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辑必须要有思想 ——论新时期对总编辑工作的要求
以下进入文章全文阅读
关键词 总编辑;编辑思想;出版理念;学术视野;业务素养
2005年,笔者在《出版参考》的扉页上发表的《出版人语》,论及编辑的思想,此文由此引发,故摘录于此:
编辑思想,不等于编辑的思想。编辑思想应该是一个出版社基于自己的选题资源、编辑力量、作者队伍乃至营销方略的逐步积累而形成的用于指导图书选题和图书结构不断优化的出版理念的集中体现。这是一种在编辑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价值倾向和理念结构,也是一种富有实践性和实践价值的理念体系。一个出版社成熟与否,有无相对成熟的编辑思想应该是一个主要的标准。
编辑思想,主要就是一个出版社领导班子的思想,就是社长、总编辑的思想。因为个体编辑的思想、观念、意识,是零碎的、无系统的,每个编辑基于其学识、阅历、学科及其生活理念的不同,并不是都能形成编辑理念并进行成功实践的。因此社长、总编辑的理念、素质乃至能力将决定一个社形成何种类型的编辑思想。
15年前的一番感慨,想不到今天看来似乎还有价值,因此笔者由编辑思想论到总编辑的思想,也算完成笔者对编辑思想思考的一个完整过程。这个论题,对于笔者这样一个长期在总编辑岗位上,而且也许是绝无仅有的在地方、北京大小两个出版社担任过总编辑的人,可以说是有感而发。
总编辑是一个什么样的岗位,它的岗位要求有哪些,怎样的总编辑才是合格的总编辑?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中,即便是现在,在相当多的出版社还是这样的思维定式:总编辑只要有比较扎实的文字基本功,又能坐得住,安下心来审读把关就可以了。这样的思维定式,导致总编辑整天沉溺于稿纸堆里,审稿把关,无暇顾及其他。甚至有的出版社,干脆不设总编辑的岗位。出版界对这种现象早有讨论,2004年,笔者连续发表了《总编辑工作的要务是策划——新形势下总编辑出版理念更新思考之一》《研究图书市场是总编辑的必修课——新形势下总编辑出版理念更新思考之二》两篇文字对此讨论。总编辑思维定式的问题引起了新闻出版主管部门的注意,新闻出版主管部门也就此专门出台了政策,要求比较具有规模的出版社必须专设总编辑的岗位,以有序统领全社的编辑业务。
笔者长期担任总编辑工作,上面两篇文字的写作,正是刚担任总编辑时的思考。一方面立足长期编辑出版的实践,一方面随着对出版规律与编辑实践的熟悉,笔者对出版社各个岗位职责的思考也逐渐明晰,因此在走上总编辑岗位后,很希望有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以一种新的理念来指导和开展总编辑的工作。发表的这两篇文字就是希望能改变对总编辑工作的思维定式,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考来设计及规划总编辑岗位的职责,去适应时代对总编辑出版工作新的要求。
一个合格的总编辑应该做到“三心”。
每个出版社,在社内负主要管理职责的是社长、总编辑,分工虽然各有侧重,但紧密合作是一个出版社能否顺利健康发展的前提。社长是法定代表人,全面管理出版社的工作,总编辑协助社长分管编辑业务、生产流程、产品质量等。从某种意义上说,社长主全面、主外,总编辑主生产、主内,其实主内的概括并不全面,因为总编辑主管生产流程与产品质量,这与外部的出版动态、市场信息、政策变化是密不可分的,也正因为这个道理,15年前笔者就认为,不了解市场的总编辑不是一个合格的总编辑。在实行社长负责制的前提下,从总编辑本身来说,自身的出版理念、业务能力必须让社长放心。
同时,总编辑是编辑业务的总负责,协调处理各类资源、调控生产进度、监控产品质量,必须具备有实操价值的出版理念、比较开阔的出版视野、较强的协调能力和业务能力。一个总编辑,除了要熟悉出版政策和市场发展态势,具有较强的选题与书稿处理业务能力,还要清楚本社的发展规划和出版积累,了解本社队伍强弱现状,了解本社产品在该领域的地位和市场反响,也唯有这样,编辑才会信任你,支持你的工作。概言之,总编辑必须要让本社编辑对你有信心。
更为重要的是,总编辑应该为自己工作能够称职而安心。这其实是一个事业心与责任感的问题。总编辑是一个职位,在有的出版社,还是一个具有行政级别的职位,但如果你只是把它视为一个职位,那你无论如何不可能成为一个称职的总编辑。
