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古代君王谱】高丽王朝(二十二):高丽忠烈王1

高丽王朝(二十二):高丽忠烈王1

35.高丽忠烈王

高丽忠烈王(朝鲜语:고려 충렬왕/高麗忠烈王 Goryeo Chungryeol-wang;1236年-1308年),是高丽王朝第25任君主(1274年—1308年在位),讳王昛(朝鲜语:왕거/王昛 Wang Geo),初名王谌(朝鲜语:왕심/王諶 Wang Sim),后改名王䞐(朝鲜语:왕춘/王賰 Wang Chun)。

(1)早年生涯

丙申年(1236年)二月二十六日,为躲避蒙古而迁都江华岛已三年半的高丽王室传出喜讯,太子妃金氏诞下王孙,取名为谌。当时的高丽国王是高宗王㬚,太子叫王倎,也就是后来的元宗王禃,太子妃(敬穆贤妃)金氏是枢密院副使金若先之女、抗蒙名将金庆孙的侄女,也是高丽的实际统治者、武臣政权首领崔怡(崔瑀)的外孙女。第二年七月,太子妃金氏病故,王谌继位后追谥母亲为顺敬太后。

史称王谌“性宽厚,喜怒不形于色,幼向学读书,知大义”。王谌成长的年代正值高丽饱受蒙古蹂躏的苦难岁月,他出生时就遭逢第三次高丽蒙古战争如火如荼;而在高丽内部,王室丧失权柄、沦为傀儡已经很久了。王谌的外曾祖父崔怡死后,武臣政权又经历了崔沆、崔竩两代更迭,其后为奴隶出身的金仁俊(金俊)取而代之。己未年(1259年)四月,应蒙古的要求,高丽派遣太子倎代替高宗朝拜蒙古大汗蒙哥。两个月后,高宗王㬚薨逝,其时太子尚未回国,金仁俊打算另立王谌的叔父安庆公王淐为王,宰枢两府大臣加以阻止,拟定并颁布了“军国庶务,听于太孙”的遗诏。金仁俊只好奉迎王谌入宫监国,八月初五行冠礼。

当然,王谌名为监国,其实与他祖父一样,一切听从金仁俊摆布,只有在诏令上画押和撑门面的作用,没有任何权力可言。翌年四月,王倎回到江华岛,即位为王,是为元宗。王谌晋升为太子,本来是天经地义之事,但是他的继母柳氏却对元宗进谗言说:“太孙听说您回国,一点喜色都没有,而且太子将来是要继承王位的,怎么能立权臣家族的外甥呢?”元宗听后对王谌起了疑心,经过金仁俊的力谏,才在八月册封王谌为太子(对蒙古称世子)。多年后王谌继位,便找借口废继母为庶人。

(2)储君时代

中统元年(1260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王谌迎娶宗室王絪(高丽神宗之孙,后封始安公)之女为太子妃。中统二年(1261年)四月,王谌被派往开平,祝贺蒙古大汗忽必烈平定阿里不哥及通报元宗更名为禃,这是他平生第一次来到中原。随行人员有参知政事李藏用等18人,王谌等身着“白縠上衽袍,冠则漆纱圆顶巾,履舄皆以丝为之,带则乌犀小革”,与史天泽、忽鲁不花、王文统等蒙古高官会晤并展开笔谈,“燕语甚欢”,忽必烈赐诏书及玉带,并派侍卫将军孛里察、礼部郎中高逸民护送王谌一行回国。

