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诗人不好当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大梦)

任何时代都有诗人,但诗人时代早就过去了。在诗人的时代,写诗反而只是一种业余爱好,他们的主业还是做官。诗是一种文化,目前主流载体还是以研究和膜拜为主。既然是一种文化,那么诗的范围和分类就特别庞大,其中有“田园诗人”,代表就是陶渊明。但本篇不研究诗和诗人,工程宏观,我也没有资本来驾驭。我想说是:田园诗人不好当。
“田园诗人不好当”,这个主题不是介绍写田园诗有哪些问题,而是在田园写诗确实不容易。古代的世界还没开发出来,物理眼界偏小,娱乐活动受限,应该可以适应。但在这个时代,真正能够做到小隐隐于野的,比较困难。反而是“大隐隐于市”,才更符合人性本能。
田园诗人可以算成小隐隐于野的一个方式,一家之言。换算成日常生活,就是在几线城市或者农村的老家过一辈子,有时被解读为“落叶归根”。深究的话,听过这样一句话“田园都是古代文人意淫,农村讲究的是弱肉强食”(可以推翻“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这是社会的范畴,需要长篇大论,我的话题主要还是针对在田园做事的心理。
对我而言,田园或者农村是不太适合工作的。这两个地方看起来都在养老,会产生惰性,屏蔽奋斗。事实上,人的意志都没办法独立,想要强化都需要绑定客观现实,跟外界的很多因素都有关。在农村干活,可能会特别弱化生活的活跃程度,导致精神压抑,担忧也会加倍。
农村个体间的关系看起来更亲密,会相互问候,如果熟悉甚至会忽略礼仪从而不用打招呼就直接去做客,诸如此类。但这些偏向表面,因为很多问候都是建立在提问者的角度上,这样就出现了“七大姑八大姨”效应,哪怕是直系亲属。所以个体会感觉到被冒犯,好像隐私和个性会失效。
我在农村跟城市干的活都是一样的,自由职业,随时都能工作。但我的感觉就是,相同时间和工作量,在城市会比较流畅,在农村显得没有生气。我所接触的自由职业是不需要商业谈判的,但周围的环境和圈层还是会影响情绪。城市有什么额外加成呢?提供了很多扩散人生经历的机会。比如我所在深圳,有更多去更多地方的方式。虽然我没去使用,但这些都是扩大创作灵感和生活能量的来源。
这就是大隐隐于市为什么没那么复杂。大城市的繁华没那么消极,营销号喜欢贩卖焦虑,所以起哄。虽然社会确实存在特别堕落的范围,但是否被激活完全取决于人。而社会本身独立存在所膨胀的效应,是有基础能提供参考的。活动范围更大,心理反映也会越大。
人是现实的一部分,现实反过来也是人的一部分。我们无法完全了解任何人,包括自己,原因在此。同时,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没有完全开发自己并且永远能够有更大发展空间的原因。我在本篇简介的道理,未必能适用其他人,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这就是现实是人的一部分的体现。
最表面的孤独是没人聊天,高级的孤独是找不到知音,最不孤独的孤独则是孤独本身——就像金庸《神雕侠侣》最后一章,黄药师跟周伯通开玩笑反而显得自己格局低:黄药师自称谈薄名,一灯大师忽略名,周伯通根本就不知道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