这就要求总编辑要有事业心与责任感。我们都不讳言,一个好编辑必须要有很强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对总编辑来说,这更是不言而喻的。笔者曾经常与新编辑、出版专业的研究生讲出版人的“三重境界”:把编辑作为一个饭碗,得过且过;把编辑作为一种工作,八小时认真即可;把编辑作为自己的事业,那就得终身为之而追求。一个好编辑,一定是进入了第三重境界,否则不可能成为好编辑。对总编辑而言,更是如此。
这就要求总编辑必须有思想。这个“思想”,不仅是对出版业发展的态势有自己的评价、观点,而且应该基于本社的现状,构建符合自己出版社发展实际的出版理念、发展观念,就是对自己出版社的“家当”——从资源积累到人才队伍,从出版规划到运作机制,从自己的优势、特色到自己的短板、劣势,都要了如指掌。这个“思想”,不仅是要求总编辑有想法,也要求总编辑能思会想,善于思考、惯于思考,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一个合格的总编辑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
20世纪90年代出版行业正高职称的评定,对申报人除了有政治思想、工作业绩、科研能力的要求外,还要求申报人必须对出版业有自己的观点与见解,这个要求相对较高。但是,笔者以为,这样的要求对总编辑应该有。中国的出版界,有一个比较“怪”的现象,笔者曾多次指出——大多数出版社的社长、总编辑,往往只热衷于创大利、获大奖的建功立业,而忽视了抬头看路,忽视了探索思考。中国出版业存在的诸多问题,与出版社的掌门人没有“思想”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提倡,社领导尤其是社长、总编辑必须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形成自己的思想。作为总编辑,就是应该在编辑业务领域有自己的思想,尤其是对本社出版资源的积累、编辑队伍的现状、市场营销网络的搭建,以及本社所处的人文背景、市场环境、地域优势,本社的底蕴特色、劣势短板,了然于胸。唯有如此,才可能形成自己的思想。总编辑应该具有专业的嗅觉,而专业的嗅觉,需要广知业内事,博览天下书,通过不断的积累,由发现的现象去探寻事实,由事实再去求证观点,经由观点的积累与深化从而确立自己的观念与出版理念。
如前所述,一个总编辑,应该而且必须要有自己的思想。具体来说,总编辑的所思所想,对外建立在熟悉国家的政策法规、了解出版业发展的现状与态势的基础上,对内建立在对本社的资源、家当、优劣势条件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总编辑的思想除了体现在选题把控、书稿审读的日常工作中,更体现在专业视野、管理理念与架构布局的能力上。
2.1 总编辑的思想首先体现在对本社产品的架构布局上
出版企业必须有自己的发展战略选择和战略规划,确定企业发展的方向及不同发展阶段应该达到的规模与要求,总编辑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有主导意见,与社长及高管层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制定并不断完善。基于本社的发展历史与发展现状,选择怎样的发展模式,怎样处理好企业文化属性与商业属性的关系,作为社领导尤其是社长、总编辑必须了然于胸。具体来说,对不同产品不同的发展方向,要根据其自身的优势劣势,采用不同的发展模式,对那些已成强势板块或者在图书市场已经形成优势的,就应该认准方向,持续努力,丰富这些板块的品牌产品群,进一步扩大影响,牢固占领制高点,把控这个领域的话语权。对那些正在起步、尚未成气候的弱势板块,就应该加大力度,扩大规模,开辟渠道,充分展示,将在这个领域取得立足之地、崭露头角作为近期或中期的着力重点。 笔者认为,不了解图书市场的总编辑不是一个合格的总编辑,出发点就在于此。
当然,确保战略规划和发展模式应该成为总编辑思考的又一重点。保障机制、激励机制、考核机制、淘汰机制,应该不断完善,制度是否具有前瞻性,是否适应本社发展的实际需要,是否能产生发展前进的向心力,这是总编辑必须要思考的。
2.2 总编辑的思想也体现在抓质量精品的理念上
出版社的最终目的就是出书,出好书。因此不管出版业如何变化,出版人不管面对如何的环境,努力出精品,出“比人长寿的书”应该成为我们的追求,出版社只有以好书才能留存于历史。一部出版史,简而言之,就是出版社如何出版好书的历史。这就要求出版社负责产品生产的总编辑必须将出版好书、出版精品的理念贯穿全社。
