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乐的崩塌,从她出走开始

「今年中秋的朋友圈像过年一样」一位朋友在微博上感慨。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 —— 王菲
王菲在 18 年后再唱粤语歌:9 月 21 日晚,她在大湾区中秋电影音乐晚会上演唱了主题曲《湾》。
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想到,这首由王平久作词、常石磊作曲的歌曲,居然是一首粤语歌。
王菲上一次发布粤语歌曲,要追溯到 18 年前的专辑《将爱》了。那张专辑中收录了三首粤语歌曲,《假爱之名》、《MV》和《花事了》。
只有谢霆锋写给王菲的《MV》是全新创作,另外两首都是同专辑的国语歌翻唱。
过去 18 年来,尽管王菲也曾经复出开唱,也曾为多部电影演唱歌曲,但专辑迟迟不见踪影,更别提粤语新歌了。
实际上,从某种层面上说,王菲早已放弃粤语歌市场。
中国香港的流行音乐市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崩塌的?
黄霑给了一个时间点:1997。
霑叔的港大博士论文《粤语流行曲的发展与兴衰》研究称,从 1997 年开始,香港唱片销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是年,本来产量和销售额年年上升的唱片业,忽然轨迹转向,直线急降。
上图出自黄霑的论文
究其原因,霑叔认为,一方面是中国台湾和内陆的经济文化发展,让香港失去了优势;另一方面,则是「香港流行音乐界自大骄矜,不思改进」。
霑叔在论文中感慨说,香港本来应该利用自己东西文化交融的优势,招凤引凰,做成华语流行音乐的枢纽,却没有抓住机会。
不知道是否巧合,王菲放弃粤语歌市场,也是在 1997 年。
那一年,王菲天价签约 EMI,随后发行国语专辑《王菲》。
尽管《王菲》之后的专辑每张都会捎带上几首粤语歌,但大都是同专辑的国语歌同曲翻唱。
只有《色盲》和《MV》等个别歌曲是新作。
而且,王菲再没有发行过粤语专辑。
看起来,王菲对于香港市场,已没有太多的留恋。
王菲的最后一张粤语录音室专辑,定格在 1995 年的《Di Dar》。

暧昧 音乐: 王菲 - Di Dar

后来,在粉丝们的努力下,两张 1996 年发行的粤语EP《玩具》和《自便》,在 2015 年合并成专辑《敷衍》发行。
由此可见,歌迷们有多爱王菲的粤语歌。
在王菲还是王靖雯的时候,她走红,靠的是粤语歌。
1992 年,王靖雯「游学」归来,发行专辑《Coming Home》,一曲《容易受伤的女人》红遍香港。

容易受伤的女人 音乐: 王菲 - Coming Home (Remastered 2019)

在此之前,王靖雯由于事业发展不顺利,跑去美国进修。
坊间传闻,王靖雯的经纪人陈家瑛,眼瞅着梅姑隐退、陈慧娴留学,叶倩文和林忆莲羽翼未丰,喊她赶紧从美国回来接班。
1992 TVB十大劲歌金曲后台:左三是叶倩文,左四是王菲,右一是林忆莲
王靖雯不负陈家瑛厚望,《容易受伤的女人》晋级一线之后,紧接着几张专辑,也都有不俗表现。
尤其是,在北京摇滚圈朋友们的影响下,王菲给港乐带来了一股新的气象。
过去曾经玩过一段时间 R&B 的王靖雯,改回名字王菲,改玩欧陆摇滚,翻唱 Cocteau Twins 和 The Cranberries,为她树立了「另类天后」的形象。

知己知彼 音乐: 王菲 - 胡思乱想

但是,没有粤语歌,王菲也成不了现在的王菲。
王菲最初的魅力,来自于自己,也来自粤语歌。
来自「来又如风,离又如风」(《如风》),来自「情像雨点似断难断,愈是去想更是难断」(《爱与痛的边缘》),来自「爱或情借来填一晚,终须都归还,无谓多贪」(《暧昧》),来自「忘掉天地,仿佛也想不起自己,仍未忘相约黄叶远飞」(《约定》),也来自,「害怕悲剧上演我的命中命中,越美丽的东西我越不可碰。」

