、超越教师。老师在后,学生在前,我目力所及,你努力奔跑。那些总想领着学生走的教师是无法给学生现在也无法给学生未来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师和学生的差距不单单是年龄的差距,更是认知上的差距。如果老师固步自封,满足于过去掌握的一桶水,凭已有的那点经验来教学,来教现在的孩子,可能会有很多学生让我们失望,而我们也会令孩子失望。在相互失望、相互抱怨的教育生态下学习,学生不快乐,教师不幸福。“教学相长”不是一个词语,是一种状态,一种教育的绿色生态。祈愿每名教师能给学生一个真诚表达自我的舞台,一个不断攀援爬升的平台,一段愿意回首的学校生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成就学生。这样你会渐渐发现有些问题之所以讲不明白是因为不了解学生的思维认知;你会发现所谓的后进生也有改变自我成为先进的意愿;你会发现原来教学是一件很有意思、很有意义的事情;你也会发现自我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学生的点滴改变之中。
教育非为现在而为未来,这也正是教育的意义。因此,学生应为未知而学,教师要为未来而教。学生所在之处正是老师的诗与远方。
(作者:徐军民,安丘市青云双语学校校长,齐鲁名校长,潍坊市特级校长,出版专著《三性教育》《尊重教育》《校长的365天》《徐言漫语》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