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乡村】走进马涧五星村:上吴秀丽山水扑面来
走进马涧五星村:上吴秀丽山水扑面来
五星村,位于马涧镇政府驻地南6000米。村民委员会驻龙王殿,因所属5个自然村,方位排列如星形,故名五星村。地属丘陵。区域面积为4.8平方公里。耕地246亩,山地11559亩。辖龙王殿、半源、沈家山、上吴、下于、沈家山桥头、红石头背7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385户,1281人。村民以种植业为主,村民大多以打工、林业为业,杨梅、柿子、毛竹、李子为特色产品。以沈家山杨梅闻名。村中有龙王殿、桥楼屋、桥楼屋瀑布、落山寺等古迹。
龙王殿自然村,村民委员会驻地。村以龙王殿得名。村中世居徐姓。有村民小组1个,60户,198人,耕地38亩。
半源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北偏西800米。村中世居徐姓。有村民小组1个,60户,198人,耕地38亩。
沈家山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北偏东1500米。村以姓沈里山得名。村中世居鲍姓。有村民小组1个,34户,105人,耕地21.5亩。
上吴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东800米。村位于山寺下得名。世居于姓。有村民小组1个,88户,270人,耕地56亩。
下于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东600米。村以亭得名。村中世居项姓。有村民小组1个,105户,380人,耕地67亩。
沈家山桥头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西北1800米。村以古老石桥得名。16户,52人,耕地10亩。
红石头背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北偏西1500米。村中世居鲍姓。7户,22人,耕地4.5亩。
马涧镇五星行政村上吴自然村坐落于金华山的半山腰上,是一个风景秀丽、风光旖旎的原生态村。
自石渠集镇沿着左边的山道前行,便可到达上吴村。上吴村坐落在绿色群山怀抱之中,它像一颗珍贵宝石,罩一层神秘薄纱。这天正是雨天,村前云雾弥漫,雾气蒸腾,在村庄的上空缥缈而有动感。
上吴村前,山层叠,雾飘渺,溪水清,鸟自鸣。溪自高山而泻,水转千回入村,村溪把整个村庄一分为二,绵延数里。村庄沿溪而设,民居傍溪而筑,屋舍山石垒成。村内,溪水潺潺,妙如琴音,枕溪而眠,难以梦醒。
村上古樟参天,清一色的泥房,带有山区色彩的石子墙,还有简易的不能再简易的廊桥,廊桥下潺潺的流水,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溪流形成了一道长长的、细细的瀑布,从廊桥下直泻而下,蔚为壮观。沿着山溪往下走,快到底下的公路边,有一座新建的寺庙,虽不大,但在这深山老林之中的上吴村,也平添了几分独有的景色。
在上吴村村口,有一座古祠堂,名叫余庆堂,余庆的意思是指留给子孙后辈的德泽。《易·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南史·齐高帝诸子论》:“ 梁武革齐,弗取前辙, 子恪兄弟,并皆録用,虽见 梁武之弘裕,亦表文献之餘庆。” 清钱谦益《太仆寺添注卿管京营少卿事毕自严授中大夫祖母王氏仍前赠制》:“偕老难见于百年,餘庆有光于奕世。”另指行善积德,造福子孙。 晋潘岳《西征赋》:“惟泰山其犹危,祀八百而餘庆。”唐卢纶《纶与吉侍郎中孚等风尘追游向三十载数公俱沉下泉畅博士有五十韵见寄辄有所酬兼寄夏侯侍御审侯仓曹钊》诗:“郎中善餘庆,雅韵与琴清。”上面有一块新做的牌匾,谓其名曰“上吴国学堂”,里面是三间两进一明堂建筑,贴有书法及佛学画像。
上吴村村民利用自家的房屋开起了农家乐,每逢周末及夏季,生意挺不错。当我们走出城市,用休息时间去寻一方静土时,我们携带数码相机,拍上几幅美景,吸收着大自然的新鲜空气,负氧离子所赐予我们的精神养料,有一种吐故纳新之感,可以丢弃凡尘,舍弃烦恼,静心静气做一回山间客。来到这静谧清新的上吴村,我发现真是个好地方,收获颇丰。
查的上吴村宗谱,该宗谱名为《兰江吴氏宗谱》,共三卷,计3册,为线装本。卷之一:家宝、旧序、新序、排行字母、阳基图、家规、凡例、容像、墓图;卷二:世系;卷三:行传、婚娶、墓址。
始祖为吴宣议,宋代由淳安云村迁居兰溪社峰。始迁祖为吴信二,清光绪年间(1875——1908)由兰溪三十二都上吴迁居本县九都上吴(今马涧上吴)。宗族排行字为:信 广 富 桂 金 玉 满 顺 礼 成 章 明 登 智 仁 圣 义 忠 和 孝 友 睦 姻 任 恤
上吴村村民日饮山泉,夜沐山风,不闻车啸,不吸雾尘,一辈子粗茶淡饭,一生与世无争,过着神仙似的日子真令人神往。
据村民说,爬上山,山顶就是金华电视台的转播塔。山间有各种野果,有猕猴桃、野梅子、山楂、刺莓等。一年四季都有。
上吴村,我去过多次,在上吴村吃那个竹笋蒸咸肉,着实是一种美餐。有机会,进山住些日子,写字、看书、种菜,戏水、爬山、看云、拍照、绘画,远离尘嚣,享受安静,放慢脚步,归隐山林,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