暗涌 音乐: 王菲 - 玩具

虽说其中不乏翻唱,但香港的词人、编曲人,用自己的专业能力,托起了王菲的个性,帮她穿透那个纸醉金迷的商业社会,同时,也用商业社会的逻辑站稳了脚跟。
然后,王菲才拥有了「出走」的资本。
王菲对于港乐的多元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作为一位「外来户」,王菲在香港本土听众心中的地位不如郑秀文,但王菲的个性,却带动了一批香港本土新锐创作者的崛起,比如 Adrian Chan、Alex San和C.Y.Kong。

迷路 音乐: 王菲 - Di Dar

C.Y.Kong作曲和编曲
王菲和这些年轻音乐人,相辅相成。
因为 Adrian Chan、Alex San 和 C.Y.Kong 等港乐创作新锐,王菲站稳香港乐坛,并靠着个性化的粤语歌吸引了大批香港之外的港乐乐迷,初步建立了自己的个性化音乐形象。
因为王菲,香港年轻音乐人们的才华获得肯定,也获得了跟其他歌手合作的机会,并因此给港乐带来了更多活力。
王菲的「出走」,让港乐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媒介」:
一个能让个性和商业充分融合的巨星,一个能带粤语歌走出香港的天后。
随后发生的一切,证明了这点,王菲之后,港乐再无「另类天后」。
「出走」或许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随着中国内陆经济的腾飞,故步自封的港乐,边缘化已不可避免。对于像王菲这样的歌手来说,跳出香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在王菲之前,林忆莲已经提供了前车之鉴。
据知名乐评人蔡哲轩最近出版的新书《林忆莲:野花》记载,1991 年,林忆莲和许愿费尽心思制作的专辑《野花》不获得香港本土听众认可,许愿当时就下定决心要带林忆莲逃离香港这个狭隘的市场。
结果却是,林忆莲在李宗盛的帮助下,收获了更多的听众。
Beyond 也有类似的故事,他们之所以选择去日本发展,也是因为感觉香港市场过于局限,却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
跳出香港的小天地后,王菲很快就占领了大中国的时尚杂志封面,覆盖了新兴的白领阶层的舆论场,成为那个快速成长的新阶层的「代言人」。
她和内陆音乐人的合作,北京滚圈对她的影响,让她重塑了自己的音乐形象,并攀上了事业的新高峰,她在内陆混得更加如鱼得水。
毕竟,北京才是她的根。
但我们仍然忘不了那个唱粤语歌的王菲,那个游走于爱与痛的边缘的容易受伤的女人。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王菲之后,再没有人能唱出她那般宛若天仙的粤语歌了。

梦中人 音乐: 王菲 - 胡思乱想

在王菲的演唱中,爱恨情仇永远如诗般缥缈,似真似幻,似有似无,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就算歌再苦再悲,经由王菲的诠释,也会多几分梦幻,多几分想象,而不会像某些歌手那样,非要把你捏出一把鼻涕一把泪不可。
然而,王菲和属于她的那个港乐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王菲站在大湾区中秋电影音乐晚会舞台上演唱《湾》,既是一种缅怀,也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
「月光光,照地堂」,原曲是闽南一带流传已久的民谣,如今已经载入粤语文化的基因。
除了王菲演唱的这首《湾》,广州音乐人李海鹰曾以「月光光」作为动机,为陈奕迅创作过一首《从何说起》,不过,那是一首普通话歌曲。
2005 年,广州本地小有名气的东山少爷,发行歌曲《月光光,照羊城》,歌中就引用了 「月光光,照地堂」。

月光光, 照羊城 音乐: 东山少爷 - 唱好广州

无独有偶,香港歌手关智斌在他 2005 发行的专辑中,收录了一首引用「月光光,照地堂」的歌曲,歌名就叫《月光光》。
时间再往前推,林子祥、Beyond、区瑞强等香港歌手和乐队,都曾在不同年代演唱过不同版本的《月光光》。

月光光 音乐: BEYOND - Beyond Live 1991 生命接触演唱会

这是粤语区民众的集体记忆,更是大湾区的集体记忆。
《湾》再次引用「月光光,照地堂」,激活了集体记忆的同时,也给我们勾勒了这样的一个方向:
粤语文化的传承,不再只仰赖香港,而在于整个大湾区的共同努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