至元五年(1268年)十二月,掌权十年的金俊伏诛,林衍上台。至元六年(1269年)四月,王谌再次入朝蒙古。在此期间,发生了林衍废黜元宗、另立安庆公王淐的事件。七月二十三日,返国的王谌抵达鸭绿江北岸的婆娑府,静州(今朝鲜平安北道义州附近)的一个叫丁伍孚的官奴偷偷渡江告知此事,并称林衍欲置王谌于死地,请王谌不要入境。王谌听说后将信将疑,随从的大将军郑子玙说:“那个奴才怎么敢这样?这种没根据的谣言怎么能相信呢?”另一随从牵龙行首罗裕策马上前,对王谌进言道:“事情还没弄清前,静观其变再入境也不算晚,不要被贼臣骗了。”武德将军金富允也附和此论。后经诸校郑仁卿、告奏使郭汝弼、义州防护译语郑庇等的证实,世子痛哭流涕,然后不顾诸臣犹豫,决然折返开平,向蒙古求救,同时命大将军郑子玙晓谕国人。忽必烈听说后,派斡朵思不花、李愕等来高丽干预此事,接着派国王头辇哥率军入高丽弹压。林衍在蒙古的问责下被迫让元宗复位,元宗也亲赴燕京向蒙古解释此事,而且请求蒙古调遣兵马协助高丽“出水就陆”并铲除权臣林衍,获得忽必烈的批准。在此期间,蒙古封王谌为特进上柱国东安公,并令其领兵三千入高丽,王谌辞去东安公的爵位,也没有亲自领兵。

王谌在请求蒙古干预的同时,还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就是向蒙古求婚,据说出自郑仁卿的提议。忽必烈私下予以首肯,因而在至元六年(1269年)十一月出使高丽的蒙古兵部侍郎黑的在接受元宗宴请时,谢绝上座,说:“如今王太子已经被许可迎娶大汗之女,我们都是大汗的臣仆,而大王您是驸马大王的父亲,我们又怎敢抗礼呢?”至元七年(1270年)二月元宗入朝后,以国王名义正式提出了下嫁公主于王谌的请求。忽必烈原则上允许赐婚,但要求元宗回国稳定政局后方可下嫁,而且不嫁亲女。二月十六日,元宗和王谌在蒙古兵的护送下自燕京返回高丽,同行的还有达鲁花赤脱脱儿(脱朵儿)和焦天翼。元宗一行返国途中,林衍已经忧惧而死,林惟茂子承父业,欲召集三别抄抗拒元宗一行,宋松礼、洪文系(洪奎)等受元宗密旨诛杀林惟茂,元宗也宣布自江华岛还都开京,结束了百年武人时代,也意味着高丽彻底向蒙古屈服。这是至元七年(1270年)五月的事。

高丽王室还都开京后不久,江华岛就爆发了三别抄之乱,王谌受命第三次出使蒙古,奏报三别抄叛乱之事。至元八年(1271年)六月,王谌及贵族子弟20人(一说28人)、衙内职员100人入质于蒙古。其时三别抄的巢穴珍岛已被高丽蒙古联军剿平,余部转进耽罗(即济州岛,1273年被平定),忽必烈对高丽的忠诚非常满意,正式宣布将下嫁公主于高丽,该消息于当年十月被王谌的随从枢密院副使李昌庆带回高丽,元宗随即遣使上表感谢。

当时,蒙古(后改国号为大元)不断催促高丽做好东征日本的准备,而王谌久留中原,随从诸人都归心似箭,于是怂恿王谌以协助东征为借口还国,遭到薛仁俭、金㥠的反对而一度作罢,但在林惟干的坚持下,王谌上书元中书省,请让他回国主管东征筹备事宜,以报效元朝,忽必烈同意王谌回国,并让断事官不花、马绛偕往。至元九年(1272年)二月王谌回到开京时,已是辫发胡服的蒙古人装束,高丽官民看到王谌这副打扮无不叹息,甚至还有流泪的。王谌在五月向诸道各派三人去视察出产军粮的田地,十二月二十三日启程赴元。等待他的将是一份“大礼”。原来,忽必烈起初表态不嫁亲女,但鉴于当时处于东征日本的前夕,为了笼络高丽,最终还是决定将亲女儿嫁给王谌。至元十一年(1274年)五月十一日,王谌迎娶了比自己小20多岁的忽必烈之女忽都鲁揭里迷失公主(后封元成公主、安平公主,追赠齐国大长公主,谥庄穆王后),他的原配王氏则被迫幽居别宫。

