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 | 阴盛阳衰在此拐点,天地万物养阴敛精最关键,切记诸事不宜!

qiū      fēn

秋 /

秋分,八月中。解见春分。(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今年9月23日9时54分,我们正式步入秋季的第四个节气——秋分。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它主要有两层含义:

一、这一天昼夜等长,各12个小时;

二、这一天平分了秋天。

秋分过后,白昼渐短,黑夜渐长,天气由热转寒,阳气渐衰而阴气渐盛,可以说这一天是阴阳转换的节点。

这一节气特点从物候中也可以看出。

初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是古人认为,阴阳相激而发声为雷。秋分后阳气渐弱,阴气旺盛,因此秋分后很少再会打雷了。

蛰虫坯户:“坯”就是细泥,“坯户”就是说小虫为了躲避秋季的寒气,会把自己藏进一个小洞里,并用细土封住洞口。

水始涸:古人认为,河川水的充沛与干涸,和地上的阳气成正比。春夏阳生而水涨,秋冬阳衰而水涸。

秋分后,随着阳气渐渐潜藏于地面之下,人也会顺应自然,阳气自表由内渐渐潜藏,当体内阳气越来越多,人对阴液的需求也就会增大。

如果此时体内阴精不足,尤其是阴虚体质,就容易出现内热、心烦易怒、口干咽燥、口腔溃疡、皮肤干燥、眼睛干涩、大便干结、入睡难等症状。

所以,此节气后重在养“收”、养阴。所有与升阳、散阳有关的情绪、运动、饮食、穿衣都应有所收敛、节制。要注意保暖,勿过食辛辣,当收敛神气,早卧早起。

01

早卧以养“收”气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应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保养内守之阴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晚上十点之前睡觉最适宜,每晚保证7小时以上睡眠,并且秋分之后人容易困乏,在中午时仍旧需要一定时间的午休。

起床后,可通过“叩齿”来滋阴:

1、起床之后用舒适的姿势坐起,放松全身;

2、叩齿36下,叩齿的意思就是上下齿相叩,感觉自己在咬口水;

3、放松舌头,屈舌在口腔内沿牙床外侧作顺、逆时针旋转各36次,感觉像在用舌头舔牙齿;

4、分三次将唾液徐徐咽下。

02

收敛心性,保持宁静

秋分之日勿杀生,勿用刑,勿处房帏,勿吊丧问疾,勿大醉。君子当斋戒静专以自检。

——《千金月令》

古人在这一天也有诸多忌讳,比如戒杀生(素食)、要戒房事、戒醉酒……但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涣散自己的心神。

秋分之时,秋燥已盛,燥能伤阴。保持宁静的心态可以养阴(也养阳),因为一旦情绪波动得厉害而生郁生火,正阳化邪火,邪火又伤阴,阴阳两伤。

所以古人讲养生都不离一个“静”字,不是不让动,而是不要妄动神形,也不要“静”得生郁。

03

秋日登高,帮助肃降

“秋三月,六气十八候,皆正收敛之令,人当收敛身心,勿为发扬驰逞。”

——《金匮要略》

这时候,运动不宜大汗淋漓,身体里的阳气正在往里面走,动能升阳,大汗淋漓,会带动太多的阳气在体表,身体里的潜藏的就少了。

可以做一些八段锦、太极拳、跳跳舞。这样运动内在气血,但不会呼哧带喘、汗流浃背。

秋季也正是登山的好时节,高山上是极阳重合的地方,秋天登高可以补到聚敛阳气,振奋精神。

同时,高山之上,那种秋天的清新之气,可以把心肝的虚火降下去,特别是容易上火的人,会体会到那种清润之感,特别舒服。

如果你的膝盖不是很好,记得用上登山杖,左右一支,非常节省膝盖的力气。

04

春捂秋冻,注意避风

仲秋八月(秋分和白露)是最适合秋冻的日子,但秋分当天一定要注意避风。

《黄帝内经》讲“避风如避矢”。如果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八大节气风向反常的话,这样的风就叫做“虚邪贼风”,最是伤人,正气弱的话几乎是触之即病,尤其要小心。

比如秋分,刮西风、西南风是正常现象,要是东风东北风刮来了,一定要躲避。

而秋冻应该遵循两个原则:

「头要凉」:让头部尽量适应温度的变化。别太捂着,古人此时有“勿戴暖帽”之说,不要稍微有点降温就马上戴很暖的帽子。等到真正冷下来的深秋和冬天,再去戴暖一点的帽子。

「脚要暖」:让脚和脚踝常处于温暖的状态。脚上有很多条经络,寒气很容易从此进入。鞋跟高一些,隔绝地面阴寒之气,穿高腰的袜子,护住脚踝。

过分暴露、凉爽的衣着,会使人抵抗力下降而罹患外寒,特别是素有扁桃腺炎、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者更是如此。

此时受寒,最好立刻喝点姜汤,或者苏叶水,立刻温暖身体,散去寒邪。

01

秋季干燥,时令果蔬润燥

秋天属金,对应的是白色食物,所以秋天可以多吃白色的食物,有利于降燥生津,比如莲子、 百合、莲藕、山药等。

还可以吃些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蔬果可选择石榴、补栗子、柿子、秋梨、葡萄、苹果等。

尤其是补脾止泻的栗子,是秋季首选的食疗佳品。

四神粟子糖水

四神(茯苓、淮山、莲子、芡实/薏仁)加栗子,汇集在一起后互相补遗,制成的汤水对人体具有健脾、养颜、降燥等诸多益处,能起到脾肾双补的作用,特别适合秋天吃。

材料:薏米,莲子,芡实,茯苓各15克 粟子肉150克、冰糖100克、清水2000毫升。

做法:用小火煮30分中,再加入冰糖,继续用小火煮10分钟即可。

但栗子的补脾也是建立在脾先能运化之上的,如果脾胃运化能力差,那栗子吃了只会滞气。

另外,栗为肾之果,它能止泻,也和它通肾有关,肾主二便嘛。还能治肾虚腰脚无力。

02

生果不可过食

生果不可过食。一方面,水果吃多了都有副作用,比如石榴多食则损肺伤齿,生梨寒中,苹果、鲜枣易胀气。

另一方面,水果多生冷而湿,此时阳气收敛,吃生冷食物容易损伤阳气。水果吃多了一样会对脾胃的消化造成不小的负担。

尤其对于“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小孩,容易秋泻,故给小孩吃水果一定要适量而谨慎。

03

秋蟹虽肥,但尚不宜食

《遵生八笺》谓螃蟹“霜降后方可食”。

为什么呢?一方面,霜降前的螃蟹寄生虫比较多。另一方面,在非人工养殖的古代,霜降后的螃蟹反而没霜降前那么多,那为什么反而要在螃蟹少的时候才吃它呢?

这就体现了古人的饮食有节。这也是尽可能的对生灵生态的尊重,不会破坏性地去消费。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

秋色平分,阴阳各半

万物归寂,人应安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