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兽归笼”无期,瑞思四招破解“爸妈求生指南”!

前段时间,全国各地陆续传来了开学的消息,很多爸妈都不禁高呼:“神兽终于归笼啦!”

可是细看之下才发现,原来开学的都是即将面临中考和高考的学生,幼儿园等低幼龄孩子依然要宅在家里,继续“为祸人间”。

虽然家长们已经“累觉不爱”,但是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也不能落下。而提起孩子的学习,尤其是英语学习,家长们更是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吐:

给孩子进行英语启蒙,可人家是属狗熊的,学一个扔一个;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人家立马变成小懒猫,说什么也不愿意起;

帮助孩子养成习惯吧,人家又成了“孙猴子”,坐不住也停不下;

和孩子交流一下情感吧,他还动不动发火,和小霸王一样……

爸爸妈妈们为了孩子的学习与成长付出了许多努力,可是到头来不但没什么用,反而搞得自己身心俱疲。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很多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英语学习存在着许多认知上的误区!换句话说,就是使错了劲

上周周末,瑞思教育学术高级副总裁Sally老师针对家长的这些烦恼与苦楚,以及家长们对英语学习的各种误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分享。

下面咱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这场家长会的精彩内容吧。

误区一

英语启蒙很简单

多看英文绘本和电影就好啦

现在网上有不少免费的资源,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因疫情影响而掉队,就让孩子在家看英文绘本、看英文电影、听英文歌曲,觉得孩子只要多看看,多听听,就能很好的完成英语学习的启蒙。

多听多看,看似对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很有帮助,但是我们要明白一句话:看过听过,并不代表学会掌握能让孩子理解的语言输入,才是习得语言的关键。

网上免费资源虽多,但大多缺乏体系性,而且没有区分难度和年龄层,如果不加筛选,贸然让孩子学习,不仅意义不大,还非常浪费时间。

比起这种“大量时间浸泡、语言循环使用速度慢”的“大浸入式”学习氛围,孩子更适合“少量时间浸泡,语言循环使用速度快”的“小浸入式”学习氛围。

那么,瑞思线上的“远程教育体验”是如何营造“小浸入式”学习氛围的呢?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1.原课件内容:同质同步与线上衔接,螺旋式上升

对于瑞思的学员而言,他们在线上,依然可以学到与线下无缝衔接的教学内容。孩子不会觉得不适应,学习与成长可以顺利延续下来。

2.原教辅内容:同质同步Rise+作业和练习册

教学辅助的内容,同样也要做课堂练习与Rise+作业,与之前的线下学习一致。

3.原出门测内容:同质同步每节课考评重点

“出门测”——孩子下课前老师会对孩子进行一次小的评估,也会和线下保持一致。

学习场景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学习内容不变,教辅内容不变,考评重点不变,课程的体系性得以保全。这样系统性的学习才能确保孩子的科学启蒙与持续成长,否则仅靠看绘本、看电影这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启蒙方式”,很难达到启蒙的目的,甚至会给孩子的学习创造一个杂乱无章的开端。

误区二

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家长在家也能办到

正所谓,兴趣是做事情的源动力。疫情期间宅在家里,爸爸妈妈们自然也想了各种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可是,不管爸爸妈妈施展何种“神通”,家里的那个调皮贪玩的“孙猴儿”就是无心学习,一心只想调皮捣蛋。到最后,很多爸爸妈妈还为此大动肝火,一边斥责孩子不听话、没出息,一边在心里默默流泪,哀嚎一句“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其实,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家长自己在家是真的很难做到。

为什么这么说?咱们来看看Sally老师总结的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公式👇

要想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不能操之过急,咱们可以分步骤来走。

第一步:激发孩子对学习的间接兴趣

首先咱们得保证一点:即便孩子不愿意学习,至少不能让孩子讨厌学习。那么就需要从三方面入手:

(1)权威的认可:这个“权威”指的并不是家长,而是老师。当然了,这并不是说家长不够权威,只是角色定位不同,老师所起到的作用,比家长更有权威的代表性。

(2)家长的鼓励:对于小孩子而言,适当的奖励是必要的。就像犹太人在书上抹蜜来吸引孩子读书一样,尝到了甜头,孩子就不至于对学习厌烦。

(3)同伴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同龄人最能打成一片,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合作、一起竞争,彼此之间相互鼓劲,彼此之间给予力量。

