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风雨草堂情/王院华

踏着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风尘,我是怀着十分敬仰的心情,参观杜甫草堂的。

细雨霏霏,秋风习习,老天爷也仿佛知道自己的心情,蕴含着一点淡淡的忧伤和哀愁,正适合拜谒。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中国,有谁没有受到杜诗的熏陶?这些脍炙人口的诗歌,一代代流传,中华文学史上,“诗圣”的地位高不可攀,无人能比。

成都杜甫草堂,是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资助下,在风光秀丽的浣花溪畔,建起茅屋,取名“草堂”。杜甫在这里前后居住了三年零九个月,这是一生漂泊的诗人度过的相对安稳的日子。

进入杜甫草堂正门,跨过石桥,是一座通堂式敞厅,高朗明亮,气势不凡,这座建筑被称为“大廨”。“廨”是官署的意思,即古代地方官吏办公的场所。杜甫一生仕途坎坷,始终不得重用,他做过唐肃宗的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不久干脆辞官而去。后来流寓成都时,被好友严武举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虽然只是个挂名的虚衔,诗人仍是“每饭不忘君”,爱国忧民之心至死不渝,清嘉庆十六年重修草堂时,考虑到杜甫曾经做官,应该有办公的场所,大廨便由此得命名。

诗史堂是中轴线上的第三重建筑,也是主体建筑。杜甫留下的1400多首诗歌,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生活画卷,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杜甫被后世尊为“诗圣”,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诗史堂”也因此得名。诗史堂前悬挂有一副对联:

诗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

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此联格调典雅,用典自然贴切,巧妙地将咏杜甫、咏诸葛亮融为一体,是草堂名联之一。

出诗史堂,过小桥,“柴门”迎面而开。它原本是杜甫营建草堂时所造的院门,因为低矮简陋,诗人作了如此命名。柴门结构简单,朴实无华,既符合杜甫的身份,又体现了杜甫故居的风貌。门上匾额“柴门”二字是著名画家潘天寿所书,门前楹柱上悬挂着明人何宇度撰写的一副对联;

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

千年羡慕,犹劳车马驻江干。

此联由杜诗“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点化而来。作者巧妙的将“岂”改为“信”,“漫”改为“犹”,把诗人的自谦之语变成了后人对他的赞誉之辞。十分精巧而绝妙,正因为杜甫给我们留下了成就极高、震动海内外的不朽篇章,千百年来才会赢得无数后人的尊崇与倾慕,到此凭吊其故居草堂胜迹。

工部祠得名于杜甫在成都时,曾被严武表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后人尊称他为杜工部,便将纪念他的祠宇称为工部祠。工部祠前有清人何绍基撰写的对联:

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

上联指杜甫居于风光明丽的浣花溪畔,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千古流传,与浣花溪可谓相映生辉。下联借用高适与杜甫人日唱和的典故,来表达对杜甫的敬仰之情。

随着人流,我来到茅屋景区。公元761年八月,秋风怒吼,把杜甫苦心经营的茅屋吹破,年已半百的老人家,衣衫单薄地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来吹去,在风雨中,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由自己的处境,推己及人,想到天下所有与自己有着类似遭遇的贫苦人的生活,表现的那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忘我精神,千百年来一直令人感动不己!身居草堂,心忧天下,这是怎样的赤子情怀,这是多么博大的胸襟,多么深刻的悲悯情怀!

杜甫离去后,草堂破败,已再难觅昔日“茅屋”踪迹。眼前的“茅屋”是1997年恢复重建的,典型的川西民居,穿斗式结构,以茅草盖顶。中间是堂屋,左右是卧室,东面是厨房,完全是按照现代人的生活起居陈设。今日的草堂,庭院扩大,绿草如茵,花繁叶茂,沅花溪水流淙淙,一片盛世美景。如果杜甫老人家当时有这么大的地方,这么美的景色,恐怕中国诗歌史上,就不会有这首诗歌了。

