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明朝别总想去造板甲,一副盔甲够买六杆鸟铳,打枪不比肉搏香?

冷兵器研究所

冷兵器评测和格斗研究昨天 15:41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李从嘉

  字数:1491,阅读时间:约5分钟

  铠甲是冷兵器时代最重要的军事装备,但在17世纪却并不受明军的欢迎,王恭厂、盔甲厂等军工生产部门对它的生产并不上心,在万历末年两厂的任务是“盔 甲 修 理 三 万顶 付 把,预 造二 千五百”。各路军政长官对盔甲的生产需要也不旺盛,云南上贡几十套铠甲甚至值得专门写进了史书里。而各路穿越者就“聪明”多了,他们纷纷制造板甲,仿佛有了板甲就真能大杀四方。

  古人并不傻,明朝上下都不待见板甲等铠甲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性价比不高。按照徐光启的说法,制造一套全身铠甲需要白银12两。盔甲厂、王恭厂的档案也支持这个说法,它们制造2500顶铠甲、维修3万顶头盔的总价格是36290两(铠甲维修消耗并不算多,修补2000顶一等头盔的成本是工本134两、工食费82两),平均价格和徐光启的说法相当,平均一套铠甲等于明军一个战兵半年的工资。

  这和佛朗机等火炮比起来非常坑,嘉靖、万历年间的火炮头牌铜发熕造价是 37 两(这是当时浙江明军的造价 ),在倭寇徐海被明军包围的最后战斗中,它发射的银两子弹远远超过了它的造价;而大佛朗机的王恭厂出厂价只有10.32两,地方上的买进价格也只有14到15两;小佛朗机单价是6到8两,要是实在没钱,买一个铁佛朗机只需要近三两银子;百子铳的售价最高不过1.77两。士兵个人使用的鸟铳王恭厂生产价格是2.02两或2.31两。(之所以中央和地方的售价有显著差距,是因为王恭厂等中央机构可以得到强制性的平价原料供应,匠人更是常年不涨工资,价钱上是国营中央大厂的便宜,但是质量上却是一言难尽),地方上一杆鸟铳售价也不过是3.83两,差不多就是明军战兵一个月出头的工资。北方军人使用的快枪就更便宜了,只有0.77两的成本。

  那么板甲等铠甲对火器的抗打击能力到底如何哪?16世纪初法国著名骑兵将领加斯通就死于火绳枪射击,能完成骑士三项终极挑战的著名骑士巴亚尔也穿着板甲被西班牙火枪手一枪撂倒……类似的战例还有不少,这些顶级权贵、战士穿的板甲价格都不会低于贞德当年穿的板甲,那套板甲售价100利弗尔,正好是法国小贵族平均年收入的三倍。全套板甲很贵,却不能确保穿戴者万无一失,所以在后来的欧洲战场上大家都只加强了重点部位的防护。在17世纪全欧洲的军队人数加在一起是130万左右,和明军总数相当,但西班牙等国已经有了美洲金银的加持,荷兰等国还发明了公债达账等财政支付新玩法,财政总收入要比明朝宽裕的多,他们也不能保证士兵人手一套板甲,只能让士兵自己看着办。

  对于明朝来说铠甲的性价比并不高,王恭厂和盔甲家一年也不过是五万两左右的开支(一万两生产经费,三万多两银子的工时等费用),两千多名工匠自然愿意生产工序少、威力大的火器,就是到明朝即将灭亡时他们连火器生产都不能保证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