实践告诉我们,要让一个出版社成为名社,那它一定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出版社出版了一批名品、精品,也就是好书;二是这个出版社一定有一批有思想有能力的编辑、名编辑,也就是好编辑。只有具备这两个条件,出版社才可能为历史所记载。不管是出版集团还是某个单体出版社,如果没有好书与好编辑,那即便效益再好,利润再高,也不可能被历史所记载。记得在2017年1月11日的中国书业年度颁奖会上,笔者即兴发表获奖感言:任何一部出版史,一定是由名书、名编辑、名社写就的。时代需要精品,好书需要好编辑,“书比人长寿”应该成为每一个具有出版理想的出版人的终身追求。
笔者曾对精品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精品力作,就是具备内容精到、编校精细、装帧精美、印刷精良、作者功力精深、读者定位精确6个要素的图书,这样的图书既富有时代精神,又具有文化积累价值和积极的社会效益,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达到高度统一的出版物。其中,内容精到、编校精细、装帧精美、印刷精良,是出版社在出版物质量问题上必须把握的标准。一般情况下,出版社主抓质量的一定是总编辑。目前,把握出版物质量是总编辑的主要工作,也是总编辑工作的难点。“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这不只是一句口号,也应成为总编辑思想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
2.3 总编辑的思想还体现在出版社人才队伍建设的布局上
人才队伍建设应该成为企业高管始终关注的重点,总编辑要抓生产、抓产品,就必须重视队伍建设的问题,尤其是新时代,人是生产力最主要的要素,人才队伍是企业发展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总编辑应积极提出建议,加大投入,抓好队伍建设,积极招聘引进人才。当下,人力成本、智力投入应是企业最主要的成本组成部分之一,人力成本的投入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因为一切好的战略规划和发展模式,都要靠人去实施。
人才队伍的建设,除了必须积极引进高端领军人才和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还必须对现有队伍持续进行锻造磨炼,用笔者对人才招聘提出的“九字方针”来表述就是要——招得进(好苗子)、带得出(发挥才能)、留得住(稳定),这就需要企业有浓厚的重视人才、爱护人才的氛围,并建立一整套规范的用人制度和考核激励机制。
笔者认为,编辑思想是一种在编辑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价值倾向和理念结构,是一种富有实践性和实践价值的理念体系。然而,先进的出版理念和出版思想必须成为全体编辑人员的共识,否则就是一句空话。而总编辑抓编辑队伍的建设和编辑人才的培养,就是要把这种理念结构和价值倾向变成全体编辑的自觉意识,只有这样,出版社的潜能才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出版社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笔者进入清华大学出版社最初两个月的调研内容之一,就是对人力资源也就是出版社的队伍建设问题进行深入的调研和思考。在全社编辑大会上,笔者第一次讲话的重要内容就是编辑的培养和队伍的建设。因为身为总编辑,笔者希望在这个国内一流的出版社,建设一支一流的编辑队伍。再优秀再有能力的出版人迟早都是要退出舞台的,社长、总编辑也如此,能留下的只有精品、队伍和出版精神。这是笔者的职业追求、职业理想,也是笔者进入出版领域几十年来一直孜孜以求的。
笔者曾针对大学出版社领导班子尤其是主要领导岗位的不稳定现象指出,大学出版社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支撑单位,由于它的特殊性,社长、总编辑如果不是新闻出版行业出身,没有三年全身心的投入是没有发言权的。这是笔者当时的切身体会,虽然也有一些不同意见,但是得到了出版界一批老前辈的充分肯定,而且也越来越为出版实践所证实。总编辑是一个岗位,它与编辑也只是分工的不同,职务与一个人的学识、水平没有必然的关系,不是今天走上了这个岗位就什么都懂了,就变成行家里手了。外行固然可以领导内行,但是要领导好内行,自身首先得变成内行,这个道理是不言而喻的。总编辑又不仅仅是一个岗位,它不能也不应该成为官场过渡或者升迁的跳板,总编辑必须努力成为内行,成为行家里手,也就是说,要尽快形成总编辑所必须具有的思想,而形成总编辑思想是需要条件的。
