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写道:“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苏轼的一生起起落落,境遇变换,而本心始终豁达、通透。读懂这个行人的人生态度,也许我们可以先从他的一首诗开始。
《题西林壁》是苏轼非常有名的一首诗,写出了他对于人生的观察思考,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则是思考后得出的哲理感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另外一首更为深刻通透的诗作——《和子由渑池怀旧》。从标题看,此诗是苏轼为唱和弟弟苏辙(字子由)寄给自己一首回忆兄弟俩游览渑池旧事的诗所作。
接下来,请大家跟随初岸君一起来欣赏苏轼的这首《和子由渑池怀旧》。此外,我们还特别邀请酋长朗诵部落创始人翁童老师为初友们朗诵此诗。以音配诗,共悟人生真意。
和子由渑池怀旧[1]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2]。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3]。
[1]子由:苏辙,字子由,苏轼弟。渑池:在今河南省西部。[2]“老僧”二句:苏辙原诗“旧宿僧房壁共题”句自注:“辙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其老僧奉闲之壁。”嘉祐元年(1056年)兄弟二人由蜀中赴汴京应举途经渑池,留宿寺院,曾题诗于寺壁。这里“老僧”即指奉闲,苏轼这次再经渑池时,他已去世,只留下埋骨灰的小塔,寺壁上旧日的题诗也无从寻找。[3]“往日”二句:苏轼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往日,指嘉祐元年赴京应试时。蹇(jiǎn),跛足。二陵,在渑池县之西的崤山。
潇湘竹石图 | 北宋·苏轼
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出任凤翔府(今属陕西省)签判,其弟苏辙送他到郑州,然后返回京城开封,寄给他一首诗,题为《怀渑池寄子瞻兄》。苏轼和了这首诗,完全依照苏辙的原韵。苏辙十九岁时,曾被委为渑池县主簿,但未到任便中了进士,因此他对渑池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寄给哥哥的诗里就说:“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很有怀旧之情。所以,苏轼此诗开头四句就发表了一段议论。就一个人来说,或是为了谋生,或是为了读书、应举、做官,东奔西走。像什么呢?像一只鸿雁。那鸿雁或是到南方过冬,或是回北方生养,来来去去。脚爪踏在雪泥之上,无非偶然留下指爪的痕迹,转眼它又飞走了;至于那留下的痕迹,它哪能记着啊;何况,痕迹又是很快会消失的。这是一段带有哲理性的议论。苏轼把这段议论用四句诗概括起来,形象生动,寄意深沉,因此很快就传扬开来了。此后,“雪泥鸿爪”便成了惯用的成语。但这四句诗之受到广大读者欣赏,还不仅因其中所含的理趣;从艺术技巧来说,也是使人倾倒佩服的。清人纪昀评此诗说:“前四句单行入律,唐人旧格;而意境恣逸,则东坡之本色。”律诗三四两句本来要做成对仗,意思两两相对。有些诗人有意打破这个限制,变成似对仗而又不是对仗。换句话说,文字是对仗的,意思却不是两两相对。这就叫“单行入律”。崔颢的《黄鹤楼》诗开头四句就是这种格式,他是完全不理会对仗的。王维的《敕赐百官樱桃》开头说:“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阑。才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鸟衔残。”第二联在文字上是对仗,意思却是承上而下,这也是“单行入律”。苏轼的“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从文字看,也是对仗,但那意思则是承上直说下去,所以也是“单行入律”。因为若不是运用这种格式,整个意思就难于圆满表达,而且行文气势也因此大受影响,所以非要打破不可。打破原来的束缚,顺着自己要发挥的议论直写下去,就能圆满透达,纵横恣肆,显出行文的气势,思想的透辟。不是格律限制了我,而是我来驱遣格律了。这正是苏轼本领高强之处。
木石图 | 北宋·苏轼
下面四句是应和弟弟诗中的怀旧之情。“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据苏辙的诗注说:“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其老僧奉闲之壁。”苏轼兄弟二人从前在渑池县的僧寺中投宿,又写了诗题在墙上。但如今老和尚死了,只剩下新建的埋葬骨灰的塔;至于当日题的诗句,也因为墙壁损坏,再也找不着了。这两句,既是暗暗回应了“雪泥鸿爪”的意思,也回答了苏辙原作“旧宿僧房壁共题”的怀旧。可见人的一生,偶然留下痕迹,随时变灭,也是一种自然规律,是没有必要过分去怀念的。最后,苏轼提起一件往事,又可以看出他的人生态度。他说:弟弟,你还记得吗?那一年,我和你路过崤山,在二陵之间颠颠簸簸走着,不料骑的马累死了,只好改赁了驴子。那时路又长,人又乏,那跛驴子不停地叫着。这种情景,你可还记得?仔细看来,这两句其实不是怀旧,而是希望他弟弟珍惜现在,开拓将来。内里的潜台词是这样的:从前我兄弟二人经历过不少艰难困苦,如今彼此都中了进士,前途光明,同往日大不相同了。那些往事何必去怀念他,即使是怀念,也无非要鞭策自己奋发向前罢了。我想这层意思,他弟弟是看得懂的。这首诗是苏轼的名作。从中可以看出他早年的积极态度,以及后来处在颠沛之中的乐观精神的底蕴。
(本文选自名家领读系列之《名家读宋元明清诗》)
怀渑池寄子瞻兄
苏辙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西园雅集图局部 | 宋·刘松年
作 | 者 | 简 | 介
刘逸生(1917—2001),著名古典文学专家、诗人。1917年7生,原名刘日波,广东中山人。毕业于香港中国新闻学院,此后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并长期致力古典诗词研究。著有《唐诗小札》《宋词小札》《唐诗选讲》等。
好 | 书 | 推 | 荐
好消息!!!
让发行同事都不淡定的骨折价!!!
名家领读系列
一套八本
双十一期间
正在做优惠活动
心动的初友们赶快行动啦~
扫下方图片二维码,即可购买~
大家还记得上周五的赠书小福利吗?忘记它的朋友们可以点这里回顾~
别去读诗,诗歌会告诉你那些普通日子里的不平庸(内含赠书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