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人生幸福的两大死敌

记得加个⭐️星标,这样才不会漏掉推送。
过去三个月里,我一共出门见过五个人。有朋友问我,最近不发朋友圈也不写文章,天天在干啥?其实没干啥,就在家待着;看看书,然后继续待着。
还有就是,看了三季的《行尸走肉》。上一次看还是在华为赞比亚的时候,转眼好几年了。经历过生死,再看其中的生死,又有了很多新的理解。
公众号每天都有很多新增关注,我估计大家是从知乎或者《自律修炼手册》顺藤摸瓜来的。不过我写文章的频率降到了2017年以来的最低,多少有点亏待了新来的朋友们,见谅

-------
这几天在读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其中有一句经典论断:
人类幸福的两个死敌,就是痛苦和无聊。

书本华说,一头是痛苦,一头是无聊;当远离其中一个的时候,就接近了另一个;我们所有人的生活都是在中间的某个状态。

乍一看好像挺悲观,怪不得很多人总以为叔本华哲学是消极的哲学——其实是大大的误解。
怎么理解他这个说法呢?他做了进一步的解释:痛苦与无聊的对立关系,体现在两个层面。
外在的层面上,生活匮乏带来痛苦,而生活丰裕带来无聊。
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么一回事?
缺钱的时候,你就很痛苦,天天发愁没钱花。
但有钱了呢?你看很多特别有钱的人,他们不再为生计痛苦,不发愁每天搬砖辛苦,但他们每天又真的很无聊,于是开始不停地寻求外部刺激,来填补内心空虚。
这样的例子太常见了,对吧。
照叔本华的意思,没钱难受,有钱也难受,人生就只剩难受了呗?但明明有些人没钱也过得幸福,有钱也过得幸福呀。
别急,他又给出了第二点:内在层面。
内在的层面上,精神敏锐带来痛苦,而精神迟钝导致无聊。
什么意思呢?
他说的是,精神越敏锐的人,对痛苦也就越敏感;而另一边,精神越迟钝的人,对痛苦的感受度越不敏感,但同时又更容易内在空虚和无聊。
这就又是一层对立关系。
那么,我们到底怎样才能过得幸福呢?
叔本华说:有一种很幸运的情况,就是你在金钱上不匮乏,你不必为了生计而痛苦,能够拥有自由的时间;同时,你又在精神上是敏锐的,能够享受自己的时间,而不至拥有自由却只会在无聊中虚度。
这就是最幸福的。
这其中又有一个关键:什么叫做“精神上敏锐,能够享受自己的时间”?
在这里,叔本华又把快乐分了三层:
第一层,与机体功能相关,即:吃喝、睡觉、各类感官刺激。
第二层,与发挥身体力量相关,即:各类运动。
第三层,与人类的感受能力相关,即:思考、写作、学习、阅读、发明、演奏、哲学、艺术……
回到前面的问题:所谓“精神敏锐的人”,就是有能力享受第三层快乐的人。
所以,当你在在物质上过得相对宽裕,就摆脱了外在的痛苦;如果你又足够幸运,在拥有自由的同时无需沉迷于吃喝玩乐感官刺激来摆脱无聊,而能在思考、阅读、艺术、哲学等等感受能力中获得愉悦——那么,你就会很幸福。
这就是叔本华的完整答案,一个顶级哲学家在150多年前的思考。
然而,哲学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你完全可以说——狗屎,我不赞同!
没关系。
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只要你有自己的思考和答案,而这份思考和答案又能够让你自洽,就可以了。
这本《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的经典之作,写得非常通俗易懂。豆瓣9.3高分,感兴趣可以买来读一读。
另外,我最近在读他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相比而言就难啃多了。过程中如果发现有意思的东西,也会分享给大家。
下回见。

佛陀到底说了什么?只有16个字

我的妈妈走了

我要怎样活着?

探索生命,29本书
👇欢迎点击关注

赞赏取消了,点赞和在看就是最有力的支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