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宜业丨毛胡子其人

毛胡子其人

作者:徐宜业

说起毛胡子,金圩大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金圩的“名人”。

毛胡子是我的家里弟兄,今年七十多岁了,比我大二十来岁。他年轻时爱留络腮胡子,毛头毛脑的,生产队的年轻人,就给他起了个“毛胡子”的外号。

毛胡子读过书,在临近大队应山读书,初小毕业。他很聪明,成绩也不错,但因家里没人干活,父母就让他回家干活。他念书时间不长,但字识不少,能看报纸,能读普通的来往信件。他的字写得也不孬,有模有样的,老队长就叫他帮会计记记工分、带人干活。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们生产队因为人口多,就一分为二,分成了两个生产队:前庄生产队、后庄生产队。老队长年纪大了,不能干了,就向大队推荐毛胡子做队长。毛胡子当了队长,于是认识他的人又给他的外号添上“队长”两字,叫他“毛胡子队长”。

当时还是人民公社时期,生产方式是集体劳动。生产队是农村最基层的组织,生产队长是农村最小的官,可是它在生产队里却是最大的官。队里人的吃喝拉撒都是队长说了算。队长在队上,可是响当当人物。我那时已到公社念初中了。每到星期天和放暑假的时候,就到生产队干些农活,给家里苦点工分。

毛胡子当队长时,年龄三十出头了。他敦敦实实的,浑身充满着力量。他穿着很朴素,决不花里胡哨的。

不过,毛胡子有个癖好,就是抽烂烟。平日里,他的上衣口袋里总是装着塞满烟丝的布包。每到歇工的时候,他的屁股坐在土埂上,撕块旧报纸,卷着烟丝,用洋火点燃,大口大口地抽着。

毛胡子有个突出特点,就是嗓门大。他一喊起来,半边庄子都能听得见。他办事风风火火的,从来不拖泥带水的。 

“眼睛一睁,忙到熄灯”、“一年忙到头,没钱打火油”……这些口头禅真实写出了当时大集体生活。毛胡子一贯反对磨洋工。他做了生产队长,与队委们商量,采用奖勤罚懒的做法。有些活能用大包干的,就尽量用大包干。

毛胡子腿勤。他每天收工时,都要到队里各块地转转、看看,用铅笔在小本子上记记,哪块大芦该上肥了,哪块棉花该掐枝了,哪块稻地该下种了,哪块沙芋该浇水了,哪块豆子该锄草了,他做到心中有数。然后,他做出合理的安排。

毛胡子实地考察,给每块地确定工作量,然后再安排劳力,落实人头。拿割麦做个例子吧,毛胡子合计一块地需要多少工,记多少工分。干活时,谁割的地多,记的工分就多;谁割的地少,记的工分就少。大包干劳动,大家多劳多得,谁也不偷懒。队里农活干了了,毛胡子给了社员自己的空间,大家可忙自留地,也可上街转转。

毛胡子是种田好手,在队里是数一数二的。他拖拉滚打,撒种、收割、栽秧、扬场,样样都会。他知道地的脾性。队里一百四五十口人,三百来亩地,有岗地,有湖地。哪块种小麦,哪块种大芦子,哪块种花生,哪块种稻子,都装在他的脑里。

毛胡子懂农谚,也懂农时,什么时候干什么活,明镜似的。“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小麦白露时种有点早了,寒露时种有点迟了,秋分正是种麦的好时候。“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棉花清明种早了,小满种迟了,谷雨正是种棉花的时候。“小满前后,种瓜种豆。”至于小瓜、黄豆,小满前后种正好。“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到了小暑,就不能种沙芋了;到了立伏,就不能种豆子了。

“黄金铺地,老少弯腰。”农忙时,毛胡子督促大家抢收抢种,不能错过了农时。

“种地不施粪,等于瞎胡混”、“底肥不足苗不长,追肥不足苗不旺”,种庄稼不能没有肥料。农闲时,他提醒大家多积肥。大人孩子没事时背着粪筐拾粪,缴给生产队挣工分,人屎二斤一分,猪屎、狗屎三斤一分,牛粪五斤一分。各家挣了工分,队里积累了农家肥。夏天,队里建个大池子。农闲了,社员们割青草、割蒿子、薅稗子,扔到池子里沤绿肥。初冬,汪塘里的水干了,毛胡子就安排劳力用锹撂骚泥。骚泥晒干了,用布兜挑到田里,撒开来,做底肥。

