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世纪的历史(十四)
中世纪时期的教会和国家
随着基督教的发展,教会逐渐成为了罗马帝国时期一个明确的机构。公元313年,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发布《米兰敕令》,宣布对基督教实行宗教宽容政策。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召开了第一次尼西亚大公会议。公元380年,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在《萨洛尼卡敕令》中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教皇利奥明确了国家的角色就是维护教会的利益,抑制异端。教皇利奥一世在写给东罗马皇帝利奥一世的信中,曾这样说到:“你应该毫不犹豫的承认,皇权是授予你的,不仅仅是因为你对世界的统治权,尤其是对教会的维护“。在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衰亡以后,在西方并没有出现一个强大的世俗国家,然而在罗马却出现了一个比较集中的教会势力。在权力真空的时候,教会迅速成为了最有影响的势力。在公元10世纪开端,教会开始扩张自己的势力。当世俗王国在同时期获得了权力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教会和王国为最终的权威展开激烈的权力争夺创造了条件。其实,基督教世界最早的观念就是基督教神权政治的思维。基于这种观念建立的政府和鼓励基督教价值观,其中的机构遍布各地,实践基督教教义。在这个时期,基督教的教士成员实施政治影响力。政治领导者和不同教士的特殊关系,在理论上,在那个时候,民族和政治的界限还受到了天主教作为一个机构领导权的影响。教会和国家关系的模式还得到了欧洲历史上不同教会领导者和政治领导者的接受。教会和国家的冲突,在很多时候是源于晚期古典时期的一个独一无二的西方现象。与奥古斯丁的神学相反,意大利的教会国家都是通过罗马教廷直接统治的。在整个中世纪时期,教皇宣称有权废黜西欧的天主教国王,并尝试加以实践,有些时候还真的成功了,如神圣罗马皇帝亨利四世;但有些时候却失败了,如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和纳瓦尔国王亨利三世。然而,在东罗马帝国境内,教会和国家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共同演奏出交响乐。在君主专制主义时代以前,制度,如教会、立法和社会上层阶级,都限制君主的权力。专制主义时期代表了封建争斗的结束,国王对权力加以巩固,国家兴起和职业军队的出现。在中世纪时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事件,如主教叙任权之争(investiture controversy),始于11世纪中期,后来在1122年,皇帝亨利五世签署了《沃尔姆斯宗教协定》,这才算暂时解决了一些问题。表面上是解决了双方的问题,实际上还没有完全彻底。法国国王腓力四世(被称呼为“美男子”)与教皇卜尼法斯八世的权力争夺,导致了在1303年,教皇对腓力四世开除了教籍。不久,教皇卜尼法斯被国王腓力四世逮捕,并且监禁起来了。但是,四天以后,法王就释放了教皇。但是这位权力旺盛的教皇,经过这次事件以后,六个月就病逝了。后来的教皇再也不敢效法卜尼法斯的做法。腓力四世在历史上被称呼为“铁国王”,因为他为人比较灵活,性格严厉,也是一位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此外,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和大主教贝克莱的争执,最后导致了贝克莱被暗杀的事件,这件事情还曾经轰动了一时。
意大利帕勒莫宫殿的花园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