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分“缓急”,国医大师朱良春有荐方
小编导读
活血化瘀只知道三七?其实不止三七,有更多的理血方药期待您的探索。本文重点向大家介绍祛瘀剂对于缓证急证的灵活化用,看国医大师朱良春老师如何总结——
中医临床上常用的最基本的祛瘀药是:三七、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等。应用时可依据病情的缓急,选药处方。缓慢的证候,如妇女经行量少,或产后恶露下行不畅,血瘀腹痛,均宜和血化瘀,可用四物汤加减。急迫的证候,如产妇腹中有干血,疼痛甚急拒按,大便不通,脉实有力,或跌打损伤,内有瘀血疼痛不能转侧,二便闭涩,或因内有瘀血,胸痛吐血,均宜攻下逐瘀,如桃仁承气汤和下瘀血汤。
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
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来源】《医林改错》。
【药物】赤芍三钱,川芎二钱,当归尾三钱,地龙(去土)三钱,黄芪四两(可先用一至二两,效不显再逐加),桃仁三钱,红花二钱。
【用法】水煎两次,分服。使用本方需久服才能有效,愈后还应继续服用,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王氏谓“若服此方愈后,药不可断,或隔三五日吃一副,或七八日吃一副,不吃恐将来得气厥之证”。
【功效】补气阳,化瘀滞,通络脉。
【方义】本方为益气活血的代表方剂。方中重用黄芪,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瘀去络通,为君药。以大剂补气药配以少量活血通络之品(黄芪3倍于行血药之总量),使气旺血行以治本,祛瘀通络以治标,标本兼顾,且补气而不壅滞,活血而不伤正合而用之,则气旺、血行、瘀消、络通,诸症向愈。
桃仁承气五般奇,甘草硝黄并桂枝
热结膀胱小腹胀,如狂蓄血最相宜
【来源】《伤寒论》。
【药物】大黄四两(三钱),桃仁(去皮尖)五十个(三钱),桂枝(去皮)二两(一钱半),炙甘草二两(一钱半),芒硝二两(二钱)(冲化)。
【用法】水煎,分两次服。
【功效】破血下瘀,通便去实。
【方义】本方用调胃承气汤润燥软坚,荡涤肠胃;用桃仁、桂枝通血脉,破瘀血。两药在大黄的配合之下,具有较强的破血下瘀的功能。因为大黄生用,既能泄热实,又可下瘀血。本方具有通便泻实,破除蓄瘀的作用。此外血瘀上逆(呕吐紫血),上部瘀血(面红目赤)的病证,也常常应用,不但取其破瘀,而更借其泻下之功,引导身半以上的瘀血下行,以平降上逆的血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