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修长城,清修庙,到底谁更高明?
在中国历史上,中原农耕民族与草原游牧民族的关系一直是历代王朝的重中之重。从秦汉开始中原王朝就开始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开始了广泛的交流,不管是打仗还是和亲始终没有断绝过。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就是为了阻止游牧民族南下而修建的,是不是很厉害呀。但是到了清朝,长城的作用就完全丧失了,这和明朝修长城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因而有人说明修长城、清修庙,到底谁更高明呢?
修长城和修庙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民族政策,明朝为了应对北方的瓦剌、鞑靼不断地修长城。但是这丝毫没有挡住他们的铁蹄,在明英宗时期还发生了土木堡之变,连明英宗自己的都被人家给俘虏了。虽然在之前朱元璋和朱棣都曾不同程度的征讨过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但是只能收一时之功,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直到明朝末年这个问题还存在着,清军就曾四次突破长城防线。他们进入内陆打死劫掠,之后扬长而去。明军只是在远处看着,直到清军出了长城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由此可见,长城防线是多么的脆弱。这和明朝的民族政策是分不开的,他们对少数民族一向是分而治之。哪怕是朱棣有时也时不时的挑唆草原民族内斗,实在不行就自己率军到草原上干一仗。努尔哈赤的七大恨就有这样的反应,而且他的父亲和爷爷就是死于明军之手。其根源就在于,明朝对他们实行分而治之的策略。
清朝统治者之所以修庙,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们信奉佛教。不管是藏传佛教还是内陆的佛教,他们都很重视。在北京和承德避暑山庄康熙和乾隆为蒙藏的宗教领袖修建了不少寺庙,他们对少数民族实行怀柔政策。所以当驻守长城的清军将领要求修缮长城的时候康熙就果断拒绝了,他认为自己的怀柔政策得力,长城几乎就没有什么作用了。所以在历史上长城没有发挥自身作用的朝代只有两个,尤其是清朝因为对怀柔政策的娴熟运用从而确保了自己疆域的巩固。
所以说清朝统治者们的怀柔政策更加厉害,没有耗费过多的人力就搞定了少数民族,大家以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