首要的条件是需要有事业心、使命感。笔者以为,在出版社,最需要具备出版理想的岗位就是总编辑。我们要求自己的编辑要把出版作为自己的事业,作为自己终身的追求,因为只有有了终身追求的理想后,你才会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才会尽心尽力、想方设法做好工作。因此,我们很难设想,一个主抓编辑队伍建设的总编辑却只将总编辑看成是一种职位,作为他过渡或升迁的跳板,却可以培养出一支具有出版理想追求的编辑队伍?因此,总编辑必须具有事业心、使命感。
其次,作为编辑队伍的领头人,作为编辑业务的主管,总编辑必须具有出版理想,并努力践行自己的出版理想。作为文化产业的出版业,既有作为人们精神食粮的文化属性,又有作为市场产品的商业属性,它的特殊性,对出版人,尤其是对总编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对总编辑这一岗位我们应持有敬畏心理,应将其看作一种责任感、使命感的具体体现,有了责任感、使命感,就有了敬畏心理,也就产生了追求出版理想的动力。唯有如此,总编辑才可能逐步变成内行,变成行家里手,总编辑思想也才可能逐步形成。
再次,形成系统的思想与理念离不开深厚的业务功底。作为出版社的业务总管,业务能力与业务素质是总编辑必备的要求。如今,总编辑面对的不仅是一个全新的行业,而且是一个特殊的内容产业,内容产业的特性就是创新,出版的改革日新月异,进入新技术时代,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今天出版业的主题词,这就要求总编辑要学习、不断学习,知识、理念、思维方式等都得紧跟形势的发展而更新。因此,总编辑尤其需要虚心学习、善于学习。即便是编辑出身的总编辑,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向专家学者学习,向老编辑学习,向有经验的编辑学习,要与编辑队伍始终保持互学相长的关系。这实际上需要在出版社内部营造一种不断学习的氛围,总编辑应把营造和建设内部的学习氛围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一个发展良好的企业,一定有着与之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中,努力学习的氛围一定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可以相信,有了一个努力学习、虚心学习的总编辑,他就一定会重视和倡导编辑乃至全体员工的学习与培养。而一个具有深厚业务功底和较强业务管理能力的总编辑,他的理想、思想,一定会成为编辑的共同追求。
最后,形成总编辑思想必须要有学术视野与理论素养。总编辑需要把握全社的业务发展方向与规划,需要架构布局全社的产品板块与人才配备,因此总编辑必须具有与出版社发展相适应的学术视野与理论素养。笔者曾提出,出版社的社长、总编辑们需要埋头拉车,同样也需要抬头看路,也就是说,中国出版业需要社长、总编辑们具有学术视野、理论素养,深入研究出版理论和出版业的发展规律与态势。总编辑思想的形成除了体现在业务管理能力外,还体现在学术研究的能力上。换言之,总编辑应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需要其在持续不断的积淀与积累中逐步形成。总编辑思想的形成需要总编辑提高鉴别能力和评判能力,还需要虚心学习、持续探索、不断积累与总结。此外,总编辑不仅要在社内善于亮出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完善,在业内也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与理念,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才是在实践中思考的、属于自己的思想。
当一个总编辑不难,当好一个总编辑不易, 当一个有思想的总编辑更不易。我们的出版业,需要有思想的总编辑,这应该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
《科技与出版》2020年第12期P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