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条辨七九:用了汗吐下的方法以后口渴了,代表病邪已去
7月3日
七九:「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而心下悸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所以在病人感觉很渴而且脉浮的时候,就要想到「五苓散」。
如果渴而且壮热,午后潮热,那是白虎汤证,平常看到渴很容易误解为阳明证。
不渴而心下悸,中焦有饮会动悸的,动悸的时候用茯苓,把水利掉,所以用茯苓甘草汤。
以「茯苓」治悸,「桂枝」降冲,「桂、苓」化水,「生姜」温胃,「甘草」缓中。
桂枝降逆,这最主要的逆是冲脉,心脏的血往下从子宫出来就是月经,如果心脏的血下行的力量下够,或心脏需要的血量不够,土生金,血变成乳汁,血停在上焦就会燥热。
所以怀孕或喂母乳的时候,比较燥热,所以退奶的时候用桂枝让冲脉的力量加强往下走,桂枝可以通利冲脉,让心血往下导到子宫,所以桂枝不仅可以走肌肉,还有这功能。
桂枝与茯苓等量来把水利掉,然后借着生姜与炙甘草把津液补回来。
如果我们用汗吐下的方法,本来病人不口渴,用了汗吐下的方法以后口渴了,代表病邪已去,我们给水让病人少少饮之就好。
但是如果津液已经伤到、或是发汗以后,因病人体虚导致还有部分的水还停留在皮肤表面,有脉浮数、汗出、烦渴、小便不利的时候,就想到五苓散。
茯苓甘草汤方
茯苓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一两炙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本文由公众号医经整理,版权归倪海厦老师。转载是为了传播中医文化,不会用于营利!
——完——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