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孩子和狗的纯真,都被中国教育杀死了!
科学养宠 上巨小萌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4分钟
“每一场成长都是凶杀案”
《狗十三》里面,不止杀死了孩子,还杀死了狗。
因为导演曹保平选择了一种对位镜像的方式,即“人与狗”。电影中狗的处境、经历,置换到女主李玩身上也毫不违和,在狗狗丢失、重返、死去,狗所象征的李玩的“自我”,也随之被大人们杀死。看一看狗十三,我们总能在里面找到身边一个又一个熟悉的人。
狗狗只是玩物
电影一开头就是两代人思想的碰撞:狗狗不过是个玩物,丢了就丢了呗,哪有生你养你的家人重要。
奶奶多年不曾出门,思想还保留在几十年以前。很多老一辈还是觉得狗只是畜牲,“人住的地方怎么能住畜牲”。李玩把牛奶给狗狗喝的时候,奶奶心疼得碎碎念“糟蹋了糟蹋了”。所以爱因斯坦这个畜牲,没事就只能被关在厕所里。
就算狗狗走丢了,家里也没想着去找。爱因斯坦就像橡皮筋一样,只有丢的那一瞬间人会有一点难过,接踵而来的是无所谓。
狗的爱VS大人的爱
但就是这只“畜牲”,轻松走进了李玩的心里,因为它给的是不求回报的爱。李玩吃面的时候,一开始我以为她要喂路边的猫猫狗狗,结果只是自己吃。吃一碗面都能吃成这样,李玩本质是个感情细腻又孤独的孩子。爱因斯坦会在李玩回家第一时间冲出来,会静静看着李玩吃面,晚上陪着她睡觉。
爱因斯坦2号一开始也对李玩呲牙吠叫,但相处过一段时间之后,也变成了跟屁虫。纯真的狗狗,谁对它好,它就对谁好。
离开李玩的爱因斯坦,在收容所里绝食,最后冰冷地离去。弟弟三番四次攻击狗狗,被咬也是不无道理。但弟弟被爱因斯坦咬了之后,爸爸直接就把它丢到收容所,没有理由可讲,也不管狗对李玩来说有多重要。不听话的狗,也没资格在家里住。
大人们不爱李玩吗?爱!但他们的爱有着自己制定的规则,大人们的规则反复无常,爱也是反复无常,比如李玩第一次因为喝酒被爸爸暴打,而后面爸爸却让她主动敬酒。只有遵守大人们的规则“懂事”,才能得到大人们的爱。
大人们的爱不包括理解。就像很多父母打着爱的旗号,反对孩子养狗。“养狗又花钱,还得花时间照顾它们”、“狗身上一堆寄生虫,到时惹一身病”,“女孩子不合适养狗,以后结婚生孩子怎么办”……
不仅父母,连公公婆婆都会以“为了肚子里的孩子”,把家里的狗送走。不管你怎么解释弓形虫,怎么解释狗狗对你有多重要,她们只会坚信自己的“为你好”。
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或埋怨你不懂事,只有听话懂事才是长辈心中的好孩子!你越挣扎,越会让自己活得艰难,硬碰硬是徒劳无功的,只会让自己头破血流。
“中国式”教育下的父母,会避开费时费力的沟通,以“自我中心”的万能公式来跟孩子交往。父母在等孩子道谢,孩子却在等他们道歉。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年轻人越来越喜欢狗!
你跟父母诉一句苦,父母会嘲讽你不会吃苦;你跟朋友说心里话,他却会背后插你一刀;工作上又难免会有很多明枪暗箭,甚至勾心斗角,同事会背叛你,但狗狗不会背叛你。
认识人多了,你会发现狗狗更可靠,它们会陪着你,给你下班后的生活增加一些快乐。
如果父母不让你养狗,最好的办法就是经济独立,当你能够自己承担生活时,别人就没有插嘴的权利!
更多犬种百科
一算吓一跳,养只狗要花10万!
这就是为什么我不赞同大学生养狗!
来都来了,点个赞暖暖手呗