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启航:当风起时》中窥见过去、现在和未来 | 对话导演刘畅

花衬衫、喇叭裤的复古穿搭,贴着《最佳损友》海报的录像厅,兴起的汉卡和电脑销售浪潮,街头巷尾回荡的《潇洒走一回》......这些怀旧感十足的元素,拼凑出一驾时光马车,将观众一下子带回到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90年代。

这部目前在豆瓣斩获8.3分,被观众给予“诚意满满,老少皆宜”等评价的《启航:当风起时》(以下简称《启航》),改编自王强的小说《我们的时代》,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新浪潮的推波助澜下,以萧闯、裴庆华为首的年轻创业者,在互联网和信息产业领域奋力逐梦、踏浪前行,书写自己的热血青春。

令人感到惊喜的是,《启航》打破了观众对年代剧严肃刻板的固有印象,用独具新意的现代创作视角和青春化的表达方式来描绘时代奋斗故事,带领观众重温那个昂扬励志、波澜壮阔的恢弘年代。如今,在这部作品即将收官之际,影视产业观察与导演刘畅展开了一次对话,跟他聊了聊《启航》背后的创作故事。

【过去】

“爷青回”的90年代

“复古的年代感”是《启航》最独特、最吸睛,也是被观众讨论最多的一点。

剧集一开篇,便是一股扑面而来的怀旧风。憨态可掬的北京亚运会吉祥物熊猫盼盼、时髦的大哥大、全民烫头风潮、路边老旧的报刊亭,搭配5:4的画幅和充满颗粒感的画质,这些具有浓烈年代感的真实素材甫一亮相便快速建立起作品的时代背景,并抓住了观众的眼球,使人们不禁发出“爷青回”“好想回那个年代看看”的感叹。

但并非简单的素材堆积,《启航》中90年代的复古氛围感,在流畅的过渡之下,长久地延续和贯穿到了整个故事当中。

喧嚣拥挤的录像厅贴满了《赌神》《纵横四海》等那时热门电影的海报,各种租赁和归还影碟的叫嚷声不绝于耳;“弄潮儿”萧闯穿着时尚的花衬衫和长风衣,嘴里叼着牙签,作为周润发“铁粉”的他妥妥一副《英雄本色》小马哥的派头;还有因为信号不好经常“挨拍”的老电视、日渐普及的汉卡和台式电脑、人来人往的火车候车厅和月台......剧中的服化道和置景,也无一不散发着独属于90年代的记忆。

“服装和道具部门很早就介入到了其中,”刘畅在采访中提到,“我们先是查阅了很多90年代的相关资料,找了非常多的素材,然后一步步从中筛选,最终确定与我们想要的美学风格和质感相接近的内容,尽可能地去还原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

由于很难找到现成的拍摄基地,所以《启航》的大部分戏份都是通过现场置景和绿幕特效完成的。剧中的学校、宿舍和公司等场景基本都是由老厂房改造而成,而火车站、马路街道乃至窗外的景色等,则都依靠后期特效技术来进行还原。刘畅表示,“剧组几乎每天都在设置绿布和拆除绿布,《启航》的特效量整体算来不亚于一部古装剧。”

不止外在的包装和置景,《启航》中的人物角色和情感关系也力图与那个时代相贴合。主线人物萧闯和裴庆华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脾气性格,从而使他们在为人处世、思想观念以及未来道路的选择上产生了差异,二人也分别映射出9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两类青年。

萧闯外向直爽,胆大机灵,善用“奇招”来达成自己的目标。在那个时代他渴望做一艘大船,乘风破浪,永远立于潮头。而裴庆华内向保守,成熟稳重,是个“一根筋”的学霸。相比于大船,他则更想成为礁石,无论潮起潮落,都能岿然不动,立于不败之地。

在刘畅看来,萧闯和裴庆华既有个性,亦有相似之处。“这两个人其实是影视文学里典型的两种人物,他们之间有对照、有交锋,但不管他们的性格或处事方式有多大差异,二人的品质都是一样的。善良坚韧,乐于助人,充满希望,在那个时代怀揣着一颗想要改造世界的心,所以他们最终能成为好朋友也是必然的。”

