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新知·情报丨邵峰团队发现肠病原菌打破宿主防御的新策略!
福氏志贺菌丨图片来源:en.wikipedia.org
邵峰团队发现肠病原菌打破宿主防御的新策略!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邵峰等人报告了肠病原体——福氏志贺菌(Shigella flexneri)对抗宿主防御的机制。在小鼠感染了福氏志贺菌后,福氏志贺菌的效应蛋白——泛素连接酶IpaH9.8靶向多种鸟苷酸结合蛋白(GBPs),启动了GBP的蛋白酶体降解。
干扰素诱导的GBPs介导了细胞自主抗菌防御。福氏志贺菌编码了一系列高度相似的III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叫做侵袭性质粒抗原Hs(IpaHs)。IpaHs属于一个庞大的细菌泛素连接酶家族,但它们的功能却鲜为人知。
IpaH9.8可靶向细胞质中的多个GBPs,这促进了福氏志贺菌的复制,并导致受感染小鼠的死亡。在没有IpaH9.8的情况下,或者当GBPs与IpaH9.8的结合被破坏时,GBPs转移至福氏志贺菌细胞内,抑制细菌复制。
IpaH9.8的作用模式强调了GBPs在抗菌防御中的功能重要性。
Nature 2017;551:378-383
功能性脑成像即将“进阶”!
两组研究人员正准备将新的功能性脑成像技术引入临床。
在几年内,医生们将会有一种方法,在住院婴儿的床边监测大脑功能,这是目前在大型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机器上无法实现的。
欧洲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便携式脑扫描技术,叫做功能性超声成像(fUSI)。fUSI系统采用了一种灵活的、非侵入式的头戴式支架,并将视频脑电图记录与脑微血管极速多普勒(UfD)成像技术相结合。
同样即将问世的是下一代MRI扫描仪,它可以放大像种子一样大小的大脑区域,与当前的机器相比,它的空间分辨率提高了20倍。
这项新技术被称为磁共振皮质造影术(MR corticography),它将促进fMRI及皮质层的弥散成像,从而对不同的神经元群进行描绘。
通过实现一种接近人类皮质基本组织单元大小的分辨率,研究人员将能够研究大脑皮质神经回路,明确皮质层和柱之间的通信。
JAMA 2017;318:1750
科学家发现需要1到10个突变来驱动癌症
普通细胞转变为癌细胞需要多少个DNA变异?英国维尔康姆基金会桑格研究所的Martincorena等人在《细胞》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说,答案是“10个或以下”。
与物种进化不同,在癌症发展过程中,正向选择比负向选择更为重要。平均而言,通过负向选择,每个肿瘤丢失小于1个编码碱基替换,并且纯化选择(purifying selection;即负向选择)几乎不存在于关键基因的纯合子丢失之外。这使得所有的驱动编码突变,包括已知癌症基因之外的突变,都可以在全外显子组范围内枚举。平均而言,肿瘤在正向选择下约有4个编码替换,从甲状腺肿瘤和睾丸癌的小于1个,到子宫内膜癌和结直肠癌的大于10个。一半的驱动替换发生在尚未被发现的癌症基因中。随着突变负担的增加,驱动突变的数量增加,但不是线性增加。
Cell 2017;171:1029-1041
加我小星星,以防我们失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