(3)驸马国王

就在王谌迎娶元朝公主一个月后的六月十八日,高丽元宗薨逝,身在元朝的王谌被群臣遥尊为王。七月,忽必烈派上都留守事张焕册封王谌为高丽国王,然后王谌和元朝诏使返回高丽,八月二十六日袍笏受诏后,改换黄袍,在康安殿即位为王,是为忠烈王。忠烈王回国即位时没带上公主,于是忠烈王派枢密副使奇蕴去元朝接公主来高丽,随后亲至已归属元朝的西北面(东宁府)迎接公主,十一月五日忠烈王与公主同坐一辇进入开京。公主的下嫁不仅意味着高丽受到了蒙元帝国的保护,更标志着武臣政变以来高丽王权及政局的重新稳固,因此高丽的父老们欢呼雀跃道:“没想到这个国家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战火摧残,终于等到了太平的年代啊!”

当然,这一切并不是元朝白给的恩惠,作为交换条件,高丽必须服从元朝的调遣。忠烈王即位后不久,元朝就以高丽为基地发动第一次进攻日本的战争(文永之役),高丽方面以金方庆为元帅,领兵8000人助攻。元朝和高丽联军虽然在战场上占上风,却因准备不充分而仓皇撤退,途中遭遇风暴,损失惨重。战后忠烈王派金方庆、印公秀出使元朝,请求罢兵,但元朝继续让高丽打造军舰、制造武器。至元十三年(1276年)正月,因消灭南宋及平定西北叛王等因素,元朝令高丽暂停讨伐日本的筹划。

除了配合东征外,忠烈王即位后还从其他方面深化了对元朝的从属关系,全面建构起驸马国的体制。元宗还都开京后,蒙元所遣的达鲁花赤全面监视高丽,使元廷得以充分了解高丽内情并施以干涉。至元十二年(1275年)十月,忽必烈遣使就禁止同姓结婚、贡女、改官制等事项晓谕高丽。忠烈王立刻挑选良家女入贡元朝,同时降格接轨元朝官制,将中书门下省与尚书省合并,称佥议府;枢密院改称密直司;御史台改称监察司;六部改为典理、军簿、版图、典法四司。次年又在达鲁花赤石抹天衢的要求下改“朕”称“孤”,改“宣旨”称“王旨”,改“赦”称“宥”,改“奏”称“呈”。另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剃发易服。忠烈王在继位前已剃发易服,元宗时也有主动剃发易服之议,不过未被元宗采纳。忠烈王继位后,在迎接元成公主时只带着已剃发的大将军朴球等和史官前去,宰枢级别的高级官员宋松礼、郑子玙等嗅到风声,迎合上意,主动“开剃”。至元十五年(1278年)二月,忠烈王正式命令高丽全境“服上国衣冠、开剃”,只在迎诏贺节时穿高丽旧服。后来忽必烈听说此事,非常吃惊,说:“人家说我禁止穿高丽服,哪里是这样?你们国家的礼仪怎么就急着废除了呢?”尽管没有迹象显示这是持久硬性的政策(联系到随后忠烈王的入朝来考虑,这一政策本身可能就是为了达到使元朝从高丽撤军及撤销达鲁花赤等目的而讨好元朝的临时性、功利性的举措),但忠烈王下令剃发易服使蒙古发式和衣冠全面导入高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忠烈王还设置“鹰坊”,强迫高丽各地百姓捕养老鹰来进贡元朝。忠烈王曾有意废止鹰坊,被出仕高丽的蒙古人印侯(忽剌歹,元成公主的陪嫁随从)阻挠,于是该制度一直延续到朝鲜王朝时期。