这三方面一起努力,孩子对学习的“间接兴趣”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

那么,该如何延续并加强这种兴趣呢?这就是第二步了。

第二步:获得成就感

刚才咱们说,家长自己在家没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除了上面提到的“权威认可”与“同伴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孩子无法从家长这里获得持续的成就感。

但是,如果把孩子放在群体中,他就可以通过各种比较来获得持续性的成就感。

比如:自己和自己比较,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厉害了一丢丢,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和同伴相比,我比他多学会了一句口语或一个单词,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和老师的要求相比,我达到了老师的要求,这成就感肯定杠杠的!

越有成就感,孩子的兴趣就越浓,也就越愿意去学习。这样,孩子对于学习的“直接兴趣”就出来了!成就感与兴趣产生良性循环,这时候,孩子才算真正“上道”,真正爱上学习,从学习中获得快乐。

那么,瑞思的“远程教育体验”是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呢?一共有两个重点:趣味性,成就感

关于趣味性,瑞思老师给孩子们准备了非常丰富的花样奖励,比如有实时的奖杯,每节课都会统计积分,每周还会给孩子准备虚拟勋章,双周还有大大的奖状,学完之后还可以到线下去兑换孩子们最喜欢的瑞思币。

而且,如果孩子在课堂上回答了问题,瑞思老师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给他/她一个大大的“瑞思CHEERS”!瞬间成就感爆棚有没有!

除了这些,课堂上还有同伴间的竞争与合作,比如小组PK、抢答、每节课随主题而变的各种自制选人教具、孩子之间的“他说我评”、课后作业打卡接龙……孩子在即时高频的互动中,积极性可以被充分调动起来。

最后呢,我们还有一个“定位反馈”的环节:每节课会统计孩子获得的奖杯,每两周还有详细的学习报告,孩子学习的成效会有非常直观的体现。而且课后老师会与家长单独沟通,让家长即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完成这一整套“公式”,孩子的学习兴趣才能被有效激发出来。家长自己在家,恐怕很难做到上述这些事情,而且如果一旦用错了方式,不仅激发不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还很有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

误区三

孩子还小,习惯培养不着急

等他长大了就养成了

不管是学习还是成长,都离不开习惯的养成。而习惯的养成,肯定离不开坚持。

人们常说,21天可以养成一个好习惯。那么爸爸妈妈们不妨想一想,自从过年宅家至今,你的孩子养成了几个好习惯呢?

应该有不少家长会露出这种表情

也许有家长会说:“孩子还小呢,不着急!等他长大了就好了!

确实,孩子年纪还小,还有大把的时间。可是,又有哪种好习惯是等来的呢?

好习惯不是随着年纪的增长就自然获得的,而是需要尽早的培养。

有句话说的很好:“童年的习惯就是原生家庭的底色。”原生家庭会给每个人带来一生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的最直观体现,就是习惯。比如,孩子进门要不要先洗手?孩子睡觉前要不要刷牙?这种习惯看似微小,却会伴随孩子一生。

那么对于小孩子而言,最应该培养什么好习惯呢?那就是专注和坚毅

一、如何养成孩子的专注呢?

首先咱们先来认识一下“专注”。“专注”分为两种,一种是“无意注意”,一种是“有意注意”。

所谓“无意注意”,就是没有自觉的目的,不需要任何努力的一种注意。比如说,有的孩子看电视非常认真,打游戏非常专注,这种都属于“无意专注”。

而我们要培养的“专注”,是指“有意注意”,即有明确的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力来努力维持的一种注意。

要培养“有意注意”,有以下3招和大家分享:

1.目标管理:可以把目标定小一些,今天比昨天多专注了2分钟就值得鼓励。我们不要想着一口吃个胖子,细嚼慢咽,更有利于吸收与成长。

2.鼓励具体细节: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当孩子做好某件事时,很多家长会非常笼统的夸奖孩子说:“你真棒”、“你真厉害”,这样其实缺乏针对性,孩子不晓得他到底“棒”在哪里。我们要把夸奖具体一些,比如“你今天做作业时没有玩那个橡皮,真棒!”

