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刁难落拓寒士刘过,让其写一首羹汤诗,诗成,提携其成名家

说起南宋词人,名气最大的莫过于辛弃疾和李清照。辛弃疾字幼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两人都是济南人,世人将之并称为“济南二安”。李清照在北宋倾覆之际举家南渡,她的宋人身份是不容置疑的。辛弃疾却是在靖康奇祸十几年后才出生于济南的,从某种意义来说,他的国籍属于金国。辛弃疾客观上是金国人,但主观上一直以宋人自许。

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金国境内的北宋遗民不堪金人欺凌,趁机发起暴动。二十一岁的辛弃疾聚集了二千人,加入耿京领导的的起义军,担任掌书记。完颜亮的帝位是从同宗兄弟金熙宗完颜亶手中篡夺而来,政权不稳,他锐意南征,金国女真贵族的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本人在前线被部下所杀,金军仓皇北撤。这是南宋收复故土的大好时机。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可是,在他完成使命归来时,首领耿京竟被叛徒张安国所杀,偌大义军烟消云散。辛弃疾又惊又怒,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张安国擒返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辛弃疾的将帅之才、敢战之名,声动朝野,有“南宋苏武”之称的忠臣义士洪迈在《稼轩记》记,“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宋高宗也因此任命辛弃疾为江阴签判。

不过,辛弃疾虽以敢战扬名,但令他留芳后世的,却是他的诗词,毕竟,南宋小朝廷的主流思想是苟且偷安于江南一隅。辛弃疾的诗词也由此充斥满了忠愤之气。

原本,东坡居士把宋词开创出一种豪放阔大、高旷开朗的风格,却一直没有得到强有力的继承发展。南渡之初,张元干、张孝祥、叶梦得、朱敦儒等人以抗金雪耻为主题作词,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苏词词风。但张元干等人的词作,只是激于悲愤而作,而非有意识的艺术追求,所以成就不是很高。等辛弃疾的注意力从行军打仗转移到诗词方面,辛弃疾本人性情豪迈,不拘小节,转化成文字,与生俱来一种雄放阔大的气势。人们称赞说:“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辛弃疾俨然成了南宋豪放词第一人。后人又把他与苏东坡合称“苏辛”。南北宋两词人,互相辉映,照耀千秋。辛弃疾有擒龙缚虎之能,却英雄无用武之地,屡蒙谗劾,赋闲山野,诚如他自己所说:“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任隆兴(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抚使,在上饶建“稼轩庄园”,往来者多是同道中人,有陆游、朱熹、陈亮等等。1188年冬,辛弃疾和朱熹、陈亮相约在铅山紫溪商讨统一大计。朱熹因故爽约,陈亮如期而来。彼时,辛弃疾多日沉疴不起,故人相见,病痛消散,两人在村前石桥上纵谈国事,目睹雪后初晴娇艳江山,痛心不已。最后,双双拔剑斩马,发誓为统一河山奋斗不止。辛弃疾作《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呐喊:“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江西人刘过比辛弃疾小十四岁,少怀志节,读书论兵,好言古今治乱盛衰之变。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恢复大计,谓中原可一战而取”,却得不到回应,遂流落江湖间,布衣漂泊。刘过心慕辛弃疾其人,专程前往登门拜访,门人却不肯替刘过通报,争将起来。

其时,朱熹和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张浚之子张栻正在辛弃疾府上作客,和辛弃疾一同出来察看争执原因。朱、张二人见了刘过,对辛弃疾说:“此人乃豪杰,善赋诗,可试纳之。”辛弃疾于是让人给刘过设座,举杯共饮。辛弃疾问:“能作诗否?”刘过自信地答:“能。”席上恰好端上了一盆羊腰肾羹,辛弃疾指着羊腰肾羹,让刘过以此为题,赋诗一首。

刘过说:“天气冷,先喝两盅暖暖身。”两杯黄汤落肚,刘过拱拱手,让辛弃疾出韵。辛弃疾看刘过喝酒时因天冷哆嗦,酒水流到了衣服上,便限韵“流”字。刘过不慌不忙,信口吟道:拔毫已付管城子,烂首曾封关内侯。死后不知身外物,也随樽酒伴风流。韩愈《毛颖传》称毛笔为管城子,后人沿袭此说,以管城子指代毛笔,而毛笔常以羊毫制成。 “烂首”即指羊头,西汉有讽刺封建王朝封爵滥赏的童谣说:“烂羊头,关内侯”。用典赋羊,大意为:羊身上的毛已经贡献给了毛笔,羊的脑袋也帮人封官夺爵,我也不知道自己死后会落什么下场,暂且喝一杯酒自在风流。诗思巧妙精当、切题自然、符合情境。辛弃疾当即拍案叫绝,与刘过推杯换盏,结成莫逆之交。席散,张栻私下对刘过说:“家父一生公忠,为国功臣,死后来挽者竟无一篇得此意。愿君赋诗,以发幽潜。”刘过点点头,为之赋一绝:背水未成韩信阵,明星已陨武侯军。平生一点不平气,化作祝融峰上云。刘过成为辛弃疾座上宾后,经常与辛弃疾一同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一道,被世人称为“辛派三刘”。

刘过曾效辛体作有《沁园春》,其词曰:斗酒彘肩,醉渡浙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苏公等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照台。诸人者,都掉头不顾,只管传杯。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看纵横一涧,东西水绕。两山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疏影,只可孤山先探梅。蓬莱阁,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辛弃疾读此词,愈加喜爱刘过。改年春,刘过要回老家探望母亲,辛弃疾慷慨斥资为刘过买回乡的船,并付万缗钱以壮行色。刘过大为感动,作《念奴娇》相赠:知音者少,算乾坤许大,著身何处。直待功成方肯退,何日可寻归路。多景楼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虚名相误,十年枉费辛苦。不是奏赋明光,上书北阙,无惊人之语。我自匆忙天未许,赢得衣裾尘土。白璧追欢,黄金买笑,付与君为主。莼鲈江上,浩然明日归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