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陈友谅称帝为汉王
昨天说到,徐寿辉的丞相倪文俊在汉阳建造皇宫,并于至正十六年(1356年)正月,将徐寿辉迎入汉阳,完成迁都。接着,徐寿辉就受倪文俊操纵,天完政权已经被倪文俊所控制。随着倪文俊的权力欲的膨胀,于是他开始图谋要将徐寿辉杀害,篡夺其帝位。但这件事不知道被谁给走漏了风声,倪文俊还没有行动就被徐寿辉知道了,于是倪文俊连夜跑到了陈友谅这儿,想鼓动陈友谅和他一块儿造反,帮助自己当天完国的皇上。他之所以这么信任陈友谅,觉得陈友谅会帮助自己,是因为陈友谅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才让他成为了军中的高层。可以说如果没有自己,就没有陈友谅的今天。
陈友谅,沔阳渔家之子。祖父陈千一原本姓谢,因入赘陈家,才跟随其姓,父陈普才有五子,陈友谅排行第三。在古代渔民本身就低人一等,他祖上还是倒插门,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不止是“人之发肤受之父母”,人的姓氏更是受之祖宗,是不可以随便更改的,陈友谅的祖上却迫于生计入赘他家。到了陈友谅这一辈总算是读点书,他少时读书,略通文义,膂力过人,闲习武艺。有一卜者在察看过其祖先的墓地之后说:“日后定会富贵。”陈友谅心中暗喜。他曾任县里的小吏,但这并非他的目标。陈友谅是一个十分有野心的人,当陈友谅看到徐寿辉起义的军队后,于元至正十年( 公元 1350 年)8 月 15 日, 陈友谅在黄蓬山地区散发发饼,内藏写有“今晚杀鞑子”的字条传递号令, 召集渔民千人, 在崇鸣寺斩白牛、白狗,祭告天地。士兵们面刺“义军反元得胜”字样, 于 16 日清晨举事。1355年(至正十五年)正月,徐寿辉遣其将倪文俊复破沔阳,陈友谅加入红巾军,初为簿书掾[yuàn]。
当倪文俊做上丞相之位之后,就提拔了不少的部下,当时其中有一位,就是陈友谅。这直接地说明了倪文俊很看重陈友谅的部分才能,所以才给陈友谅这样的一次机会,这是在史料中可以看到部分记载。倪文俊觉得自己提拔过陈友谅,那么陈友谅应该也会帮助自己,起码也不会害自己。但是倪文俊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正是因为自己去找了陈友谅才导致自己的身死的。陈友谅可不是因为对徐寿辉忠心耿耿才杀了想造反的倪文俊,而是因为当时时机不对,徐寿辉的其他手下还对徐寿辉死心塌地,就算陈友谅想帮助倪文俊,也有心无力。
倪文俊如果想到这一层也就不做这个愚蠢的决定了。当年徐寿辉对自己不好吗?徐寿辉都让他当丞相了他还想着背叛徐寿辉,那么本就薄情寡义的陈友谅会帮助他吗?答案显而易见,不会。对于倪文俊来说,徐寿辉是他的恩人,但他毫不犹豫就想抢夺恩人的座位,所以陈友谅毫不犹豫地杀死自己的恩人,对倪文俊来说,他应该也是能够理解的吧。就在倪文俊投奔陈友谅的第二天,徐寿辉就收到了倪文俊的项上人头,于是陈友谅就取代倪文俊继而掌握实权,自称宣慰使,随即又称平章政事。
至正十八年(1358)夏,陈友谅攻克龙兴(今江西南昌),徐寿辉欲迁都龙兴,陈友谅不从,遂止。次年十二月,徐寿辉从汉阳出发,仍欲迁都龙兴,至江州(今江西九江),陈友谅伏兵城外,尽杀其左右部属。此时陈友谅已掌管着军政大权,便权欲熏心,自称汉王,设置王府官属,并暗心将徐寿辉的心腹部将逐一杀害。
他首先是从赵普胜这个人那里出手了,陈友谅很是忌讳战功赫赫的大将赵普胜,赵普胜善用双刀,故号“双刀赵”,赵普胜一开始以巢湖为根据地,发展水师,有水军千艘,发展有两万余众。赵普胜投奔徐寿辉后,进驻枞阳,再取安庆。赵普胜是徐寿辉所有兄弟之中关系最铁的一个,陈友谅对赵普胜忌讳,但是经过陈友谅的多番挑拨,徐寿辉竟然相信赵普胜想要投靠朱元璋谋反的事情。陈友谅便诈以会军为期,将赵普胜邀至安庆,赵普胜不疑有诈,如期赴约,陈友谅闻其至,以图谋不轨的名义杀了赵普胜。陈友谅第一步棋走得非常的成功,于是徐寿辉其他好哥们儿,看到现在的时局是非常不妙的,所以就转而投靠了朱元璋。四大金刚的傅友德一开始是归顺明玉珍的,明玉珍和陈友谅都是倪文俊的部将,因为不被明玉珍重用,傅友德又转而到武昌投奔陈友谅。陈友谅让他协助丁普郎驻守小孤山。傅友德在朱元璋收复安庆时便率众投靠了朱元璋。
至正二十年(1360),陈友谅暗置伏兵,以察言观色看作战地形为由,将徐寿辉诱骗至太平(今安徽当涂)附近的采石镇,将其杀害。陈友谅自称皇帝位,国号汉,改年号为大义。
在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候,徐寿辉也是一枝独秀的,并且他在一定的时期军队实力也是非常强大的。他的性格弱点注定找他成不了大事儿,只能当做一个地方豪杰,却注定不能成为一方霸主。最后还被他十分信任的陈友谅给杀害了,自己辛辛苦苦经营的霸业就此丧失。
陈友谅杀了徐寿辉,明玉珍与之断交,自称陇蜀王,以刘桢为参谋,立徐寿辉庙于重庆城南,并追尊为应天启运献武皇帝。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三月三日(3月29日)明玉珍被刘桢等人拥立称帝,国号大夏,以恢复汉族王朝的统治为号召,建元天统,都重庆。明玉珍立妻彭氏为皇后,子明升为太子。效周制,设六卿,以刘桢为宗伯,分蜀地为上川西道、下川西道、 上川北道、 下川北道、 上川东道、下川东道、 上川南道、 下川南道共八道,更置府州县官名。至正二十六年二月六日(1366年3月17日),明玉珍病故,享年38岁。留下遗嘱告诉臣下固守渝川地区,勿进取中原。儿子明升继位,年仅十岁,彭氏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