“冬至副业忙,有钱又有粮。”湖里庄稼收清、种完了,肥积好了,毛胡子鼓励各家搞点副业,养猪、养鸡、养鸭、生豆芽、拐豆腐、打席子、切折子……增加家庭收入。这时,上面政策已经松动了,允许农民搞点小副业。

毛胡子说话耿直,不给人留情面。社员中有拈轻怕重的、出勤不出力的、敷衍了事的。一旦被他发现,就当着大伙的面大训一番。

在大集体年代,生产队长掌管着队里的财经大权,安排自家人干点轻快活,那是手到擒来的事。可毛胡子不是这样的人,他对人一视同仁,对自家人也不照顾。他的媳妇兰子和男壮劳力一起出沟打坝、抬河、挖骚泥;他闺女大丫和姊妹团一道挑牛粪、泼粪水;他的老父、老母都被安排到老年组,与老年人一起晒场、翻场。他家里人的工分,够上几级就评几级,从不搞特殊化。

有一次,他闺女大丫在生产队麦地拾了一把麦子,毛胡子发现了,夺过大丫手里的麦把,扔到生产队的麦堆上。有一回,他的母亲聋大娘起花生时,口袋里装了一小把花生,被他看见了。他先批评了聋大娘一顿,然后叫她在小队会上认错,并扣了二分工分。

毛胡子干活不奸不滑,总是走在群众前面,沤苘自己下汪;撂骚泥自己下塘,抬河自己挖土、抬泥……决不像有的小队长那样“大衣一批,飞东飞西,活计不做,工分照记。”

毛胡子大公无私,大家都敬畏他。农闲时,姊妹团坐在大柳树下拉呱,一旦看毛胡子来,就不作声了;小媳妇呆在巷口里一边补衣服,一边说家长里短,一看毛胡子过来,就纷纷站起身子散开。

毛胡子德高望重,大家都尊敬他。队里高家儿子要年命、李家闺女定亲、苗家来了客人,都请毛胡子陪客;谁家遇到红白喜事,都请毛胡子做知客、主事;哪家儿子带亲,请毛胡子做轿头,闺女出门,请毛胡子送亲。

毛胡子处理问题公平公正,社员们把她当作队里的“调解员”。小两口打仗了,请毛胡子评理;婆媳间闹矛盾了,请毛胡子调解。毛胡子说理一套一套的,让人听得心服口服。即使有人一时半会想不通,也会给毛胡子面子,把矛盾暂时搁置起来。

毛胡子做了几年队长,生产队收入比以前明显增多,队里劳动日的单价由老队长时的七八分钱,涨到后来的二三毛钱。这在金圩大队是比较高的。劳力多的人家年终决算时,能分到好几百块钱,劳力小的人家也能分百把钱的。

队里每年除了缴齐军粮、留足种粮,夏秋两季每口人还能分上五六十斤小麦、七八十斤大芦子、三四百斤沙芋,再加上自留地的收成,各家大人孩子填饱肚子是不成问题的。如果遇到天灾人祸,寒冬腊月或青黄不接时,大队发放些返销粮、救济粮,日子照样可以对付过去。

队里还喂十几头猪、养几亩鱼。过年时,毛胡子分些猪肉、鱼,让各家各户过个好年。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上头下来红头文件,土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时,毛胡子把土地分到一家一户。社员们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各家的粮食吃不了的,钱用不尽的。

土地分到户后,毛胡子又做了几年生产队长,维持了一阵子。后来,他年纪大了,就不干了,把队长位置让给了年轻人。他队长不干了,就一门心思种自己的责任田。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地也不种了,分给了孩子们。

毛胡子的几个孩子都有出息,有的包了地,做了老板;有的在外边做了生意,发了财。他们都到城里买了房子,生活在城里面。

毛胡子的孩子都动员他去城里生活,可毛胡子却坚决不去。他说,哪里不如南徐庄好,人熟,地熟,生活方便。其实,毛胡子的心思儿女们懂:他恋着南徐庄,恋着这块土地。

文/徐宜业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徐宜业,江苏省泗洪县龙集镇人,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被评为镇首届名师、县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县政府优秀教育工作者、县优秀班主任、市语文骨干教师,主持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并结题。作品发表于各级各类报刊平台。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0)

相关推荐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二集

    回家(二) 生产队一般社员的家庭扣完口粮款后,余款基本就所剩无几! 社员家里劳动力多的,扣除口粮款后,还能有一些结余钱款. 劳动力少人口多的家庭就惨了.社员分到的粮食越多,所挣的工分钱就越不够交口粮款 ...