杜甫的雕像为现代雕塑大师刘开渠的杰作,杜甫面庞清癯,悲愁忧愤,特别是艺术家用夸张的手法,将杜甫的身躯雕刻的如一张纸,让人心生敬意。就是这样单薄消瘦的身躯,却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壮烈情怀,而被历史铭记。那些脑满肠肥的贪官污吏,却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走出草堂,飘洒的细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一轮秋阳朗朗,凝重的杜甫草堂,也明亮了许多,如我此时此刻的心情。

作 者 简 介

王院华,男,河南省灵宝市人,大学学历,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在《星星诗刊》、《格言》、《杂文选刊》、《小说月刊》、《辽河》、《解放日报》、《羊城晚报》、《扬子晚报》、《河南日报》、《大河报》等发表小说、诗歌、散文20余万字。出版有散文集《如歌的行板》。




玉润时光·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目录

玉润时光·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征稿启事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棉衣情结/李同书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长岛记忆/张春景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桃花尖茶歌/丁大成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童年的小虾米/张付伦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又见故乡石榴红/吕秀岭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故乡那座蓝砖房/惠永胜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敬畏巫溪/俞传美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消失的老莫/周小赛

(0)

相关推荐

  • 旅游:杜甫草堂导游词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草堂在杜甫离开成都不久后便破败.后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 ...

  • 行走丨杜甫草堂

    在四川成都独居半年有余,早已闻知著名的人文景观园林杜甫草堂,只因平时业务比较繁忙,无暇顾及前去参观游览.恰巧正值初春花浓绿映形姿优美,又见一文友欣喜赶到蓉城,利用周末难得的时间,毛遂自荐兼职" ...

  • 【凤凰】杜甫草堂,一种精神的守护(散文)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轻轻地合上后人为你编辑的线装仿古本<杜工部集>,望着窗外的夜空,那浩瀚的苍穹,那皎洁的月,千年前, ...

  • 杜甫草堂,浣花溪畔的诗情圣地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唐代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公元759年的冬天,杜甫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携家弃官从长安流落到成都,在成都西郊一个叫浣花溪的小村里搭一个草棚 ...

  • 成都杜甫草堂印象

    < 幸福阳光驿站 >每日经典,良师益友 相约:幸福阳光驿站 杜甫草堂坐落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 ...

  • 【七律】游诗圣故居

    [七律]游诗圣故居 杜甫草堂神久驰,吾今朝圣谒先师. 碑亭遗记凌云志,大廨犹存爱国诗. 茅屋溪环龙爪堰,柴门竹掩浣花祠. 少陵野老名千古,明月清风寄远思. 注:"少陵野老"是杜甫自 ...

  • 看图识唐诗(1025)杜甫·示侄佐(佐草堂在东柯谷)

    东柯河工业园鸟瞰图 杜甫·示侄佐(佐草堂在东柯谷) 多病秋风落,正当我秋风多病之际, 君来慰眼前.很欣慰你来到了眼前.自闻茅屋趣,自从听人说过居住东柯谷草堂的乐趣, 只想竹林眠.我就只想着也跟随你一道 ...

  • 杜甫草堂

    "安史之乱"杜甫携家避居四川,朋友帮他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草庐三间,从此开始了他在蜀中四年羁居生活. 蜀中四年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丰收期,在草堂创作的诗歌流传至今的就有240余首.&q ...

  • 辗转平生事,艰难万古心 ‖ 杜甫草堂

    谒成都杜甫草堂 老杜当年宅,浣花溪畔寻.柴门临曲水,茅屋隐幽林. 辗转平生事,艰难万古心.祠堂千载下,岂独为诗吟. 作为一个诗词爱好者,到了成都,杜甫草堂是绝对不能错过的.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青羊区青 ...

  • 诗歌的圣地,承载着多少风雨的史诗

    即使是凄风苦雨,一旦步入诗歌,它们也能立刻被演变成为出色的酿酒师. --题记 黄帝或许就是茅屋的鼻祖吧.刘禹锡歌颂过茅屋的品格:"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杜甫享受过茅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