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诗刊】No.11636期C版||顺忆住房 ​文/俞杨

广
欢迎阅读
诗歌是我们日子的一部分。--广州诗刊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2020年邀请大家来评价我们作者的作品,您可以留言评论,或者投票,互动是最好的文学活动,欢迎您参与到这次有趣的文学活动中来!
顺忆住房 
文/俞杨
小时候住的是农家老大院
大厅上方有一进士匾
有年过除夕与父母在围炉
进士匾后老听有动静
对家的大哥哥说猪年即去
它们也该高兴高兴了
长大了来北京北郊生活四年
集体宿舍是高三层的很普通楼
学院当时处在边教学边建
两学院的宿舍楼用铁丝网隔开
记得每年宿舍通暖气时
饭厅旁48米高的烟囱上烟袅袅
常不戴帽子来回于三点一线间
感到北方的室外真是冷
深感还是家乡的海洋性气候好
小时内衣外有件薄旧毛衣能过冬
如愿来重庆江边的一大工厂
来时已是当年9月中旬了
觉得重庆有山有水生活也很好
第二年夏天热的难适应
方知重庆是名实相符的火炉城
调不走只好顺其自然了
结婚后喜分到了甲等一室住房
厨房是两家合用,室内无厕所
很难得在家自己做饭吃
大都在厂公共食堂用歺
后离开重庆去南川山沟工厂
初期多在外面忙于奔波
先后到东北、华北和西北
又在北京逗留了近一年
对工厂建成前的艰辛少品尝
以后慢慢对工厂有较深认识
山沟住房虽显简陋然较宽敞
仍有两室一厅一厨一厕
烧的是近处挑回的煤炭
有力气引火柴可山上捡
住房背靠高山房前有小河
小河平时平静,山洪来时骇人
生活物资供应自然差
交通不能与重庆相比较
生活用水来源于地下水
夏天比重庆好过,秋天红山美
上世纪90年代工厂迁回重庆
然自已好似从过去的长江北边
如梦幻般忽来到了长江的近南
买的住房是建在原小溪上面
以板式地基建造的弯弯大楼
是9个单元高7层的普通住房
20多年过去了,习惯成自然
每当夜晚我爱站在内阳台上
一则是为消除眼疲劳
二则是为回忆地区不断变化
不远处有两栋很高的电梯房
其房顶直立的灯光总在闪烁
似在骄傲告诉周围的建筑物
它俩是这里的楼外青山楼外楼
附:俞维杨;
        退休工人;
        在一些平台发表些小作。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也必将为文学事业而做出草根的奉献!热爱,志趣,是生命最光彩的部分!感谢有您感恩有您!感谢一路有您……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
     作者:编委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