  • 小说||放牛娃

    放牛娃 放牛娃,放牛娃,放牛的娃娃爱玩耍:放牛娃,放牛娃,放牛的娃娃不想大:放牛娃,放牛娃,放牛的娃娃要当家! 噶简单啊!题目叫<放牛娃>吧? 是!记住了吗? 记住了! 预备,唱! 这是1 ...

  • 徐良观:老队长

    老队长 作者:徐良观 那年(2012)6月,老队长离世了.这位在大呼隆时期叱咤风云把一个六七十户人家的生产队管理得调调适适的硬汉子,在遭受病魔两年多的折磨后离开了人世.那些日子,我的心情和他的家人一样 ...

  • 生产队/王云

    文/王云 生产队 生产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最小的行政单位,也是当时中国农村最小的基层组织,生产队的上级是大队,大队的上级是人民公社:生产队是由每家每户组成的,大多数生产队户数在二三十户,大的生产队 ...

  • 回忆当年生产队的基本情况

    人民公社时代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因为当时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进行核算分配的,又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进行生产的.所以,在公社,大队,生产队三个层级中,生产队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 从整体上讲,生产 ...

  • 当年的生产队长

    原创 田欣 在大集体的年代,村里的生产队长的权利仅次于村支书,大到安排生产.登记工分,小到社员请假.分粮分菜,可以说是队里的大小事务,队长一个人说了算.谁要违法规定,就罚你干又脏又累的活儿或出工不记工 ...

  • 徐宜业丨顺兴叔

    顺兴叔 作者:徐宜业 顺兴叔在金圩是个名人,提到他的名字,大人孩子都知道.不知不觉,他已去世十多年了. 顺兴叔是我大爷爷的儿子,顺兴叔的爷爷与我父亲的爷爷是亲弟兄.顺兴叔与我父亲算是至亲.听父亲说,很 ...

  • 徐宜业丨逮虱子

    逮虱子 作者:徐宜业 虱子,在常人眼中是龌蹉之物,让人心生厌恶.不过,在非常人眼中,也并不龌蹉. 提到虱子,我想到鲁迅笔下的阿Q,因为自己身上虱子不如王胡的多且大,咬在嘴里不如王胡虱子的响,竟生嫉妒之 ...

  • 徐宜业丨梦回南徐庄

    梦回南徐庄 作者:徐宜业   我想给心灵安个家 童年的南徐庄 那老家 老树 老人 饲养员父亲 编席子的父亲 父爱如茶 父亲的扁担 父亲盖房 父亲带我去乘凉 "小气"的母亲 母亲为我 ...

  • 徐宜业丨黄有数(微小说)

    黄有数(微小说) 作者:徐宜业 滨湖中心小学的黄校长,是个五十来岁的半糙老头.他有个口头禅,就是"我有数".于是,人们都叫他"黄有数". 学校后勤尹主任被县局调 ...

  • 徐宜业丨母亲的菜豇

    母亲的菜豇 作者:徐宜业 母亲在南徐庄的时候,每年都在菜园的一角种两路菜豇.母亲翻地,母亲点种,母亲照料,母亲收获,家里人称菜豇为母亲的菜豇. 故乡的菜豇,是农村常吃的蔬菜,豇豆的一种.豇豆又叫胡豆. ...

  • 徐宜业丨村口的乌桕树

    村口的乌桕树 作者:徐宜业 故乡龙集临近大湖,是个水乡,故乡的乌桕树与江南水乡相比,真的少得可怜.但故乡的村口也会屹立着那么一棵.两棵的乌桕树. 乌桕,又名木梓.蜡烛树等,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有的高达一 ...

  • 徐宜业丨榆钱儿,圆又圆

    榆钱儿,圆又圆 作者:徐宜业 "榆钱儿,圆又圆, 多像一串大铜钱. 孩子们,扫榆钱, 把它种在大门前. 春风吹,秋雨洒, 榆钱变成树篱笆." 这是一首儿歌,生动活泼地描述了榆树的生 ...

  • 徐宜业丨沙箍子南面的臭椿树

    沙箍子南面的臭椿树 作者:徐宜业 南徐庄东头,有道沙箍子(方言,沙梁),沙箍子南面长着一排臭椿树.这些臭椿有高有低,有粗有细.这些树是孩子们做游戏的地方. 每年大年三十晚上,南徐庄的大人们带着自家的孩 ...

  • ​徐宜业丨沙箍子北面的那片香椿林

    沙箍子北面的那片香椿林 作者:徐宜业 南徐庄东头,有道沙箍子(方言,沙梁),沙箍子北面长着一片香椿树.这些树大的瓷盆粗,小的碗口粗,矮的在几尺高,高的几丈高. 椿是落叶乔木,有两种:香椿.臭椿,因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