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书籍介绍

书名:《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作者:迟子建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是迟子建的短篇小说,曾获2007年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作者迟子建因此成为中国首位三夺鲁迅文学奖的小说家。小说讲述原本生活在甜蜜爱巢中的女主人公,却突遭不幸,丈夫在一次车祸中丧生。无限哀痛的她挣扎着走出去,想去追寻丈夫的灵魂。不料,却跌进了无边哀伤的海洋,一个盛产煤炭和寡妇的污浊的小镇———乌塘。这里密布着死亡的阴云:闹市中充斥着无数的鬼故事;深巷里回荡着人间最凄凉的悲歌;男矿工家里浑然不知地供养着专程来“嫁死”的老婆;冰柜里藏匿着不能入土为安的丈夫的死尸。这些骇人听闻的悲惨世事,令女主人公打着寒战逃到三山湖。在那里,她遇到了失去母爱、遍体哀伤的男孩云领。女主人公在目睹了人间的种种不幸之后,突然觉得自己的生活变故是那样的微不足道,而弱化了的哀伤又在大自然月光和清风的抚慰中涤荡而去。于是,她终于走出了哀伤的牢笼。

推荐理由

小说讲述了一个未亡人为排解丧夫之痛而作的一次旅行活动,特别是讲述了旅行见闻,表达了“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的哀伤。但深入研究,就不难发现除此之外它还充斥着对“人性的丑陋与邪恶”的展示与哀叹,再一次深深发出对“芳草”、对美好人性复归的真切呼唤。如果每个人都能够革除自私、贪婪、欺骗、报复等丑陋的人性,都能够尊重生命、珍视生命、遵守公共规则和道德,那么,悲剧就是可以避免的。换言之,人身上的弱点、人性的丑陋,是摧残生命的一种力量,是造成人生悲剧的一种原因。作者以第一人称叙述,让读者近距离地感受芸芸众生中种种彻骨哀痛,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平民生存困境一往情深的关注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如今独自去三山湖,我只想把脸涂上厚厚的泥巴,不让人看到我的哀伤。我还想在三山湖附近的村镇走一走,做一些民俗学的调查,收集民歌和鬼故事。如果能见到巫师就更好了。我希望自己能在民歌声中燃起生存的火焰,希望在鬼故事中找到已逝人灵魂的居所。当然,如果有一个巫师真的会施招魂术,我愿意与魔术师的灵魂相遇一刻——哪怕只是闪电的刹那间。

“夜晚”是对存在状态的隐喻,在小说中具有定性的作用,传达出作者对生活及人生的理解。蒋百嫂反复地吟咏:“这世上的夜晚啊—— ”这是对现实宿命般的认识和在此基础上所具有的无奈与鄙视。她的丈夫已经进入万劫不复的夜晚,永远没有了白天,更别奢望葬礼,别奢望墓地,而她今后的所有日子,甚至漫漫一生,也将在暗无边际的夜晚中延宕。在此,处于黑夜的蒋百嫂和夜晚这两个意象互相隐喻,发生关联,成了整篇小说的核心。而“夜晚”对于叙述者“我”来说,更是目击人生真相和生命限度的必备场景:魔术师丈夫死于夜晚的一场车祸,蒋百蹲坐于永是夜晚的冰柜变成沉默的冰山,陈绍纯在夜晚被一幅艳俗的牡丹图砸死⋯⋯痛苦的记忆如同世界上所有的黑夜一样笼罩在人们心头,无法释怀,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得不承受的“夜晚”之痛。

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面前,当芸芸众生都沉迷于“夜晚”和“沼泽”中时,尤其需要有人发出“灵魂”的呼告,以自己灵魂的痛苦和献身的精神来承担人类的眼泪、不幸和苦难,“帮助人把自己从兽性的桎梏和野蛮的深渊中解放出来,教会人们懂得优雅、得体、高贵和尊严的意义,而不蛊惑、纵容人沉溺于极度自私的道德放纵和精神堕落。”

延伸阅读

迟子建,1964年生于中国北极村——漠河。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院长主席。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焦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短篇小说集《北极村童话》,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我的世界下雪了》等。作品曾获鲁迅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等奖项,并被译成英、法、日、意等文学在国外出版。


云浮融媒中心

图片来自网络

音频:赖秀梅

责编:潘伟

值班主任:赵军鳗

值班总编:卢利文

投稿邮箱:yunffb@qq.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