此外,剧中的谢航、谭媛、徐一婉等一众女性角色,也彰显出那个年代勇于摆脱束缚、逐渐独立觉醒的女性力量。

细细品味,《启航》之中所蕴含的情感也带有90年代特有的味道。萧闯和谢航的爱情热烈而直接,萧闯四处借钱帮助谢航辞职,还在火车站大胆告白;谢航也为了萧闯不顾父母反对,毅然决然地与他相爱。裴庆华和谭媛之间的感情青涩且克制,谭媛会把自己小女生的心思写在投稿中;裴庆华则会默默地在寒冬的深夜为谭媛排队报名,两人交往一年多才终于迎来了羞涩甜蜜的初吻。那时候的爱情单纯平凡,就像人们常说的“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人”。

除了服化道和人物情感,90年代的开创精神也通过《启航》这部作品体现的淋漓尽致。性格内向,一心想做科研课题的裴庆华,勇敢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下海”经商,干起了与人打交道的销售行业;被公司开除的萧闯没有气馁,很快去往深圳东山再起,创立了自己的“领航”公司;就连老一辈的创业者谭启章也极力拓宽视野,在那个国产计算机式微的年代主张创立自主品牌,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90年代满怀激情、积极向上、敢于开拓的创业精神,跨越30年的时空,激励和感染着当下的我们,这也是《启航》的意义所在。就像刘畅在采访中提到的那样,“当初做这部剧其实并没有想着要传递多么宏大和深刻的价值观念,只希望由此带给大家一点正能量,让人们相信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但一切总归都在往好的方向走。”

【现在和未来】

在现实关照下破浪前行

以浓郁的年代感俘获人心后,如何消弭掉内容与观众间的距离感,让人们愿意继续看下去成为了《启航》接下来要面临的问题。

然而在这方面,刘畅却并不担心。“年代其实只是个盒子,这部作品本质还是用当代人的思维逻辑和情感方式,来讲述年轻人逐梦创业、一路成长的故事。”《启航》中的许多情节在当下职场和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这也进一步提升了观众的代入感和共鸣感。

比如剧中为了完成电脑销售任务,裴庆华喝了55杯酒的“职场陋习”,即使现在已经有所了改善,但在酒场上谈生意的情况仍是屡见不鲜。谢航出于好心将面试技巧和做好的功课分享给同行的面试者,结果却被其抢了风头,错失宝贵的工作机会。还有上一辈领导者中眼光长远、体量年轻下属的谭启章,因循守旧、骄傲自负的林主任,保守求稳、不愿担责的所长等,这些人物和事件在如今各行各业的工作中亦是十分常见。

另外,谢航因为私自把股票认购券给了萧闯,导致男友雷岷遭受牵连失去晋升机会,从而滋生了对她“累赘”“拖后腿”的指责,以及要用她来取悦领导等恶劣行径,这种不平等的恋爱关系也正是当今社会人们所批判和诟病的。

这些发生在90年代的故事,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桎梏,仿佛通过一根无形的线与当下现实串联起来,使观众跟随剧中不断变化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同悲同喜,进一步体验“沉浸式追剧”的快感。

然而,在过去和现实之外,主创团队还提出了“过去即未来”的美学理念。刘畅表示,科幻电影中通常是用过去的元素去展现未来的世界,但这个理念反过来也是成立的,《启航》就是力图创造出一种复古怀旧的未来感。

在视觉上,《启航》运用了大量的短焦镜头,并在色彩和光影变化中融入了新鲜的工业朋克元素,例如计算机研究所里被羽毛包围的不锈钢雕塑、墙上斑驳的标语以及各种动物标本等。再加上剧中大量使用的大块玻璃,为观众营造出一种“残酷的梦幻”。正如刘畅所说,“对于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来说,90年代像是一场梦;而对于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希望我们能够帮他们造一场梦”。

在内容上,这个诞生于上世纪末的故事也向人们展现着未来的无限可能。互联网经济的萌芽使幕后的计算机科研工作者阔步走向台前开始创业;汉卡的出现让人们更加流畅、无障碍地使用计算机;电脑的实地上门销售逐步发展成省时省力的经销商分销模式;不再只依赖于国外电脑品牌,创立民族品牌的意识也由此觉醒。

《启航》成功做到了让理想照进现实,让过去与未来对话。就像片尾曲中所唱的那样,“浪潮起伏多暗涌多奔腾,难改我不甘此生随波平庸;铁塔再高耸再攀登,豪情依然轰鸣如钟,震荡在胸中。”只要敢于拼搏创新,敢于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破浪前行,势必会拥有不平凡的精彩未来。

作者 | 王雪宁

主编 | 彭侃

排版 | 李可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