3.不打扰不责备不盯控:在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时候,家长要留给孩子一定的空间,不要过度干涉,比如孩子稍有动作就立马戳孩子以示警示,或者紧紧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这样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不利于专注力的培养。

二、如何养成孩子的坚毅呢?

坚毅,是指坚定而有毅力。如何培养孩子的坚毅,爸爸妈妈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以身作则不放弃: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要想孩子坚毅,家长需要以身作则。我们经常会看到有家长说:“孩子太小了,坐不住,太难了,先不学了。”家长这么说是因为心疼孩子,可是家长的举动,孩子都看在眼里,遇事就放弃,孩子如何能养成坚毅呢?

2.培养成长型思维:看待一件事情,不能只看一个层面,需要从多角度去审视一件事情。养成成长型思维,孩子就能成为终身学习的人,不断进取,不断成长,不断丰富并创造自己的人生。

那么回过头来,瑞思的“远程教育体验”是如何帮助孩子习惯养成呢?

关于专注

课上每5分钟都有一个小活动,孩子随时准备抢答;还有花样选人登台;全身的互动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瑞思老师会始终给予孩子正向的反馈,提供“描述式激励”,即针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具体评价,指出孩子到底哪里做得好,而后进行鼓励。

关于坚持

瑞思老师会带着孩子做护眼操,带着孩子做课前物品的CHECKLIST,带着孩子进行纸制课堂练习打卡,线上Rise+批改等等,打造全链条的闭环学习体验。

整个过程中,瑞思老师有一个教育诀窍,可以分享给爸爸妈妈,那就是:不要求,采用“契约式管理”。瑞思老师不会命令孩子,比如说你必须怎么怎么样,而是提前和孩子拉钩约定,下次我们要在7点前做好这件事哟。

习惯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于小孩子而言则显得更为艰难,但是艰难并不代表我们就不去克服,一拖再拖,问题不会得到解决,孩子的习惯也不会自然养成,甚至还会因为家长的拖延而影响孩子的未来发展。我们只有尽早行动起来,才能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从容迎接未来!

误区四

就算几个月看不到小伙伴

也不会给孩子产生什么影响吧

之前有心理专家说:疫情宅家期间,不仅要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

有一些家长对此嗤之以鼻,觉得孩子年纪这么小,能有啥心理问题?安生在家待着,家里什么都有,顶多没有小伙伴陪着玩呗

不过,这么久过去,相信很多家长都发现了孩子的情绪变化。比如有时候,孩子会莫名发脾气;或者坐在角落里,兴趣非常低落。家长过去陪孩子说说话,孩子也没啥好脸色,甚至根本不理爸爸妈妈。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孩子长时间没有见到小伙伴,没有进入到群体生活中。

所以我们说:心理健康是脱离社会的先导与结果。人只有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获得存在感和安全感。

在和小伙伴的交往中,孩子可以逐渐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从而建立清晰的自我认知,学会坦然接受,学会尽力而为。而且,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也需要伙伴的互动来加强。

下面咱们来看看瑞思的“远程教育体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未来领导力

首先,我们保持“原老师、原伙伴、互动零距离”,以便让孩子平稳过渡,避免不适应感。

有家长说:孩子需要培养性格。关于这点,瑞思有演讲演示能力的培养。老师和孩子一起玩“大风吹”,鼓励孩子上台来进行演讲演示,其他小朋友也不会闲着,而是拿出笔来记录台上小朋友的表现,评价哪里好哪里不好。这样一来,每个孩子都可以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我们还有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小组分配任务,每个人各司其职,合力完成;小组之间还会进行PK,这样可以让组员更加团结互助。而且,课后作业采用分组奖励的机制,整个小组没个人都完成了小组才能赢得积分,这样可以让孩子之间“你推我拉”,携手向前,共享荣耀。

在这整个过程中,孩子会清楚自己能够做什么,知道自己的能力,明白自己能力的界限,从而获得一个健康全面的自我认知,并构建一种和他人良性互动的关系。

在这里,Professor要告诉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要忽视孩子的社会情感的发展,要帮助孩子建立与他人和外部世界的连接,提升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这样才不至于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一座孤岛,被社会和群体隔离在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