(4)从元征日

忠烈王非常重视与元朝的关系,曾对群臣表示:“朝觐,诸侯享上之仪;归宁,女子事亲之礼。”因此在至元十二年(1275年)请求来年亲朝,后因故被忽必烈叫停。至元十三年(1276年)十二月,有人向达鲁花赤石抹天衢投匿名书,诬陷宰相金方庆等43人谋反以及忠烈王的原配贞和宫主诅咒元成公主,柳璥等高丽大臣向元成公主求情,公主遂命不再过问此事。一年后,又发生了韦得儒、卢进义、金福大向驻扎高丽的元东征都元帅忻都诬告金方庆谋反的事件,忻都通报忠烈王并逮捕金方庆等,忠烈王及公主都清楚金方庆是冤枉的,打算只以其部下韩希愈等藏甲之罪杖责后释放,但东征副元帅洪茶丘(洪福源之子)与金方庆有隙,坚持迫害金方庆到底,以致惊动忽必烈,最后金方庆被流放大青岛。经过金方庆事件后,忠烈王更感到与忽必烈直接沟通的必要性,正好忽必烈也令其入朝奏明,由此在至元十五年(1278年)四月,忠烈王和元成公主及世子王謜(高丽忠宣王)浩浩荡荡地踏上了朝觐元廷之路,这是忠烈王即位后第一次亲朝。

六月九日,在忠烈王一行抵达上都开平府前,皇子脱欢和忙哥歹公主代表忽必烈和察必皇后出城三十里迎接,并在开平府东门外设大穹庐来接待忠烈王一行。六月十七日,忠烈王与公主谒见忽必烈,忽必烈为女儿、女婿设宴慰劳。忠烈王向元中书省辩解了金方庆等事件,七月三日就高丽与元朝的外交悬案与忽必烈深入交换了意见,忽必烈先同意了忠烈王提出的召还洪茶丘的请求,进而允许撤走让高丽上下头疼的驻高丽元军。随后忠烈王又上书中书省,控诉驻高丽达鲁花赤的种种不是,忽必烈干脆慷慨地表示撤回驻高丽达鲁花赤(但保留驻耽罗达鲁花赤)。七月二十二日,忠烈王与元成公主辞行,九月二十四日回到开京。此次亲朝收获颇丰,特别是解决了令高丽头疼的达鲁花赤问题,所以高丽百姓都“颂德感泣”。同年十二月,忠烈王因一些遗留问题再次亲朝。

在首次亲朝的过程中,忠烈王还主动表现出对从征日本的积极态度。至元十一年(1274年)的东征之役结束后,日本对元朝就愈发强硬,不仅拒绝称臣纳贡,还屡次斩杀元朝所派使者,因此忽必烈在崖山海战后便策划第二次进攻日本,高丽再度成为战争基地。至元十七年(1280年)八月,忠烈王奉旨第三次亲朝,便是参与讨论远征日本的事宜。在此情况下,元朝下令将征东元帅府扩大为征收日本行中书省(简称征东行省或日本行省),同年十二月,忠烈王被拜为该行省的左丞相,地位仅次于右丞相塔剌海。至元十八年(1281年),第二次元日战争(弘安之役)爆发,忠烈王再派金方庆等协助元军讨伐日本,他本人作为行省负责人之一,也亲往合浦(今韩国庆尚南道马山市)阅兵督战。这次精心策划的讨伐由于台风(神风)而化为乌有,高丽与元军大败而还。

元军征服日本虽然失败,征东行省却被保留下来了。至元十九年(1282年)正月,元朝撤销征东行省,但忽必烈仍不甘心讨伐日本失败,又在至元二十年(1283年)复设征东行省,以忠烈王为左丞相,企图第三次进攻日本,后因元朝民间疲敝而放弃该计划,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正月忠烈王亲朝时元朝收回其征东省印。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五月,以乃颜之乱为契机,元廷强化了对东北地区的经略,正式将征东行省常设化,任命忠烈王为该行省的平章政事,翌年二月升格为行省左丞相,从此高丽国王兼任征东行省丞相成为定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